目前分類:提升記憶力 (44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不管上班族或是學生,往往都會晚睡早起,導致睡眠時間太短。根據美國的研究發現,如果睡眠的時間太少、睡眠品質太差,都有可能會導致日後記憶快速下降,容易引發老人癡呆症。華盛頓大學的(Washington UniversityYo-El Ju醫師表示,研究發現,如果睡眠時間短,或是睡眠品質不好,會造成腦中類澱粉蛋白(Amyloid)堆積,而這些類澱粉蛋白的異常堆積已被證實跟阿茲海默症有關。

研究人員找了100位年齡介於4580歲的受試者,觀察他們14天的睡眠情形,並且檢測他們腦中是否有類澱粉蛋白的異常堆積。結果發現到那些睡眠品質較差,或是睡眠時間太短的人,體內的類澱粉蛋白會產生異常堆積,特別是那些沒有辦法一覺到天亮,常常會中途醒來的人,類澱粉蛋白會增加得更快。

Yo-El Ju醫師表示,動物實驗中早已發現到,睡眠不好會導致類澱粉蛋白的快速累積,現在則發現到人類也是一樣,雖然目前還不清楚其中的機轉是什麼,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睡眠對人體來說很重要,所以想辦法讓自己睡得好、睡得夠久,才有辦法預防阿茲海默症。(優活健康網 – 2012219

ESI 廣翰思惟-超強快速記憶/心智圖/速讀訓練/考試高手王,請按此處

ESI 廣翰思惟-中小學天才-冬令營課程/夏令營課程,請按此處

文章標籤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指出,休息是改變細胞基因活動重要機制,長期記憶的形成都需要重複的學習,並且在每次學習間給予適當的休息時間。

 

適當休息是否有助學習記憶,有學者表示,已有研究成果指出,休息是改變細胞基因活動重要機制,因此間斷、多次性學習是形成長期記憶所必須的一種學習方式。

 

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江安世日前率領台灣研究團隊,以大量且有系統方式篩選果蠅腦內,哪些神經元的蛋白質合成參與長期記憶的形成,發現僅需要抑制腦內兩顆神經元蛋白質新生成,就可以成功阻斷長期記憶形成。

江安世表示,不論是果蠅腦或是人類腦,長期記憶的形成都需要重複的學習,並且在每次學習間給予適當的休息時間。

 

江安世透露,已有研究成果指出,休息是改變細胞基因活動重要機制,因此間斷、多次性學習是形成長期記憶所必須的一種學習方式。

江安世進一步舉例,每個人都有過的經驗,到補習班短期衝刺,可能會對隔天考試有幫助,但隔一陣子可能很快就全忘了。

 

江安世強調,從事教育的人都需理解,下課十分鐘是必須的,儘管腦袋有無窮潛力,但不要把它一次耗盡,不但對記憶沒幫助,反而會有害,因此學習不能太過勞累。

 

針對休息的定義,江安世指出,分兩大類,一種是白天的休息,另種是睡眠,兩者機制不同;至於要休息多久才恰當,江安世說,每個人都不太一樣。【大紀元219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19日電)

 

ESI 廣翰思惟-超強快速記憶/心智圖/速讀訓練/考試高手王,請按此處

 

ESI 廣翰思惟-中小學天才-冬令營課程/夏令營課程,請按此處

文章標籤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說:“世間的一切知識,只不過是記憶。”但在現代生活中,“對不起,我忘了”卻頻繁地成為了人們的口頭語,並且正在向低齡化發展。

據臺灣TVBS電視臺報道,一項針對1540歲民眾的記憶力的調查發現,1519歲的年輕人記憶力最差。而來自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數據也顯示,年齡在2040歲之間的人,30%都有健忘症。

 

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甚至發現,記憶力下降已經成為全球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近日,美國《解密》雜志最新載文,除了我們熟知的勞累、睡眠不足等因素,生活中一些不為人知的因素,也是潛在的“記憶殺手”。

 

1.過度肥胖。

肥胖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僅容易導致糖尿病、心臟病等,最新的研究還發現,肥胖與記憶力減退也存在著緊密聯係。發表在《美國老年學會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在對9000名年齡6579歲老人進行的調查中發現,一個人體重越重,中老年以後產生記憶障礙的幾率就越大;而在體重相同的情況下,“梨形”身材(臀部及大腿脂肪過多)的人比“蘋果形”身材(腰腹部脂肪過多)的人出現記憶問題的概率更大。研究者戴安娜‧柯文博士對此解釋,一方面脂肪會釋放一種叫細胞激素的激素,能幹擾記憶能力和其他智力活動;另一方面,肥胖可能與缺乏運動相關,它使大腦也處在一種不願活動的“懶散”狀態,進而影響記憶。

 

2.長期單身。

當個瀟灑“單身貴族”成為了很多都市人的新選擇時,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卻提醒我們,你的記憶力可能會在長期單身生活的日子裏,悄然流逝。芬蘭科學家對1400名參與者進行了長達20年的隨訪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是因為找不到合適對象、不想結婚、離婚還是喪偶等原因,長期單身的人記憶力似乎特別“脆弱”,年老後很容易出現比較嚴重的記憶受損或者失憶症狀,罹患老年癡呆的風險也較高。而與之相反,處在美好的婚姻或是戀愛狀態,則有助于維持記憶力。研究人員表示,婚姻生活中,夫妻間的溝通互動不僅能在不知不覺中讓大腦得到鍛煉,積極刺激記憶力發展,還能相互填補“記憶漏洞”。

 

3.依賴網絡搜索引擎。

記憶是“用進廢退”的過程,但自從有了計算機的保留文件功能,有了網絡搜索工具,很多人的大腦就開始變“懶”了。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家伊麗莎白‧斯帕羅和丹尼爾‧韋格納等人進行了一項試驗,他們讓參與者把一堆瑣碎的消息輸到電腦上,然後告訴其中一半人這些信息會被刪除,而另一半人則被通知這些消息將被永久保存在電腦上。結果發現,認為信息會被刪除的人,在回憶這些消息時,平均得分會高出40%。也就是說,當人們知道有辦法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時,大腦會不知不覺地“刪掉”這些記憶。

 

4.受他人影響。

人的記憶並不是單純的個體化活動,而是會受周圍人的影響不斷發生改變。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與英國倫敦大學的神經科學家聯合發表在權威期刊《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示,人們在回憶過去的事時,普遍容易受到周圍人、特別是與自己經歷相倣的同齡人的幹擾。哪怕同伴們選擇的答案是錯誤的,70%的人也會違心地選擇了錯誤答案,甚至懷疑自己記錯了;即便告訴大家可以修改答案,40%的人還是堅定地“維持原判”。因此,一個人的記憶出現偏差,很可能影響一群人。

 

5.廣告刺激。

研究發現,當廣告不斷提醒你,當年曾經經歷過某種場景時,即使這件事從未發生,大約1/3的人也會“自然而然”地認為自己真的經歷過這種事。這是因為人的記憶並非一成不變的,它可以在大腦獲取新信息的過程中,發生“記憶重構”。記憶研究領域權威專家、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伊麗莎白‧羅芙托斯甚至提醒大家,未來人們可能利用這種人腦的特點,直接創造和植入虛假記憶。

 

6.不當服用避孕藥。

很多人都了解避孕藥有一定的副作用,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甚至能夠影響到記憶力。發表在《精神藥理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不當服用避孕藥可能對女性的記憶力造成影響。與沒有使用任何藥物的女性相比,服用口服避孕藥後,女性對細節的記憶能力明顯下降。當回憶一件事情時,她們的反應會略顯遲鈍,可能只是模糊地想起大概場景,而對其中發生的細節則容易忘得一幹二凈。研究人員表示,避孕藥會影響女性的雌激素和孕酮激素水平,而這兩種激素與邏輯記憶能力息息相關。(生命時報20120220)

 

ESI 廣翰思惟-超強快速記憶/心智圖/速讀訓練/考試高手王,請按此處

 

ESI 廣翰思惟-中小學天才-冬令營課程/夏令營課程,請按此處

文章標籤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可以走多快以及你握手的力道有多大,可用來測試你年老後中風或有記憶問題的機率。

 

波士頓醫學中心的神經學專家Erica C. Camargo博士表示,有個基本的官方測試方法可以證明失智症與中風的風險。走路的速度減緩可能顯示一個人的整體健康情況衰退,握手力道不夠則是上半身力氣較小的徵兆。

科學家們觀察約24百位平均62歲的男女,他們在研究開始時沒有中風或是智力衰退,除了測量參與者的握手力道以及走路速度以外,還做了大腦掃描與記憶力測試。

 

11年的追蹤期間,有79人中風或是短暫缺血性中風(小中風),34人有失智症。

 

走路速度較慢的男女,年老後的風險多了1.5倍,而且與腦容量較小以及記憶力、語言、判斷能力較差有關。

 

65歲以上、握手力道最大的人,中風或短暫缺血性中風(TIA)風險低了42%,但對於65歲以下的人沒有影響。握手力道較強的人腦容量較大,在尋找相似物的測驗成績較好。

 

Camargo博士表示,雖然脆弱與體能表現較差的年長者失智症風險增加,但直到現在還不能確認是如何影響的。握力減弱和走路速度變慢,可能是需要另外做腦功能測試的徵兆。

 

需要做更多研究來瞭解為何人會走路速度慢與握力減弱,以及會如何增加未來精神衰弱與中風的風險。這篇研究將在4月舉辦的2012美國神經學會年會中發表。【24drs.com2012-02-21

 

ESI 廣翰思惟-超強快速記憶/心智圖/速讀訓練/考試高手王,請按此處

 

ESI 廣翰思惟-中小學天才-冬令營課程/夏令營課程,請按此處

文章標籤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科學研究證明了我之前的觀察是對的,電腦跟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讓大腦越來越懶惰了,同時減弱有條理的記憶能力。大腦越懶惰,退化越快速。

────

 美國有研究發現,互聯網高度普及,令人傾向在網上找資料,不願意將資料記著,改變了人類的記憶模式。

 

 

 

 

 

 

今時今日,不論工作、娛樂或社交,都離不開電腦和互聯網,加上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盛行,要隨時隨地上網便更加容易。

 

互聯網高度普及,令人關注它對人的思維有甚麼影響。哈佛、威斯康星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員,找來多個研究對象,透過實驗,測試他們的記憶模式。結果發現,互聯網世代的人,對搜尋引擎出現的關鍵字,有較深印象。對於自己認為不重要的資料,會很容易淡忘。即使覺得有用,都會傾向記著在網上找資料的方法,而非資料內容。

 

負責研究的學者表示,以前找資料很多時要到圖書館,花不少時間,令人傾向找各種方法,如:圖像記憶、聯想等將資料記著。不過,現在我們可以24小時對著電腦,互聯網就像人的外置記憶體,只要按數個按鈕,便找到答案。學者特別提及,全球最大搜尋引擎Google,除了可以找資料,還提供電郵、翻譯、記事簿和地圖等一條龍服務,全面介入人類的生活。

 

學者形容,這樣無疑是徹底改變了人腦的運作模式。就如出行前,不需要先看地圖、記著地址,只要拿著流動地圖便四通八達;又如希望找回一個舊朋友,只要在社交網站搜尋,即使相隔兩地,都可以保持緊密接觸。

互聯網的出現,確實令工作更加方便,但學者提醒,過分依賴電腦會令人無法有條理地記憶,從而削弱積累知識的能力。而網上的資料又流於表面,甚至有錯,不是百分百可靠。(now新聞2012年01月26日)

ESI 廣翰思惟-ESI中小學天才-冬令營課程/夏令營課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

ESI 廣翰思惟-超強快速記憶/心智圖/速讀訓練/考試高手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list/node/1304002487000/

文章標籤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研究人員今天表示,在學習新知前輕微電擊腦部,似乎有助強化少數癲癇患者的記憶。這項引人注意的研究結果,可能會對治療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有所啟發。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對7名等待手術的癲癇患者進行研究。這些患者的腦部深處植入電極,以助找出癲癇發作的來源。研究團隊利用這個機會來了解刺激腦部如何影響記憶。

 

他們把重點放在腦部內嗅皮質區(entorhinalcortex),此區有助形成及儲存記憶。

 

UCLA大衛蓋芬醫學院(David Geffen School ofMedicine)神經外科教授佛里特(Itzhak Fried)透過電話表示:「內嗅皮質區是前往大腦記憶處理區的重要大門。」佛里特是研究團隊的成員,研究結果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

 

佛里特說,感官經驗會先經過這個樞紐,之後才會到大腦主要記憶中心「海馬迴」(hippocampus)儲存形成記憶。

 

佛里特也說:「當我們刺激海馬迴本身時,沒有效果。真正刺激了往海馬迴的內嗅皮質區後,我們才在記憶方面取得有益的效果。」

 

佛里特表示,這項研究可能對治療阿茲海默症初期患者有所啟發。但他也提醒這些是非常初步的研究結果,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他說:「問題將是這能否幫助記憶力受損的患者。」(路透芝加哥201229中央社翻譯)

 

ESI 廣翰思惟-ESI中小學天才-冬令營課程/夏令營課程,請按此處

ESI 廣翰思惟-超強快速記憶/心智圖/速讀訓練/考試高手王,請按此處

文章標籤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仔細看這篇內容,應該是睡眠每小時醒來五次的人,容易得阿茲海默症(腦病變),就算得到阿茲海默症,但不一定會顯現出失智症的現象。所以大家也不用太過杞人憂天。

 

----

一份即將在美國神經學學會發表的研究指出,睡眠經常遭打斷,反覆醒來的的民眾,日後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較高

 

外電報導,研究顯示,在睡眠時間中,每小時醒來逾5次的患者,澱粉樣蛋白斑塊堆積的情況增加。很多老年人在世時腦部已經有各種退化跡象,過世後的病理解剖也顯示腦部有看似典型的阿茲海默症。然而澱粉樣蛋白斑塊堆積,不代表一定會有明顯症狀。

 

美國研究人員曾解剖了134位平均在80多歲過世的老年人,發現36﹪的人的腦部出現病理變化,只是他們生前沒有明顯症狀,因此都未被診斷出來;頂多生前的問卷發現,他們在最近讀過故事的記憶測驗上得分較低。

 

偶發性的記憶喪失頂多是偶爾忘記朋友的名字、不記得鑰匙放哪,或不記得最近的談話,一般健康的人也可能發生,但他們終究會想起來。不過阿茲海默症發病的患者,卻因腦部無法正確儲存資訊,以致要「回憶」很多資訊時出現更大的困難。(台灣新生報2012216)

 

ESI 廣翰思惟-ESI中小學天才-冬令營課程/夏令營課程,請按此處

ESI 廣翰思惟-超強快速記憶/心智圖/速讀訓練/考試高手王,請按此處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長期記憶解碼 震撼國際!

 

由台灣發現的腦科學研究出現重大突破,震撼國際!清華大學教授江安世領軍的研究團隊,歷經7年漫長研究,發現儲存長期記憶的腦細胞, 210號出刊、最新一期全球頂尖期刊「科學」 (Science),特地以長篇完整論文,刊載這項研究成果。

 

人腦神經細胞數以千億,以往科學家對人腦的長期記憶及形成了解有限,加上受限於以往的神經科學研究技術,過去科學家認為人類的短、中、長期的記憶,都是儲存在腦部的蕈狀體中,清華大學教授江安世領軍的研究團隊,透過和人類學習、記憶等生存基本行為相似的果蠅,以突破性的基因工具和技術做實驗,發現長期記憶儲並非儲存在蕈狀體中,而是由兩個蕈狀體外的DAL神經元所完成,震撼國際!由於長期記憶的形成需要蛋白質生成,研究團隊大量且有系統的篩選果蠅腦內,哪些神經元的蛋白質合成,參與了長期記憶的形成,令人訝異的是,居然只需要抑制腦內兩顆神經元(稱為 DAL)的蛋白質新生成,就可以成功阻斷長期記憶的形成。

 

如果以電腦比喻,可把蕈狀體比喻為電腦的CPU,而這兩個DAL神經元類似於長期記憶的記憶體。由於這項研究是以果蠅的嗅覺記憶做實驗,江安世表示,不排除其他的感覺記憶是由其他特定神經元所掌控,由於果蠅有10萬顆腦神經細胞,全球預計20年可全部解碼,如今江安世團隊已經解碼20%,可望將解碼時程縮短到5年,若將來可建構出果蠅腦神經網路的流動,將有助於對人腦神經網路解碼做出貢獻,讓醫界有機會研發出更有效的藥物,協助改善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腦神經病變。

 

而這篇登上「科學」 (Science)論文的第一作者、清大生物科技所博五學生陳俊朝表示,這項研究光是開發基因工具和解碼技術、篩選果蠅20%的腦細胞並找到那兩顆和長期記憶相關的DAL細胞花了將近3年時間,反覆驗證和建立圖譜花了4年的時間,每天研究近1012小時,能有此突破性發現感到非常開心。(國立教育廣播電台2012213)

 

ESI 廣翰思惟-ESI中小學天才-冬令營課程/夏令營課程,請按此處

ESI 廣翰思惟-超強快速記憶/心智圖/速讀訓練/考試高手王,請按此處

文章標籤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小就很羨慕會考試的人,來到這裡學到了很多幫助我快速理解、快速閱讀、快速記憶、快速整理資料的好方法,還有很多是怎樣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不過,我現階段目標是考高考,我先好好地把老師教得方法用在考試上就好,等我考上後,我一定用這些好方法來當一個有效率的公務員。(蘇靜芬)

 

ESI考試高手特訓班,應該小學時就要來學

 

第一天上課時,我就發現,怎麼我小時候沒有這樣的好方法呢,不然我一定不會把讀書學習當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在老師仔細的引導了,我一一掌握了每一種方法的訣竅,很開心的我終於不會害怕要考試的內容了,因為這個方法幫我解決了看書看不完的問題。而且達到看過一次就要馬上記住。又可以幫我節省很多複習時間,真是太棒了。(大二-陳曉玲)

 

ESI 廣翰思惟-冬令營課程/夏令營課程,請按此處

ESI 廣翰思惟-超強快速記憶/心智圖/速讀訓練,請按此處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刺激大腦區塊 研發記憶帽有望

 

美國加州科學家今天表示,他們可能已找到刺激大腦某1區域的方法,使該區域更容易形成記憶。他說:「同時,我們只研究了少許病例,因此我們的研究結果應受到審慎解讀。

 

有朝一日,這個方法或許能運用在製作1種神經輔助裝置,也就是記憶帽,使人們能在需要時啟動裝置來記住新資訊,甚至可能幫助失智症患者恢復記憶。

 

然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研究人員指出,這些可能性雖然有趣,但要到遙遠的未來才會實現。這項針對7名癲癇患者進行的研究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報告共同作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葛芬醫學院(David Geffen School of Medicine)神經外科教授佛里特(Itzhak Fried)表示:「我們的初步研究結果證明,可能透過機械裝置來增強記憶,尤其是針對老化或罹患初期失智症的人們。」

 

研究人員針對這些癲癇患者,研究大腦1個稱作內嗅皮質(entorhinal cortex)區的神經刺激作用。這些患者腦內已植入電極,以便找出癲癇發作的源頭。

 

內嗅皮質被視為海馬迴的出入口,海馬迴是大腦形成並儲存記憶的區塊。

 

研究人員讓這些病患打電動遊戲,須駕駛計程車將乘客送往鎮上的特定地點,而當病患的內嗅皮質受到刺激時,會顯現出較佳的記憶力。(法新社2012年2月9日譯者:中央社張雅亭)

 

ESI 廣翰思惟-冬令營課程/夏令營課程,請按此處

ESI 廣翰思惟-超強快速記憶/心智圖/速讀訓練,請按此處

文章標籤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智症患者年紀降低,出現不少40、50歲患者,醫師說,失智症與憂鬱症狀民眾難以分辦,常跑錯科別求診;治療方法也有異,除藥物治療外,建議多運動、參加社交活動及改善飲食。

 

林口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表示,1名56歲女老師因記憶力出現障礙,無法做家事,先生察覺有異,帶著太太求診,經檢查發現病患語言能力變差、話少,原本以為是憂鬱症。

 

徐文俊表示,更進一步腦部電腦斷層及抽血檢查,排除其他可能疾病後,判斷是典型的失智症。目前給予藥物治療,改善記憶力。

 

家屬因擔心而限制病患社會參與力,徐文俊表示,這會導致症狀惡化,應該增加身體活動、社交活動,例如參加不同種類的社團、走路;控制血壓、飲食方面建議採地中海飲食法

 

阿茲海默症又稱失智症,65歲以上老人最多,每年都有新增病例,且年齡也下降,40、50歲就被確診者也增加,可能與生活壓力有關,有時也易與憂鬱症混淆治療,民眾常誤為憂鬱症,但其實是失智症,因而延誤治療。(中央社/ 2012/02/07)

 

ESI 廣翰思惟-超強快速記憶/心智圖/速讀訓練,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list/node/1304002487000/

文章標籤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較於女性,男性更可能會發生輕微記憶或認知問題,也就是所謂的輕微認知缺損(MCI),往往發生在爆發失智症之前;而MCI症狀會比老化情況更糟一些,包括難以記住最近的事件和/或新資訊,語言、思考或判斷問題,但是又還未達失智現象,MCI患者發生失智症的風險較大,但不一定都會發生失智。

新研究包括了來自明尼蘇達州Olmsted郡1,450位年紀70-89歲、在研究開始時並無失智症的人;這些研究對象每15個月進行一次心智檢測,為期約3年,並訪談他們的記憶情況,到了研究結束時,有296人發生MCI。

研究結果顯示,男性發生MCI的比率高於女性,教育程度較低與單身者的MCI風險也增加。

男性發生MCI的比率高於女性的實際原因,迄今仍有爭議;梅約診所流行病學家R.O. “Rosebud” Roberts表示,可能是女性比男性更慢發生MCI,而且當她們發生時都比較嚴重,因此,可能因為她們比較快惡化成失智而未納入。

Roberts表示,MCI的一些主要風險因素和心臟病一樣,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及肥胖,而男性比女性更早發生這些事件;有鑑於新的研究結果,醫師們應對男性的MCI抱持高度懷疑,不過,並非每個MCI患者都會惡化成失智。

她指出,MCI患者在某方面可能認知正常,但仍會有MCI或惡化成失智,大多數會持續出現MCI症狀或發展成失智。一旦病程開始,我們並沒有任何的MCI療法。因此,主要在於預防MCI,希望也可藉此預防失智。我們必須開始致力於提早減少肥胖、糖尿病與高血壓,這些風險通常在中年時產生。

紐約市西奈山醫學院、阿茲海默氏症研究主席Sam Gandy博士表示,研究結果令人驚訝,阿茲海默氏症在女性的盛行率較高,主要是因為女性長壽,因此,多數人會認為女性的MCI比率也應該比較高;阿茲海默氏症是65歲以上者的失智主因。

Gandy博士指出,還不清楚相關原因,或許男性的MCI階段比女性久,但是,如果我們可以瞭解正常老化變成MCI以及MCI變成失智的轉變,就更能加以治療。(出處: WebMD Health News   作者: Denise Mann 審閱: Louise Chang  2012/2/3 24drs.com/)

ESI 廣翰思惟-超強快速記憶/心智圖/速讀訓練,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list/node/1304002487000/

文章標籤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的一種原因,這篇研究很嚇人,因為壞死的腦細胞會像傳染病一樣,也讓其他腦細胞壞死,如果有懷疑家人得到阿茲海默症的話,早期發現可以預防腦細胞壞死的擴散速度。

────

 

研究:阿茲海默症如傳染般擴散

 

最新美國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是由腦的1個區域擴散到另1區域,就如傳染一樣。這項發現可能有助研發相關療法,以減緩該病擴展。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Columbia UniversityMedical Center)研究基因改造鼠發現,與這種疾病有關的1種變異蛋白質tau,會沿著大腦電路行進,從1個神經細胞「跳到」另1個神經細胞。

 

這項昨天發表於線上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的研究,將來可能有助研究人員研發相關療法,以減緩或中止這種疾病的擴展。阿茲海默症會使癡呆日益嚴重。

 

研究共同撰寫人、神經學教授史莫爾(ScottSmall)表示:治療阿茲海默症最好的方法,也許是在初期就發現並展開治療,以中止疾病擴展。疾病在早期時最能受到治療控制。」(摘錄自法新社 2012年2月3日譯者:中央社張雅亭)

 

ESI 廣翰思惟-超強快速記憶/心智圖/速讀訓練,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list/node/1304002487000/

文章標籤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面上常有商人誇大音樂對學習的幫助,甚至有商人誇大不實地宣稱睡眠學習機的效果,這些內容仔細想想就知道根本是浮誇,但家長心急如焚下,就容易被商人誇大的說法給誘惑了。

────

「大腦有可塑性,沒有不可教的孩子。」洪蘭記得,過去有位母親帶著孩子去求醫,醫生診斷結果發現孩子罹患重度自閉,醫護人員告知這名母親這孩子恐怕一輩子無法叫媽媽;然而,母親鍥而不捨,每天餵孩子吃飯時叫他張口發出「阿」聲時,順道加上一個「媽」音,幾年過去了,這名自閉症孩子終於喊了「媽」,從此開始會講話。

 

洪蘭點出,許多孩子花很多時間念書,但沒有與生理時鐘配合,學習效果不佳。黃昏時刻,人體神經接受度較弱,此這時讀書效果不明顯;最好等孩子吃過晚餐,小睡片刻,神經接受度逐漸回升,學習功效較佳。運動對學習也會加分,因為運動會刺激腦部分泌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對記憶有助益。很多人誤以為,孩子睡覺時,可以邊放錄音教學來學習;其實此時腦波無法接收外界訊息,睡覺時應該安靜,「一次專心做一件事就對了!」

 

「作夢有去蕪存菁和溫故知新的效果。」洪蘭解釋,科學家實驗發現,作夢時,老鼠的腦波波紋和清醒走迷宮時相近。很多學才藝或技術的人,練習時可能鋼琴彈不好或網球打不好,一覺醒來,會發現有明顯進步,是因為做夢能將資訊分門別類。(摘錄自台灣立報2012年2月1日 下午11:01)

 

ESI 廣翰思惟-冬令營課程/夏令營課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

ESI 廣翰思惟-超強快速記憶/心智圖/速讀訓練,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list/node/1304002487000/

文章標籤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又是一篇聳動的標題,如果看到最後,就會知道研究的人數太少,還不能真正證明尼古丁貼片可以預防老人癡呆症。所以看新聞千萬不能偷懶只看標題,免得又被記者誤導了。

不過…根據過去的經驗,說不定又有不肖商人又拿這種消息,去開發某種保健食品,然後又說可以幫助你提升記憶力呢。

 

────

尼古丁貼片無助於戒 卻能預防老人痴呆

 

尼古丁貼片可以幫助大腦延緩老人痴呆的初期症狀,增加老年人的長期記憶能力

 

哈佛大學的公衛學家希勒爾(Hillel Alpert)在2001年的時候,針對800位曾經使用尼古丁貼片或是口香糖戒菸並成功的民眾調查,然後希勒爾展開為期6年的調查,想要觀察戒菸貼片的的效果。結果在每兩年一次的調查中可以發現到,隨著每次的調查,至少都有三分之一的戒菸者開始吸菸。也就是說,其實尼古丁療法初期可以有效幫助戒菸,但是長期來看,或許還需要其他的幫助,不應該過分依賴戒菸貼片。

 

另一項實驗則是由泛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保羅(Paul Newhouse)教授所發表,保羅教授的研究團隊招募了67位自願者,在6個月之內給予尼古丁貼片治療,結果發現到有尼古丁貼片治療的那一組,長期記憶的能力上升了46%,而安慰劑那組則有26%的長期記憶是惡化的。但是因為實驗的人數過少,在統計上面並沒有任何意義,但是保羅教授也指出,這代表使用尼古丁可能會避免記憶力衰退,為治療老人痴呆的預防開創一個新的思維。(節錄自2012.01.14優活建康網)

 

ESI 廣翰思惟-超強快速記憶/心智圖/速讀訓練,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list/node/1304002487000/

文章標籤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憶力也分成很多種類,目前研究只知道運動可以幫助兩種記憶種類。本篇研究最後面最重要,因為記憶力可不是跟年紀有關,是跟運動量與運動多久有關。

 

但可不是隨便什麼運動都對大腦有幫助喔! 有的運動幫助很大,有的運用幫助很小,仔細看完本篇後,你就會知道若想要保持腦部聰明的話,應該要做什麼運動了。

 

腦科學研究不斷推翻過去的口耳相傳的健腦觀念,保持不斷閱讀新知識才能讓你越來越腦力UP!UP!

 

────

運動增進記憶力?

 

皮脂醇」由腎上腺皮層所分泌,是因應人體所受心理壓力而增加,這它除了能抑制免疫功能外,也能增強焦慮、憂鬱、促使記憶缺失,所以運動可降低皮脂醇,對於身心有所裨益。

 

幾年前(2008)在《公眾利益之心理科學》雜誌上,有一篇65 頁的回顧,討論各種恢復認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的治療法,作者們的結論是:「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可增進老年人的認知功能。

 

記憶很易量化,而它也涉及到腦中一個小結構,海馬迴(hippocampus),這就讓海馬迴成為熱門的研究部位。

 

除了幫助新事件(episodic memory)的記憶,海馬迴也幫助老鼠對空間方位有所記憶,牠們的海馬迴細胞似乎形成了一個「方位場域」,也即當這隻老鼠走到熟悉環境的某一定點時,迴裡某些特定細胞,就發出行動電位(action potential),這種特殊的「位置細胞」似乎指出老鼠所處的位置。

 

這項發現導致海馬迴的另一可能功能,即它為個體畫了一個空間地圖,使老鼠知道牠在那裡,及導引牠向何處運動。

 

由於海馬迴內不同形態的細胞整齊的排列成層狀,易於辨認,所以成了研究神經生理學的模式系統,我們以下介紹的研究,即運動對老年鼠學習能力及神經細胞新生有無影響,這是由美國加州沙克生物學研究所遺傳研究室的蓋吉小組所做研究︰老年老鼠學習能力減弱了,而觀察老年鼠腦內的海馬迴,其神經細胞的突觸數量,強度及彈性也減少,且迴內新細胞的產生速度也減弱了,所以,老年鼠學習力弱,似與海馬迴細胞衰老有關。老年人海馬迴一般均會有些萎縮,但終生運動的老年人,其萎縮程度少於不愛動的老人

 

運動提升了小鼠的記憶能力

 

如何用老鼠模擬老年人狀態呢?研究人員選一群三個月大的小鼠當「年輕組」,用一群19個月大的小鼠當「老年組」。年輕、老年兩組又再各自劃分出「運動組」與一直靜態生活的「靜止組」;這品系小鼠(C57BL/6)壽命之中位數是26 個月。靜止組小鼠沒有運動器材,但運動組小鼠有跑輪(Running wheel),可隨意使用,牠們一直用了45 天。

 

如何測驗小鼠們對空間的記憶力呢?心理學家摩里森發明了水迷宮(Water maze),即用無毒漆加入水中,讓水白而不透明,迷宮中有一塊小平台,掩蓋在水下一公分,只要老鼠找到這平台,便能爬上休息,不須緊張地泅水,各組老鼠們在實驗第35 天起開始受水迷宮訓練,每天四次,每天下水位置不同,每隻鼠找到平台的時間及游的長度都記錄了下來。

 

在四組老鼠中,靜態老年組的老鼠,花最多時間,方能找到平台,運動老年組表現不遜於年輕鼠,在5 天訓練中,成績由接近40 秒迅速下降到15 秒左右。靜態老年鼠也得探索最長的路徑(500公分左右),方能覓得平台,其他各組老鼠平均游200 公分就登台了。

研究者如何偵測新神經細胞的產生呢?小鼠被注射溴去氧尿嘧啶後,這些核酸小分子便能取代胸腺嘧啶,而進入新合成的基因體之內,鼠被犧牲後,腦即被固定切片,螢光抗體可用以結合到溴尿嘧啶核酸上,發出螢光的腦細胞就是新生的。

 

運動多日的鼠,均比不運動鼠,有較多的新神經細胞,排第一的是運動年輕鼠組,老年運動鼠表現次之,優於靜態年輕組,老年不運動組則表現最差。蓋吉的研究,很清楚的顯現出:老年鼠運動後,不但記憶力增強了,且海馬迴內也有許多細胞新生出來。如果人腦的生理,與小鼠相似,則運動的益處,值得現代缺乏運動的人們,不管是青年、中年或老年人,一起來知曉及借鑑呢!

引用論文:

1. van Praag, H. et al., Exercise EnhancesLearning and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in Aged Mice,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vol. 25(38): 8680-8685, 2005.原發表於科學月刊第四十二卷第十二期(節錄自程樹德2012/1/16科學月刊精選好文)

 

ESI 廣翰思惟冬令營課程夏令營課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

ESI 廣翰思惟超強快速記憶心智圖速讀訓練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list/node/1304002487000/

文章標籤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報導又一次證實了,睡前發生的事情會在睡覺時進行記憶固化,所以睡前發生好事,就會讓這件快樂記憶記得久,睡前發生壞事,就會讓這件痛苦記憶記得久。

 如果睡前能閱讀的人,就會讓看書的內容放進腦中,不過容易失眠的人就不要在睡前還拼命看書啦,免得讓你失眠更嚴重。

 ───

美科學家發現睡眠能保留痛苦記憶 越睡越痛苦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8日報道,努力工作一天後,我們經常被建議晚上能睡個好覺。但美國馬薩諸塞州大學科學家發現,睡眠通常能夠保留痛苦記憶,越睡讓人感覺越糟糕。

研究人員要求106名男女志願者觀看電腦上的圖片。一些是包括暴力、戰争、車禍等消極圖片,另一些則是中性圖片。随後研究人員評估這些志願者的情緒回應,并給予1到9的相應評分。這些志願者被分爲兩組,一組人晚上看第一遍圖片,睡過一覺後第二天早上看第二遍。而另外一組人則早上看一遍,晚上再看第二遍。研究人員發現,那些睡覺的人對圖片的情緒反應更強烈,而一直保持清醒的第二組人反應要輕許多。

 

研究人員稱,這一試驗顯示,經曆過創傷事件後再睡覺的人,痛苦記憶會比那些清醒的人更深刻。這與科學家以前對睡眠的認知不同,此前他們認爲睡眠可以令大腦放松。但研究顯示,睡眠不僅可以保護記憶,似乎也能保留對某些事件的情緒反應。

 

神經學家稱,人類的感覺一直在進化。我們的祖先通過保留對那些威脅生命事件的清晰記憶幸存下來,因爲那會幫助他們避免再遇到類似情形。(取自2012-01-19 環球華網國際在線)

 

研究:受創後好好睡覺 可加深記憶

 

充分休息往往可以讓大腦得以重新出發,面對新的挑戰。不過,最新研究發現,睡覺前如果曾經情緒大幅變化而產生劇烈的情緒波動不穩,雖然經過一夜休息,這些慘痛的記憶恐怕會揮之不去。

 

美國麻薩諸塞大學研究人員進行一向研究,邀請一百位民眾觀看不同的怵目驚心圖片,然後分成二組,其中一組可以充分的睡覺休息12小時,另一組則沒有給道充分休息。之後,請兩組人再看一次之前的圖片。

 

結果那些得到充分睡眠的人,看到圖片後的情緒變化,居然遠比睡眠不足者更為劇烈。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反應跟「睡覺」狀態具有極大關聯。

 

研究人員史賓賽表示,「睡覺不僅保護人們的記憶,也保護了情緒反應,」他進一步表示,「在進行重大決定之前,俗諺說『睡一覺再做出決定』固然是較慎重的做法,不過,如果經歷重大事件後,保持清醒或許是更佳的做法。」

 

一般民眾在經歷重大事件後,通常會產生輾轉難眠現象,類似創傷後的壓力症候群(PTSD),對此,史賓賽認為,這是身體自動讓這些不好的記憶或情緒,不要累積在腦裡的自然反應機制。

 

另外,埃默瑞大學研究人員海曼則表示,「學界目前對睡眠與記憶的關係,進行的研究多,這次的成果,可以促使這類主題當作開路先鋒。」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期刊。【取自台灣醒報/中時電子報綜合報導】

 

ESI 廣翰思惟冬令營課程夏令營課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

ESI 廣翰思惟超強快速記憶心智圖速讀訓練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list/node/1304002487000/

文章標籤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學家可能發現了控制這一複雜過程的主宰基因。這個基因在海馬狀突起內尤為活躍。海馬狀突起對形成長期記憶至關重要。麻省理工學院大腦與認知科學系助理教授林英熙(Yingxi Lin,音譯)表示:“這個基因將經歷與最終的大腦電路變化聯繫在一起。”

 

為了研究記憶形成的基因機制,研究人員對進入一個特殊艙室的老鼠進行輕微電擊。幾分鐘內,老鼠便對這個艙室產生恐懼感,下一次進入時,它們會嚇得呆住。研究人員發現此時的基因Npas4特別活躍。在破壞Npas4之後,老鼠無法回想起這個艙室的可怕。研究人員認為這個Npas4基因對所有類型的記憶都至關重要。除了尋找記憶主宰基因外,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還計劃在記憶形成時“打開”的神經元細胞是否在找回記憶時處於活躍狀態。這將幫助他們確定哪些神經元細胞存儲特定的記憶。

 

ESI 廣翰思惟-超強快速記憶/心智圖/速讀訓練,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list/node/1304002487000/

文章標籤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科學家發現了飲食習慣可以預防癡呆症,若真的被他研究出來,不用吃藥,不用吃保健食品,只要改改飲食習慣就好,那可是造福全世界的銀髮族囉。

────

少吃、多喝茶,可增大腦記憶力

 

此篇文章同步刊登於

當有人跟你說吃少一點,不只是為了你的體重腰圍著想,還有可能是為了讓你的大腦更健康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指出,義大利的研究人員發現,當身體攝取的熱量減少,可以增加腦中負責記憶的蛋白質含量;也就是說,少吃一點可以提升大腦的記憶力;除此之外,適度地喝些咖啡、茶也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因為茶跟咖啡中的咖啡因,也可以刺激這種記憶蛋白質的量,增進大腦的記憶力

 

負責這項研究的潘尼(Giovambattista Pani)博士表示,在老鼠的實驗中可以發現到,如果減少老鼠的熱量攝取,或是攝取適量的茶或咖啡,會讓腦中的負責記憶的CREB1蛋白質含量增加;過去的研究發現到,CREB1這種蛋白質可以幫助記憶力與學習力,因此科學家認為,如果吃少一點或是喝點茶、咖啡,可以促進大腦的記憶力與學習力。

 

潘尼博士表示,根據實驗的結果我們可以了解,為什麼日本沖繩的百歲人瑞特別多,因為他們只吃八分飽、常曬太陽產生維生素D、常吃蔬果、常運動、並且保持快樂愉悅的心情。所以潘尼博士認為,這樣的研究不只可以瞭解到大腦的運作,還可以透過飲食預防老人癡呆症的發生;未來還可以發展相關的藥物,來保持大腦的年輕與健康。(2011.12.24 記者林又旻/編譯)

 

ESI 廣翰思惟-超強快速記憶/心智圖/速讀訓練,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list/node/1304002487000/

文章標籤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報導是大陸翻譯的新聞,用字上比較難閱讀點,簡言之:腦血管堵塞不影響海馬迴形成短期記憶力的功能,但是會影響大腦其他區域的記憶力功能。

而失智症形成原因很多,是多種疾病累積之後,所形成的病狀現象。至於是哪些疾病,就請看新聞中的內容。

────

 

萎縮、梗塞與誘使記憶喪失無關  

 

一篇新研究顯示,海馬迴體積和腦血管梗塞與無失智年長者的記憶喪失無關。

 

他們發現,出現腦梗塞和海馬迴體積較小有關,而海馬迴體積較小和記憶較差有關。作者們寫道,腦梗塞與其他區域的記憶及認知表現較差有關,而這些和海馬迴體積無關。

 

這次觀察結果發現,失智是阿茲海默氏症、巴金森氏症/Lewy氏體病理和腦梗塞等「多種打擊」的累積影響;聚焦在預防這些打擊的任何一種,則可以減少失智發生率。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Taub阿茲海默氏症與腦部老化研究中心的Adam M. Brickman博士表示,我們發現,腦血管梗塞和海馬迴體積較小有關,梗塞和海馬迴體積則與整體記憶功能無關;再者,梗塞和海馬迴體積與記憶功能的特定方面有關,雖有交集,但是各自關係獨立。

 

血管型失智症被視為非記憶區的衰退,特別是執行功能和知覺速度,任何嚴重的記憶衰退一般都被歸因於同時存在的阿茲海默氏症與其相關海馬迴萎縮。

 

作者們結論表示,雖然目前的研究並未檢視個別的失智患者,研究資料的重要性在於,提出腦梗塞會導致阿茲海默氏症先兆的原型也就是說,梗塞和記憶衰退與海馬迴體積較小有關,而不只非記憶區域的表現較差而已。

 

他們的這篇報告登載於13的神經學(Neurology)期刊,就他們所知,這是第一篇探討記憶是否與海馬迴萎縮無關之梗塞情況有關的研究。

 

為此,研究者使用了參與「Washington Heights-Inwood Columbia Aging Project」研究、研究開始時沒有失智的65865歲以上社區住民的高解析度結構式磁振造影資料,使用腦部影像計算海馬迴與相關腦容量,也分析了大腦皮質和皮質下腦梗塞情況。

 

作者們指出,研究對象都進行了神經生理檢查,總分反應出記憶、語言、處理速度、視覺空間功能等表現;使用多元回歸分析相關的皮質和皮質下梗塞、海馬迴與相關腦容量,藉以測量記憶、語言、處理速度、視覺空間功能等區域的認知表現。

 

他們指出,觀察發現腦梗塞影響了與海馬迴變化無關的記憶和其他認知區域,這對中風預防之需要頗為重要。

 

他們指出,在之前的前瞻式年長者樣本中,超過50%失智者在驗屍時有多種病原,而超過80%的非失智者有單一病因或無病理。

 

他們結論指出,腦梗塞大部分是可預防的腦部傷害,有明確的風險因素和預防計畫,擬定強調中風預防的公衛推廣計畫可大幅降低失智發生率。【取自新浪網24drs.com201216

 

ESI 廣翰思惟-超強快速記憶/心智圖/速讀訓練,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list/node/1304002487000/

文章標籤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