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鍊第七感,對我們的人際關係、家庭生活、婚姻、職場以及領導統御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 ――《EQ》、《SQ》暢銷書作家,丹尼爾•高曼 高度推薦

什麼是第七感?

人類的五種感官知覺,讓我們得以探索外在世界;

第六感,讓我們得以查覺自己內在的生理狀態。

第七感,是一種向內觀看的能力。

也是本書作者丹尼爾.席格博士結合腦神經科學與心理臨床治療的研究結晶。

擁有第七感,即能統合外在與內在的世界,進一步認知內心、反思自我。 開啟第七感的力量,邁向自我蛻變、打開與他人的幸福連結。

培養EQ與SQ的真正基礎――「第七感」

「第七感」這項結合西方腦神經科學與東方的沉思冥想的最新觀念,是如此的重要,因為「第七感」正是開啟認知自我與感知他人的神秘鑰匙;「第七感」也是丹尼爾.高曼提倡EQ與SQ的真正基礎,換言之,一個人要培養EQ與SQ,關鍵正在於「第七感」的專注技能。

本書中的案例即證明了有些情緒嚴重失常的人,因為持續鍛鍊「第七感」,甚至不需要再依靠藥物就能回歸正常生活。而對一般人而言,透過「第七感」的專注與鍛鍊,理解自己的心理發展歷程,幫助你找出混亂與沮喪的根源,接受問題、解決問題、放下問題。有了「第七感」,也能充分感知他人的內在世界,進而建立良好而有效的人際溝通。

每個人都有「第七感」,並且隨著「第七感」的精進,大腦的迴路與結構也會隨之改變,換言之,就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能持續不斷的培養「第七感」,進而改變自己,邁進自我蛻變的新人生。

輕鬆讀懂最新腦神經科學觀念

本書為席格博士從事腦神經科學研究與臨床治療二十五年以來,第一本為大眾而寫的書,書中詳細說明科學知識,透過實例說明專業概念,並有席格博士自創的簡易掌中大腦模型,簡單易懂,讀者很容易即能掌握腦神經科學的最新觀念。本書也獲得《EQ》、《SQ》暢銷書作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的高度推薦。

作者簡介: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

畢業於哈佛醫學院,多年來深入研究大腦神經科學、心理治療,與兒童發展等領域。目前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擔任臨床精神醫學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正念認知研究中心」(Mindful Awareness Research Center)主任,以及席格博士本人親自主持的「第七感研究中心」(Mindsight Institute)執行長。近年來於世界各地參與研討座談並主持工作坊,也受邀至Google、Blue Man等國際企業企業演講,分享第七感的研究心得,深受專業人士與一般社會大眾歡迎。其專業著作有:《抱持正念的大腦》(The Mindful Brain)、《人際關係與大腦的奧祕》(The Developing Mind),合著《由內而外的教養》(Parenting from the Inside Out)一書。目前他與妻子及兩個孩子居住於洛杉磯。 個人網址http://drdansiegel.com/

書名:第七感:自我蛻變的新科學

作者:丹尼爾.席格

譯者:李淑珺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ESI廣翰思惟 相關課程內容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久以來,世界各地的古老文化與宗教都會利用各式各樣的方法,包括冥想、祈禱、瑜珈,太極等,來幫助個人聚焦專注力,調整到與當下同頻,藉此獲得身心健康。現代科學也已經證實,覺照(mindfulness)確實能提升我們的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在這樣的實證支持下,丹尼爾‧席格結合了頂尖研究的發現與覺照練習的智慧,顯示出這項可經由學習獲得的技巧如何有效,又如何充實我們的人生。

這項結合科學與實務分析的核心理念是,時時覺察當下會使我們調整到與自己同頻,或說共鳴,運用到大腦中特定的社會與情感回路。而覺照練習會刺激這些「共鳴回路」生長,讓暫時的覺照覺察狀態蛻變為富有韌性的恆久狀態。

這種生理與心理的徹底蛻變,之所以能帶給我們幸福,是因為它會使大腦運作整合,而帶來許多益處,包括:情緒平衡、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強免疫功能,甚至會提升一個人的同理心與自我了解等,更有助於我們以前所未有的沉穩清明感,面對種種挑戰。

《喜悅的腦》結合了現代科學的研究發現與作者親身經驗的洞見,對各人的生活、人際關係,乃至於促進身心健康與幸福人生等,提供了獨特而有充分知識根據的觀點。

這本書是寫給有興趣深入了解心理,並了解如何培養自己與他人心理的人,甚且特別有益於幫助他人適應生活或成長的人,例如老師、臨床治療師、助人者,企業領導者,乃至我們每一個人。全然的覺照,正是促進人類社會更加健康茁壯所不可或缺的力量。

作者簡介

在《喜悅的腦》一書中,席格帶領讀者展開一場豐富而發人深省的旅途,探索究竟何謂活在此時此地,充分存在當下──也就是「覺照覺察」,在日漸成形的冥想神經科學領域中樹立了新的里程碑。其他著作有《第七感》、《The Mindful Therapist》、《The Healing Power of Emotion》、《Parenting from the Inside Out》等,以及暢銷全球的知名著作《The Developing Mind》,多所國家以其內容為教育計畫的基礎。

書名:喜悅的腦:大腦神經學與冥想的整合運用

作者:丹尼爾‧席格

譯者:李淑珺

出版社: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ESI廣翰思惟 相關課程內容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你身上,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情況嗎?

□東西就是越堆越多,該怎麼辦

□沒辦法準時赴約,總是會遲到

□我怎麼這麼容易感情用事

□為什麼我的人際關係變差了

□大家都說我太執著了

□貪小便宜,結果反而一團亂

□大腦當機,報告就是寫不出來

這些惱人的壞習慣,看起來好像不太嚴重,卻給日常生活帶來很多困擾。 其實,這只是你的大腦運作模式跟一般人不太一樣。 當這些症狀開始對生活造成影響,就有可能是「注意力缺乏症(ADHD型)」。

在台灣,大多把注意力放在罹患ADHD的孩童身上,因為過動與不容易專心的外顯反應,讓他們在求學路上倍感艱辛。然而,有許多成年人其實也是ADHD隱性患者而不自知,誤以為困擾自己的症狀是自我管理不佳或是生活習慣不良,痛苦不堪卻又不知如何是好。

本書是日本精神與心理科名醫櫻井公子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特別為注意力缺乏症的患者和偶爾會陷入類似狀態的人撰寫的生活指南。並提供十五項貼心建議,克服ADHD型人的四大煩惱。

先理解自己「大腦的運作模式」,再找出自己不拿手的難以處理的生活「細節」,依據醫生開出的「生活處方」,就能一步步的讓自己的生活更上軌道。

什麼是ADHD?

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係指自己無法好好控制自己的專注力、注意力、衝動、好動等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造成此症狀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前額葉的功能不全,進行SPECT檢查後發現,許多案例均顯示腦血流偏向前額葉及側邊額葉等。一般認為ADHD的患者約為5%左右,最早引起注意的是,因為過動而無法維持注意力的兒童問題。然而,到了最近,卻發現雖然過動症狀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在部分成人身上也發現了無法持續注意力的問題。

此外,也有人將症狀區分為兒童時期未出現過動狀況的種類,以及具有強烈完美主義的種類等等。

有時,針對過動不是那麼明顯的類型,將其中的H去除,稱為「ADD」也就是注意力缺失症。

作者簡介

開設了「新宿成人ADD中心」,是日本第一家治療ADD成人患者的醫院。

作者自序

先認識大腦運作模式,人生就會進展的比較順利:

「不知道為什麼,我的房間總是一團亂……」

「稍不留意時間我就會不小心遲到……」

「一旦集中心思在某件事情上,我就無法分心其他的事……」然後,就會變成工作無法順利進行,也會對別人造成困擾,最後陷入厭惡自己的狀況中……

我是個「一無是處的人」嗎?

如果有上述情況的話,有些人可能會這樣想吧!

有這種念頭的人,事實上可能就是ADHD型的人或是患者。

莎莉.索登(Sari Solden)女士撰寫的《有注意力缺乏症的女人》(Wom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變成話題暢銷書,或許有些人已經知道這個現象。當然,ADHD並非「疾病」。索登女士訪日時也曾表示,在美國把ADHD的症狀稱為「大腦的性格」或「大腦運作的模式」。

無法妥善地整理、來不及等等情況,大家都遇過類似的經驗。問題在於,ADHD型的人會慢性地反覆持續這些惱人的狀況。但如果能了解大腦運作模式的話,就可以積極面對,加以適當處理。

本書是為了ADHD型的人,或是偶爾會陷入類似狀態的人而寫的。

認識大腦運作的模式, 以及書中簡單舉出的一些實用生活技巧, 讓ADHD型的人能輕鬆度日。而擔心自己說不定是ADHD型的你,或是偶爾的確會發生這樣的狀況的你,這本書一定能帶給你一些幫助。

依個性來進行討論

  身為一個精神科醫生,我每天都在醫護現場從事臨床工作。

  透過診察,我發現即使外表看不出來,但我們的大腦及內臟器官,和臉部或身體一樣,都存在著個別差異,具有不同的性格。

  除了診察之外,我最重要的工作是,尊重不同的個性,不妄下定論。由負責治療的人與患者雙方一起探討問題發生的原因、理由與事實,透過不斷討論,直到可以完全相互理解。患者不會責備自己或是他人,慢慢地可以接受自己做不到某些事的事實,進而能好好地處理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像這樣,治療者也從這些患者身上學習到許多東西。

  本書中提到的案例,並不是某個特定個人的經驗。

  這是我從看診時諸多類似的臨床經驗中彙整出來的綜合狀況,說不定讀者會有「這是在說我嗎?!」的疑問,這也說明了這些症狀就是如此「頻繁地發生」在我們生活週遭。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也有與大部分人相似的地方。當然,也並不是所有ADHD型的人都會出現書中提到的症狀。

  實際上,ADHD的症狀在臨床上已經廣為人知。我以平常心來撰寫本書的內容。但這並不表示我是以草率的心情來看待這個問題。

  不論是誰,都曾因為社會適應不良而受傷,或者遭受批評而穿上保護自己的盔甲。現在,請卸下盔甲,放開心胸接受原本的自己,穿上忠於自己原味性格的衣服,一起摸索能讓人感到愉悅的生活方式吧!

接受原本的自我,這應該是誰都能做得到的事,探尋過程中如果有「同伴」、「正確的觀念」、「親情」、「助力」在身邊提供協助,那一定會覺得更快樂吧!

最重要的是,也是我總是掛在嘴邊的話──與其自責不如好好想辦法來解決問題,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大家的「助力」。

書名:為什麼我這麼容易分心,愛亂買,不會收拾:心理醫生寫給注意力缺乏症的13項生活指南

作者:櫻井公子

譯者:李姵蓉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

ESI廣翰思惟 相關課程內容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他想到的,我卻想破頭也想不到?問題可能出在,我們都太專注於邏輯,忽略了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

過去,我們之所以不重視水平思考,多半是出於一種「後見之明的邏輯」──所有有價值的點子,在事後來看總是合乎邏輯(否則我們也無重看出其價值了)。邏輯思考沒有告訴我們,那些事後看來合理的假設,最初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思考兩階段:水平發想+垂直驗證

關於人類的思考方式,狄波諾將之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稱為「知覺篩選」(perceptual choice),亦即在腦中將資訊分門別類,把感知到的事物互相結合,產生各種概念與想法;然後再進入第二階段,運用邏輯有效地處理,驗證想法的正確性與可能性。一旦我們決定採取何種方式看事情(例如,選定了關注領域、切入點與思考元素),邏輯就可以派上用場,但無論如何,邏輯本身不能決定我們看事情的方式。

因此,水平思考不是邏輯思考的替代品,而是互補品。

狄波諾在《創意有方》(Lateral Thinking forManagement)中解釋:「在第一階段有效率地應用水平思考產生點子,能讓事情在第二階段變得容易,水平思考不但不會減損垂直思考(即邏輯思考)的效益,還會擴大它的用處,就好像槍瞄得愈準,就愈容易打中靶心。」

狄波諾提醒,「(然而)大部分的思考錯誤都是認知錯誤,而不是邏輯錯誤。」資訊科學中有句名言:「Garbage in, garbageout.」意思是,我們輸入電腦的問題與數據(第一階段思考),決定了電腦輸出的資訊是否有效、有意義。優越的「處理」無法彌補「知覺」(perception:看待事物的方式)的不足。

商業世界,最需要水平思考

根據《嚴肅創意》,狄波諾將水平思考定義為「一套用來改變觀念與認知,並且系統性地產生新想法的技術,」目標在於讓我們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重組概念和衍生各種選擇,探究各種可能與方法,而非只追求同一種方式。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術》中寫到,「大多數人在面對問題時,並沒有認真思考,而是單純地把『一時的想法』稱為解決對策,好像都不知道為了解決問題該怎麼想、該用什麼方法想。」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資深副總裁內田和成在《假說思考法》中提到,「能比別人早一步看出問題所在,或是迅速提出解決方案,不在於分析能力或資訊蒐集等技術層面,而在思考模式的差異。」

內田說的思考模式,就是BCG的「假說思考」法:在蒐集資料、著手分析之前,先不斷思考問題的全貌,提出暫時性的結論(即假說),再逐步驗證。這正是一種兩階段思考的形式,先運用水平思考的技巧,迅速找出各種可能性,提出更精準的假說,直搗問題核心,之後再著手提出解決方案。

知名顧問勝間和代也在《培養商業腦的7種組織力》中寫到,「有效率地蒐集有限的資訊,巧妙地進行組合,在一定時間內導出與後續行動相關連的解答,這就是商業思考的基本。」在她提出的7種商業思考力中,水平思考便是其中之一。

在商業世界裡,環境瞬息萬變。自滿是會致命的!所以我們必須盡可能地蒐集訊息、運用創造力來解讀訊息、做出判斷,而「水平思考(產生新想法)+邏輯驗證」,永遠是最有利的思考工具。

思考力和聰明才智無關,是有技巧、可練習的

值得慶幸的是,水平思考是一種系統性的技巧,「可以學習、演練和利用,就像學會數學或邏輯技巧一樣,」狄波諾在《應用水平思考法》(LateralThinking)中說明,水平思考和創造力息息相關,不過創造力是對結果的描述,水平思考則是對過程的描述;對於結果我們只能崇拜,但對於過程,我們可以學習。而聰明才智也並不影響創意的能力,就像汽車的馬力再強,沒有優異的駕駛技術也是枉然。

每天三分鐘,持續運用水平思考的技巧,讓它成為一種態度與習慣,就能讓我們成為點子永不匱乏的思考者。

水平思考的用途:

❶想出各種可能的行動方案,並選出最適當的方案。

❷催生新產品、新(行銷)概念、新組織(概念)。

❸簡化那些逐漸變得很麻煩的想法(運用分割法)。

❹每隔一段時間,重新評估一些原本很適當的做法,例如降低成本、提出改善時。

❺提出假設、解決問題。

❻蒐集資訊。尤其是需要產生不同的角度和看法時。

❼用不同方法看數據資料,從中獲得最大量的洞見。

❽創意地回應別人提出的計畫、政策、想法。

❾預防尖銳的意見不合或兩極化,以及僵硬概念的產生。

❿斟酌各種決策的可能結果。

資料來源:整理自《應用水平思考法》,桂冠出版;《創意有方》,天下文化出版;《嚴肅創意》,長河出版;《在「沒有問題」裡找問題》,臉譜出版。(經理人雜誌更新日期:2011-01-29 記者:整理‧撰文‧編輯 / 劉揚銘)

ESI相關課程內容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五天我學會了轉圖像、畫mind map、、、等,我要謝謝辛苦教我的老師,雖然每一天一大早就要辛苦的來上課,但是我還是捨不得離開,Thank you for teaching me ! (小四生 戴維庭)

※這幾天我學會了如何使用mind map的正確方法、怎樣運用數字標籤來幫助記憶(小四生 藍宥麟)

※在這五天中,我學會了如何正確的學習,也教了不少的朋友,雖然只和朋友玩了五天,但是還是不會忘記。PS:因為我學了這個方法 (小四生 王韋甯)

※我學到了以後背單字的方法(小四生 羅立崴)

※我學會了mind map(小四生 方和順)

※我學會了好多,因為這次的課,我的記憶方法變多了(小五生 賴慶陽)

※在這五天裡我學到畫mind map、看圖還原、故事聯想法等、、、,謝謝老師教導我,幫助我學業進步(小五生 戴鸝萱)

※讓我學到了所有記憶的方法(小五生 張皓鈞)

※在這五天我學到了畫心智圖(小五生 林暄涵)

※我學了很多東西,比以前學得更快了,真好玩,希望下次再來。(小六生 賴慶庭)

※我很開心可以參加這個活動,我在這裡學到了很多有關記憶的事情,也認識了很多好朋友,希望下次可以再來 (小六生 蔡曼昀)

※這幾天我學會了很多記憶的方法,又讓我背了很多東西,以後讀書會更快(小六生 劉凡)

※上完課程後,吸收速度加快了,能力提升了,書背得更快了(小六生 呂昕恩)

※這幾天我學會了怎樣用智慧來完成我的記憶,也交到了來自台北的好朋友(小六生 羅立洋)

ESI相關課程內容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