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提升腦力 (53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哈利波特的作者(羅琳)曾批評媒體洩漏哈利波特完結篇的結局,破壞了讀者閱讀的樂趣。不過研究發現,提早知道結局,其實反而有助於提升閱讀樂趣。

 

這項由聖地牙哥加州大學進行的研究,讓受試者閱讀12篇短篇小說,其中有些提早知道結局,有些是一直保留到最後。結果受試者一面倒的喜歡提早知道結局的故事;分析認為,這是因為提早知道結局,讓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能夠更有耐性的慢慢消化內容。

 

事實上,在閱讀時,扣人心弦的故事過程所提供的樂趣,不亞於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局,這就是為什麼好的小說或是電影能夠讓人一讀再讀、一看再看,照樣興味盎然的原因。(中廣新聞網更新日期:2011/08/15 )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午覺會更有精神?專家提醒,睡午覺有助提高午後的學習力、記憶力,不過睡姿及時間該注意。

 

羅友倫說,愈來愈多研究顯示,若本身沒有失眠問題,適度睡午覺休息,之後無論是精神、記憶、學習或工作表現都會更好。但平時多能睡足8小時、生理時鐘正常者,最好不要在下午3點以後睡覺,以免影響夜間睡眠:睡午覺的時間最好在30分鐘以內,過長進入深睡期,又被迫醒來,則容易愈睡愈累。 【摘錄自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2011/08/15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長者如果不慎感染細菌、病毒,或突然生病、受傷,很容易出現長期記憶障礙,美國研究建議,年長者平常只要做點運動,就能保護記憶不流失。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伯德校區研究團隊進行動物實驗發現,年長老鼠一周只要跑五百公尺,就能保護大腦,避免感染引起記憶流失。

 

研究人員指出,從研究來看,當老鼠受細菌感染後,大腦記憶容易出現永久損壞,而少量運動有助維持大腦記憶。這項研究發表於昨(十)日「神經科學期刊」。

 

研究人員解釋,少量運動比不運動更有好處,特別是年長者,更需要養成運動習慣。年長者一旦受細菌感染,或接受開刀手術,免疫系統大受挑戰,記憶力就會變得很脆弱,很容易受損。年長者記憶功能受損議題,往往備受關注。

 

過去研究顯示,運動有助減緩年長者認知功能下降,也可減少失智症發生風險。以前也有研究發現,年長者受細菌感染後,或免疫系統受衝擊,特別容易失智。研究人員表示,少量運動有助減少細菌感染引起的認知功能受損。

 

研究人員發現,老鼠感染大腸桿菌後,大腦掌管學習、記憶區域就會受到損害。而大腦免疫細胞隨年齡增長,一遇外來侵襲會變得更活躍,這些免疫細胞會釋放出發炎因子,影響大腦功能,少量運動可減緩大腦發炎反應,並保護大腦功能不致受到損害。(華人今日報2011/08/15/綜合外電報導)

 

長者動一動 記憶不流失

 

年長者如果不慎感染細菌、病毒,或突然生病、受傷,很容易出現長期記憶障礙,美國研究建議,年長者平常只要做點運動,就能保護記憶不流失。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伯德校區研究團隊進行動物實驗發現,年長老鼠一周只要跑五百公尺,就能保護大腦,避免感染引起記憶流失。

研究人員指出,從研究來看,當老鼠受細菌感染後,大腦記憶容易出現永久損壞,而少量運動有助維持大腦記憶。這項研究發表於昨(十)日「神經科學期刊」。

 

研究人員解釋,少量運動比不運動更有好處,特別是年長者,更需要養成運動習慣。年長者一旦受細菌感染,或接受開刀手術,免疫系統大受挑戰,記憶力就會變得很脆弱,很容易受損。年長者記憶功能受損議題,往往備受關注。

 

過去研究顯示,運動有助減緩年長者認知功能下降,也可減少失智症發生風險。以前也有研究發現,年長者受細菌感染後,或免疫系統受衝擊,特別容易失智。研究人員表示,少量運動有助減少細菌感染引起的認知功能受損。

 

研究人員發現,老鼠感染大腸桿菌後,大腦掌管學習、記憶區域就會受到損害。而大腦免疫細胞隨年齡增長,一遇外來侵襲會變得更活躍,這些免疫細胞會釋放出發炎因子,影響大腦功能,少量運動可減緩大腦發炎反應,並保護大腦功能不致受到損害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研究人員說,數學是天賦,數感是天生的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理系研究人員說,以往大家認為對數字的感覺是生下來以後學到的。不過,他們的研究顯示,沒學過數學的孩子也有數感

 

他們實驗的對象是四歲大,還沒碰過數學的孩子。他們讓這些孩子看電腦螢幕上閃動的藍色和黃色點。然後問哪種顏色的點多。他們還讓孩子讀數字,做些加減乘除的題目。

 

結果顯示,「閃動藍黃點」答對的孩子計算的能力也比較好。

 

研究人員再拿數學的成績跟他們的字彙能力比對。結果發現,數學好的孩子字彙不一定多。間接證明了數學好並不代表智力高

 

研究人員說,他們接下來還要研究,學習能不能改善數感。(中廣新聞網更新日期:2011/8/11 15:41)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老年人口迅速增長,公共健康領域的論題備受世界重視。美國科學家現在也發現,人類是地球上唯一會大腦萎縮,隨年歲漸增造成老年癡呆、記憶衰退的物種。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人類學家許伍德(Chet Sherwood)博士表示,這也許是人類比其他動物長壽,所換來的代價。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最新研究,推翻過去科學家假設大腦萎縮普遍存在於任何動物身上。許伍德的研究團隊分析人類與黑猩猩,兩者整體腦容量的變化,發現人類大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損失很大的容量,而黑猩猩的大腦則不會,大腦萎縮成為人類晚年獨特的困擾。

 

亞特蘭大埃默里大學的人類學家普魯斯(Todd Preuss)也表示,研究結果推翻神經學家過去假設人類與動物都會大腦萎縮的論點,「人類是非常奇怪的動物,生物學研究人的晚年,的確有些與獨特的地方。」

 

人類具備其他動物所不能及的智慧,但是衰老、緊張、抑鬱和飲食都會影響腦容量。對此,學術界和醫學界人士仍不斷努力尋找應對方法,治療衰老對大腦造成的影響。【台灣醒報記者黃哲安綜合報導】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智能當然是一個籠統的詞,不容易評量,甚至很難定義。儘管如此,由大部份指標來看,人類堪稱地球上智力最高的動物。

 

人類是萬物之靈,但還想更聰明。不過可能由於物理定律的限制,我們大腦已經到達極限了。

 

人類可透過集思廣益獲得較高的智慧,輔以從書寫到電腦等科技,讓我們的心智跳脫身體的局限。

 

要增強大腦功能最直覺而明顯的方法,就是讓腦變大。體積大的優勢是可容納較多神經元,而增加腦的複雜度。

 

但是智力顯然不光是由腦的大小來決定,相反的,隨動物體型增大的腦似乎都用來執行瑣碎的功能,例如體型變大會增加許多與智能無關的日常雜務,像是監控較多觸覺神經,處理來自較大視網膜的信號,和控制較多肌肉纖維。

 

簡言之,扣除處理瑣碎雜事(像是皮膚感覺)所需的神經元後,剩餘的神經元才與智力有關。更明白的說,智力與腦的大小至少有粗淺的關係。

 

【摘錄自科學人2011年第1148月號更新日期:2011-08-02 記者:撰文╱福克斯(Douglas Fox)翻譯╱涂可欣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類已研發出盤尼西林、太空梭、電腦、甚至人造心臟,以及其他許多驚奇事物,人類的智慧還能發展到什麼地步?據英國媒體報導,如果某些科學家是正確的,答案是到此為止。

 

「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科學家指出,人類腦力已達到巔峰,基本上不可能變得更聰明。

 

科學家稱,為了變得更有智慧,大腦得仰賴龐大額外能量和氧氣,不過,人體就是無法提供。

 

英國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研究員分析人腦結構,並研究出大腦細胞所消耗的能量。

 

神經生物學教授勞夫林(Simon Laughlin)說:「我們已證實,大腦運作必須消耗能量,這些所需的能量足以限制我們大腦的表現和決策模式。」

 

他說:「因為大腦為了探尋新關係,它必須時常連結不同來源的資訊,所以廣泛推理會消耗極大能量。」

 

他說:「這樣的能量消耗代表大腦所能處理的資訊有限。」(中央社台北1日電更新日期:2011/08/02 00:23譯者:中央社王富民)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大陸及美國專家發表研究報告,警告過度上網可能導致青少年腦部出現變異,讓大腦皮層中負責處理情緒、語言、視覺、聽覺等功能的灰質萎縮,長遠影響集中力、記憶力、決策力甚至定立目標的能力,亦會削弱青少年的克制能力,容易導致「不當」行為。

專家估計,中國大陸約有2400萬名青少年上網成癮,有關研究亦以大陸大學生為對象。

上癮愈久 灰質愈萎縮

研究人員為兩批學生分別進行腦部磁力共振掃描(MRI)比較,結果發現,上網成癮者大腦的灰質(grey matter)均出現萎縮,而且上癮時間愈長,灰質萎縮得愈嚴重。此外,大腦內部負責傳遞信息的白質(white matter)亦出現改變。研究人員稱,這些腦部結構變異是由上網成癮所導致,會令青少年認知功能出現缺陷,更容易對互聯網產生依賴,甚至出現長期功能障礙。

權威期刊登研究結果

英國牛津大學藥理學教授及腦部專家格林菲爾德(Baroness Greenfield)曾警告,兒童的專注力欠佳,可能與使用電腦及社群網站有關,並指出公眾對於使用電腦可改變年輕人腦部的證據關注不足。她認為,這次研究的結果惹人關注,顯示年輕人上網成癮的年紀,與其腦部變化有明顯關係,認為需要更多資源進行更多類似研究。

這項研究在網上國際科學期刊《PLoS ONE》刊登。該期刊刊登的文章平均有2.8名專家覆核,多名諾貝爾得獎者也曾在該期刊刊登文章。(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2011年7月18日 13:03)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紅色使肌肉動得更快、更有力。

色彩在許多方面都能影響我們,看到紅色能讓肌肉動得更快、更有力,這對於需要快速爆發能量的運動或其他活動有重要的影響。

美國羅契斯特大學的Andrew Elliot教授表示,紅色能增強身體反應,因為它被視為一種危險的提示。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紅色對他們的身體表現有增強的效果,但是,能量快速爆發可能對情緒會有影響,研究人員認為,紅色所帶來的威脅感也會引起擔憂、分心、以及只注意自我等,這樣會妨礙表現。

這篇發表在情緒(Emotion)期刊的研究以兩個不同的實驗比較學生的肌肉反應,第一個實驗是讓30名四年級到十年級的學生,在看完用紅色或灰色蠟筆寫的參加者號碼後別上並公開舉出金屬夾;第二個實驗是讓46位大學生在看到電腦螢幕出現紅色、藍色、或灰色背景「壓」的時候,就用力緊握手把。

以前的研究結果顯示,看到紅色對已熟練的動作和心理上會產生不良後果,例如,與穿紅色的運動員同台競技比較可能會輸,在考試前看到紅色的學生表現較差等等。

但最新結果顯示,在兩種情況下看到紅色都會讓參與者的抓力變強,在第二個實驗中,紅色更使得參與者的反應速度加快。(更新日期:2011/06/30 16:23 24drs網站)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美國一項研究,感冒就算沒有接受真的治療,相信療法有效的人,可能真的很快就會感覺好些。

 

研究人員在「家庭醫學年鑑」(Annals of FamilyMedicine)上寫道,普通感冒沒有解藥,研究發現證明的是所謂「安慰劑效應」在感冒恢復上發揮作用。

 

研究人員說,人們相信雞湯、維他命C有助於治療感冒,如果這些療法無害,人們就會堅信這些療法有用。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in Madison)主導研究的巴瑞特(Bruce Barrett)寫道:「研究發現與一般看法相謀合。大家普遍相信、覺得治療是重要的,在做出醫療決策時,或許也應該考慮到這些。」

 

巴瑞特與同僚研究719名具有感冒初期症狀的民眾,獲得這些發現。(路透紐約13日電更新日期:2011/07/13 18:15中央社翻譯)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障礙」(dyslexia,或稱失讀症),為學習障礙之一,馬偕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臧汝芬說,患者除了學識字有困難,拼、寫字不對,影響閱讀之外;有些人甚至閱讀時會落字、跳行,有看卻沒有懂

 

台灣兒童青少年醫學會秘書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梁歆宜說,這些孩子智商沒問題,甚至是高智商,就是閱讀出了問題。單純閱讀障礙的孩子,看不懂文章或考試題目,不過只要有人「報讀」,把文字念出來,孩子就能夠理解,也可寫考題

 

不過,臧汝芬說,臨床上,較少單純的閱讀障礙患者,往往是合併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或是憂鬱、焦慮等情緒障礙。有些人甚至連聽、說或寫都有問題。梁歆宜就曾診治過一名國三生,寫出來的字左右顛倒,「就像鏡射一樣」,但他繪畫卻有過人表現,每幅畫都有故事。

 

因為讀、寫障礙,梁歆宜說,像「聽」這個字,一般人可以練寫出來,但對讀、寫障礙者,卻要拆成「耳朵長長的國王,今年十四歲,他名字叫一心」。困難程度,外界無法想像。【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2011.06.23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書要有方法,一般人反覆死背,我是讀過一次就要記得」,曾通過十一次高普考的考試怪傑賴世昌,四進三出公務部門,目前擔任屏東地政事務所政風室主任,最近報考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又以第一名錄取。

 

五十二歲的賴世昌說,讀書方法百百種,但要在短時間內博覽百書,得靠有效率的記憶,當然還有圖像、諧音、抽關鍵字等方法。「要用已知道來記未知」,賴世昌說。

 

賴世昌說,他以前念高職,史地總是不及格,繪畫很有天份的他,但連藝專都考不上,當完兵只好讀屏東農專夜校,結果還是二一差點被死當,只好休學。

 

後來他找到有效率的讀書方法,像八國聯軍就用「餓的話每日熬一鷹」來吃,不必死背就永遠記住哪八國。

 

「想考好試,得先蒐集考試方向」,賴世昌說,準備好了再看考題,是浪費時間的做法,要先研究過去如何出題,蒐集考試方向再來讀,他用兩個月時間準備博士班考試,總共買了廿萬元的書籍,從法學碩士跨界到教育領域,就是用略讀、快速記憶、立體對照章節等各種方法完成。

 

在念完法學碩士後,他繼續攻讀教育博士,賴世昌希望把過去廿多年來讀書、記憶、考試的自修領悟經驗與理念進行學術研究,將在五年內完成「記憶策略在公職考試上應用之研究」博士論文,教大家不要用死背方法讀書,才會快樂地念書。(2011/06/27中國時報吳江泉/屏東報導)

 

ESI 成人考生周日班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不了解,我們對任何情況都感到非常緊張,這種緊張感能夠喚醒我們的知覺,提高我們對事物的洞察力、分析問題的速度和應對危機的能力。

 

在預見無法預測的危險與機遇方面,敏銳的直覺能力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不少經營者已經指出,在企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直覺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不可能對所有的課題都進行謹慎而週密的考察和分析。正因為如此,當出現新情況時,我們只能依靠自己的直覺作出判斷。

 

成為直覺源泉的經驗越陳舊,就越無法準確感知外界的變化。要想磨煉自己的直覺能力,以適用於未知的新競爭領域,並提高直覺的準確性,不僅需要拋棄陳舊的經驗與價值判斷,而且必須在新的經濟空間中努力積累經驗。

 

如果我們不去感知危險或機會,那麼負責這部分工作的大腦細胞由於經常得不到運用,便會衰退。先見能力也是如此,要邊磨煉邊運用,通過運用得到不斷的磨煉。

 

勇於懷疑一切

 

要想學習世界中的新常識,即21世紀的規則,首先必須有意識地讓自己習慣對一個個銘刻於心的常識提出質疑。

 

20世紀充滿常識,而21世紀是一個無常識可言,而且會突然發生變化的時代。如果被舊世界的常識所束縛,就無法在瞬間抓住並正確理解新世界(600628中的新事物,更不可能預見新的事物。因此,首先必須有意識地讓自己習慣對一個個銘刻於心的常識提出質疑。(1)

 

知識來自先驅者們的研究與經驗,是在反覆試驗、反覆失敗的摸索中獲得的。如果已經得到了明確的知識,則說明這塊新的競爭領域已被無數人造訪過,已毫無商機可言。懷疑常識並不是毫無是處,而是有意識地假設一個相反的觀點,並不斷地反覆驗證。要想得出相反的結論,當然需要對常識毫無遺漏地進行分析,但也需要對反證進行同等程度的分析。是否具備這樣的思考習慣以及邏輯驗證的技巧,將決定著你在新的競爭領域中生死存亡的命運。

 

人的大腦原本有一種習性,那就是只能看到想看的東西,因此我們需要特別注意從成功的體驗中得到的知識和理論。例如按照以前的常識,其他行業很難轉型為資本集約型行業;某種商品或服務如果不出現競爭對手,便能夠壟斷市場,保持高收益;作為行業霸主而稱霸的企業與其他競爭企業不可能聯手合作,而如今這一切常識與標準都不再被通用。

 

不要回避失敗

 

害怕新的競爭,不敢投身其中,就永遠也無法掌握新領域的規則,也無法繼續生存下去。這樣的人懼怕失敗,不具備下定決心面對挑戰的勇氣。爭先恐後地踏入未曾涉足的領域,迎接逆境與失敗只有具備這種勇氣,才有可能開闢道路,找到全新的答案。

 

在此過程中,開拓者的精神是最強而有力的武器,因為沒頭沒腦地走上幾圈,是無法看清變化的本質。在向新的競爭領域邁進時,應具備以假想為支柱,反覆試驗、不怕失敗的姿態。換言之,即使失敗,也要勇往直前,堅信下次一定能成功,這種執著的精神是我們的護身符之一。

 

要想認清變化的本質,首先要對身邊的變化逐一反覆地向自己提問:為什麼會這樣,新在什麼地方,從中會產生什麼,其真正的價值何在。然後從中確定課題,建立假說,蒐集事實以認清這一假說,並進行分析和驗證,重構自己的觀點。

 

如果在此過程中發現了錯誤,則必須讓所有的一切都回歸到一張白紙,建立新的假說,從零開始重新思考。然而,怠于思考的人是無法否定一切的。他們懼怕失敗,因此不想承認自己的錯誤。坦率地承認自己的錯誤,意味著對思考永不厭倦。只有這樣,以上過程才能進入良性迴圈,我們才能夠趕上,甚至超過經濟領域的變化速度。

 

無論對方是顧客,還是比自己先進入公司的人,無論對方的年齡大小、地位高低,公司要求每一位員工的行為都要以此為準則。在人際關係方面,長幼尊卑非常重要,但在事實面前,考慮到可能會影響對方的情緒,便客客氣氣,或是歪曲事實,這種做法應該引以為恥。

 

即使會導致雙方的對立,由毫無顧忌地交換意見而引發的爭論也會成為解決問題的基礎。只有不同的見解發生碰撞,才會有所創造。回避爭論,不習慣爭論,對於具有國際水準的專家而言,是致命的弱點。

 

偏執狂的危機感

 

一個高水準的偏執狂正因為具備了緊張感,他的感受力才很強,才能通過其卓越的洞察力施展自己的行動能力(2)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這是英特爾前首席執行官安迪·格魯夫的一句名言。我以前的同事湯姆·彼得斯也曾說過類似的話。偏執狂一般給人一種病態、盲信的印象,但格魯夫指的是對組織、對他人的思想或行動抱懷疑態度,這種懷疑態度是積極的,同時也是偏執的。只有那些總以為自己的經營環境危機四伏並時刻關注各種壞消息的企業,才有可能免於滅亡。

 

當企業出現不曾預料的事態或發生令人擔憂的事情時,偏執狂更能充分發揮作用。這種情況會使人陷入恐慌,另一方面也會讓人過於清醒。他們不放過任何細節,以近乎偏執的態度徹底斟酌每一個細節。不僅如此,他們還能敏感地捕捉別人的心理活動,並感知危機。於是,他們擴大收集資訊的範圍,在設想最壞情況的同時,通過收集到的資訊作出判斷,在感知到危機後迅速採取行動。一個高水準的偏執狂正因為具備了緊張感,他的感受力才很強,才能通過其卓越的洞察力施展其行動能力。

 

  實際上,人類原本就不擅長于改變自己固有的想法和經驗,並從零開始思考些什麼。養成逆向思維的習慣,並不斷磨煉這一習慣,則有可能防患于未然,避免在新環境中受到致命的傷害。對於自己已構想作為成功依據的定論或經濟法則,我們應該嘗試著去否定,並以此為出發點重新構思事業。(作者係:日本戰略之父”/大前研一(供《IT時代週刊》專稿)20110613 11:36 來源: IT時代週刊》)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

 

(1)例如,有人認為論資排輩、終身雇用、自下而上的決策、事先採取措施等都是日本式經營的特點,然而,只有部分優秀企業才實行論資排輩和終身雇用的做法,這並不是日本企業經營的主流。無論是在戰前還是戰後,這種文化都未在日本企業中紮根。論資排輩現象出現得並不早,而是日本在經歷高速發展期後進入穩步發展期才出現的,而且是一種臨時現象。

 

自以為了解日本的一些經濟學家對以上日本式經營觀的誤解根深蒂固,而這只不過是其中一例而已。更有甚者,日本的產業界和媒體不去關注自己眼前的事,他們所提及的不過是歐美管理權威的極端事例而已,甚至還心懷感激地信奉這些被誇大了的神話。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經濟持續低迷,人們普遍認為日本式的經營方式已經阻礙了企業的發展,為了重振經濟,他們開始推崇國際標準。

 

日本企業以全球標準為課題,盲目引進其體系,注重利益、注重股東,強化董事會的許可權,強調官民一體論、解決工會問題。而在安然公司和美國世通公司失敗後,猶如鐘擺一般,大家又開始重新認識日本式經營的優勢。

 

戰後,人們反覆比較日本與歐美的經營技巧。大家看不到實際情況,被世間的常識與人們普遍的認識所誤導,於是把簡單的現象或極端的事例錯當成是普遍情況。在僅憑個人能力便能獨自獲得成功的情況下,人們沒有時間回顧過去。競爭對手是誰、如何才能獲勝、為此必須做什麼,看不清自己所處境況的人企圖從以前的事例或現有的知識中去尋求各種問題的答案。然而,任何人都不具有未曾開發的新競爭領域的知識。

 

(2)如今在日本,人們對舊格局的認識陷入惡性迴圈。人們耳邊經常聽到的是逃避現實的玩笑:再現一次20世紀的榮耀吧。大家不僅沒有獲得在21世紀生存下去的能力,也沒有認清獲得這種能力的必要性。就連曾經被稱為商業精英的那些人,也沒有認識到21世紀的現實情況。那麼,他們究竟為何如此缺乏危機感呢?

 

微軟也好,豐田也好,其最高經營者都具有強烈的危機感。比爾·蓋茨曾經對我說:如果今天我的決策失誤了一次,這家公司明天就會倒閉。如今我依然有這種危機感。無論是從規模而言,還是從牢固程度而言,他的組織都是世界範圍內無與倫比的,而他在指揮這樣一家強大的企業時,卻每天都感到危機四伏。正因如此,無論是為制訂《反壟斷法》而鬥爭,還是召開記者招待會,他都身先士卒。這種緊張感成為在未曾開發的新競爭領域中生存並獲得先見能力的動力。

 

成功的背後必定潛藏著危機,商界不允許有絲毫的馬虎。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這句話也是來源於格魯夫切身的痛苦體驗。那是在199411月,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告指出,奔騰每運算90億次就會出現一次錯誤。當時,英特爾以年平均利潤率增長30%的勢頭在發展,同年12月,IBM宣佈停止生產內置奔騰晶片的電腦,公司最終蒙受了近5美元的損失。

  格魯夫的結論是:這一事件的原因在於英特爾的迅速發展。英特爾在不知不覺中發展為大企業,沒有人注意到遊戲規則發生了改變。經過這次失敗的洗禮,格魯夫逐漸成為美國科技產業界無人與之媲美的最明智的偏執狂。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收聽網址http://radio.newdaai.tv/newdaai_radio_wp/?page_id=105

上午11:20~11:40

節目 : Talk Show News

專訪主題: 提升學習力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M 93.1 台北電台

晚上8-9

節目:心際能源會

專訪主題 : 提升專注力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洲豹的優勢是速度,大象是體形,大猩猩是力氣,而人類的優勢是腦力。

我們不是速度最快、體形最大或最強壯的,但我們主宰地球,統治這個空間的所有地方和物種,這當然要歸功於偉大的人腦。如同達爾文說的:「物種中最強,甚至最聰明的,未必能存活。能存活的是最能適應改變的物種。」我們是最能適應改變的物種,是人腦讓我們做到這點。

其他物種只能仰賴生存本能,但人類有獨特的能力,讓我們在想要的時候,可以凌駕本能──我們可以重新建構心智。年輕與否,是由這個流程來界定的,嬰兒在心智尚未被設定的狀態下出生,之後經過幾年,數千個神經細胞開始溝通,接著是數百萬個神經細胞,傳送訊息、建立途徑,然後是數十億個神經細胞,形成成熟成年人記憶、信念、態度及感覺的神經網絡。

唯一的問題是,隨著我們年歲漸長,會變得懶惰,而一再使用相同的路徑。這種重複性會挖出深槽──根深柢固的信念、堅定不移的看法,對舊日美好時光的懷念。但我們不一定要這樣,我們可以變年輕,只要繼續學習和創造,就能做到。

在《智慧的矛盾》(The Wisdom Paradox)一書中,神經科學家艾克荷南‧高德伯博士(Dr. Elkhonon Goldberg)說,大腦變老時,心智可以變得更強大。他將這一點稱為「智慧的矛盾」隨著年齡而來的是活力,而不是走下坡?

只要運用生活經驗所建立的網絡來建構新網絡,而不是仰賴它們重複想法與做法,你就可以變得更聰明睿智。換言之,如果你持續學習,持續創造,即使雙腳筋疲力盡,頂上髮線日漸後退,你都可以保持年輕的心智。頭腦不使用就會退化

隨時保持大腦重新布線的狀態,是年輕的本質,而且每一個人都做得到。

高德伯博士提到明尼蘇達州曼卡托市(Mankato)聖母學校修女會的修女,這些修女以長壽著稱,都活到九十幾歲,並且維持嚴格的作息表,她們讀書、玩遊戲,修習各種課程,擁有小她們一半歲數的婦女所擁有的智力耐力,更值得注意的是,她們似乎沒人得過阿茲海默症,也沒有人有痴呆的徵兆。

令醫師非常驚訝的是,他們發現,這些修女當中,有許多人確實已經罹患阿茲海默病,擁有纏結的斑塊及受感染的腦細胞,只是生前沒有出現症狀。

高德伯博士指出,這是因為她們過著心智活躍的生活,致力於學習,創造一個持續建構的大腦。當大腦染病時,它會自行建置新網絡,繼續充滿活力地運作,大腦會自我調適。

就像學習一樣,表現創意,是神經元細胞自行建置新網絡的終極行動。

華德‧迪士尼臨終前一天,還在病榻上向弟弟羅伊‧迪士尼敘述他最後的構想,並利用醫院病床的天花板,將它描繪出來。後來羅伊‧迪士尼採用這個構想,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的沼澤地,建造一座更新、更好的迪士尼樂園。華德‧迪士尼一直創作到生命的盡頭,將生命發揮到最後一刻。(摘錄自講義雜誌更新日期:2011-05-27David Murray/林麗冠譯)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青少年在缺水的狀態下,會出現大腦萎縮的狀態,而且失水愈多,腦部萎縮愈嚴重,甚至跟患病2個多月的阿茲海默症患者一樣。還好,趕緊喝上兩杯水,大腦就會逐漸恢復原本的狀態。

突然感到沒來由的疲累、情緒焦慮、暴躁、或者大腦沈重且注意力無法集中時,也可能是缺水的表現,試著喝一杯水來恢復活力。老人家改變姿勢而產生姿勢性低血壓的暈眩時,也可能是缺水造成血液量不足所引起。(摘錄自康健雜誌2010/07)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題:預防腦力退化的正確觀念1 (台北電台專訪ESI廣翰思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bpJBP7sZO8

主題:預防腦力退化的正確觀念2 (台北電台專訪ESI廣翰思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xiADcDBVmE

主題:增進腦力.學習力的正確觀念 (台北電台專訪ESI廣翰思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06kisqjLdI

主題:生活中可行的腦力訓練 (台北電台專訪ESI廣翰思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ozLo6hijL4

主題:家長如何正確引導與教育孩子 (台北電台專訪ESI廣翰思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xvKVNjMzKc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機和現代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但世界衛生組織6月1日首度承認,手機電磁波可能是致癌因子,研究發現,每天使用30分鐘,長達10年,罹患神經膠質瘤比例是一般人的40倍。

但也不建議使用耳機,因為通過耳機電線的瞬間電磁波更大,建議使用擴音功能。(民視新聞2011/6/1)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知名廣告人艾力克斯.歐斯本(Alex Osborn,廣告公司BBDO創辦人之一)在1950年代提出「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這個激發構想的方法時,附帶提出了4個基本原則,目的在於確保與會者的創造力,都能不受抑制地暢流:

1. 禁止針對提出的點子或想法,當場進行評量和非議:構想當然有好有壞,所以歐斯本建議將動腦會議劃分成兩階段,前段請眾人「暫緩批評」,先求產出最大量的構想,後段再針對構想的優劣進行權衡。

2. 鼓勵自由奔放、瘋狂古怪的構想:批評別人的想法很容易,但這麼做形同在人的頭腦裡釘上條條框框,局限了想像空間。

3. 目標在於追求構想的「數量」、而非「品質」:該批評的不是別人的想法「質不好」,而是你提出的想法「量不夠多」。

4. 針對提出的構想,找尋新的組合或改善:腦力激盪是「偷取別人想法的最佳時機」,可以拓展想像空間。不過,在腦力激盪輪流發言的情境中,由於人們不是一有靈感就能立刻說出來,囿於記憶短暫,反而未必能暢所欲言。

對此,學者建議,只要做一些小改變,就能大為提升效率:

a.開會前,安排15∼20分鐘,讓成員個別進行腦力激盪。

b.開會時,不要只是輪流發言,而要相互討論,補強別人的構想。

c.腦力寫作(brainwriting):讓所有人在紙上寫下(或畫出)自己的想法,完成後將紙放在桌子中央,再拿起別人寫過的紙,設法就其上的想法進行補充或聯想,展開一場構想的「接龍」。(摘自經理人雜誌2011-05-09)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