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職場能力 (14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習慣要66天養成

 

英國研究人員說,養成一個習慣,要六十六天。

 

倫敦大學的心理教授沃迪說,不論是要早起運動,節食減肥,只要能撐過六十六天多半就成功了。他說,養成一個習慣,需要的時間因人而異,但是平均是六十六天。

 

沃迪說,要做一件事以前,大家都會計劃。接著就是實行。實行過六十六天,這件事就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到時候就會做,也就成了習慣了。

 

在他的實驗裡,他請受試的人選擇午餐時候吃水果,或是喝一瓶水。同時要求他們每天都得做。他每天會給受試的人一個測驗,看他們什麼時候開始不自覺的吃水果、喝水。結果發現,大約到第六十六天,多數人到午餐的時候都會不自覺的吃起水果或是拿起水瓶。

 

不過,比較需要毅力的習慣,譬如,每天跑步十五分鐘,養成的時間會長一點。(中廣新聞網更新日期:2009/07/19 15:35)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人行為的兩個妙研究-身高&購物

 

1.身高影響薪水? 研究:矮個女性賺較少

 

職場上,有些女人可能會得到較「高」的待遇。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網路版(Mail Online)今天報導,研究宣稱,個子較矮的女性,比起她們高人一等的同事,賺的錢比較少。

 

研究指出,身高58吋(173公分 )以上的女性,年薪超過3萬英鎊的機會是較矮女性的2倍,她們的薪水也有同樣機率比小個子同事多出5000英鎊。

 

研究人員訪問146116歲以上女性,調查她們的薪水和身高。

落在「高挑」區的受訪者,有1/5年薪在3萬英鎊以上,相較之下,身高低於58吋的女性僅有10%賺到這個數字。

 

同樣地,有20%的高挑女性認為,身高是她們「權力和權威」的來源之一,個子較矮的女性僅5%這樣想。

 

研究指出,身高越高的人,越對自己的身體感到滿意。

 

高於58吋的女性,有1/4表示,不會改變自己。

 

研究發現,被歸類在「矮個」區的女性,有90%不滿意自己的外表。這份研究是由連鎖服飾業者Long Tall Sally所進行。

 

「高處不勝『寒』?:至高點的生命禮讚」(TheTall Book: A Celebration Of Life From On High)一書的作者柯恩(Arianne Cohen)女士說:「研究顯示,身材高挑的人一向在工作上較為成功。」

 

「她們不只賺的錢比較多,位於領導階層的機會也比較大。」

 

「由於高挑者對較矮同事說話時,視線是往下看,直覺上會認為她們較有權威和自信。」

 

「這代表同事和老闆都會比較敬畏較高的人,讓她們營造出旺盛的氣勢,促使她們較容易邁向成功。」(譯者:中央社張稚昀中央社台北12日電更新日期:2010/04/12 15:15

 

2.女人一生花3年時間逛街 買的不只是新衣

 

對逛街一事興趣缺缺的男人,下面的事實不會讓他們感到意外,研究顯示,1個女人一輩子要花3年的時間逛街購物。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真正令另一半為之訝異的,是女人並非將全部時間花在追求時尚。她們每年花在買食物的時間幾乎和衣服一樣多。

 

女人每年平均逛84間雜貨店,花94小時又55分鐘採買家庭必需品。

 

另一方面,每年花費100小時又48分鐘四處蒐羅新衣。

 

若把購置新鞋與配件,以及單純瀏覽櫥窗的時數算進去,長達25184小時又53分鐘的時間大多與時尚脫不了干係。

 

女人190趟的逛街之旅,是為了保持外表的光鮮亮麗,其中30趟添購新衣,15趟買鞋,18趟買配件,27趟購買為衛浴用品。

 

女性每年至少有51次被櫥窗陳列的商品所迷惑。

 

針對2000名女性的調查發現,她們每年平均逛街301次,共計399小時又46分鐘。

 

若以63年的時光來論,這意味她們一輩子耗費2年又10個月的時間來逛街。

 

這項調查結果對艾莉西絲.霍爾(Alexis Hall)來說一點也不意外,現年41歲的她坦承是購物狂,當她猛然發覺已累積3萬英鎊卡債,才改掉這個習慣。

 

她在位於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的家中表示,女人平均一生耗費這麼多時間購物並不令人意外,但對自己的購物習慣感到驚恐。

 

曾撰寫「負債累累:病癒購物狂的日記」(In theRed-The Diary of a Recovering Shopaholic,暫譯)的霍爾說:「我每天揮霍不屬於我的錢,這似乎無關緊要,而我就是停不下來。」

 

網路市場研究公司OnePoll發言人說:「許多男人似乎認為女人逛街是為了買自己的衣服,但事實上常是替全家人買東西,那可是非常辛苦的事。」(譯者:中央社鄭竹雅中央社台北8日電更新日期:2010/04/08 20:02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亞洲企業最渴求招聘的30種職位

 

隨著世界大多數國家從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中走出來,裁員和創紀錄的失業率依然是西方市場關注的焦點。而在亞洲,企業卻開始「招兵買馬」。

 

亞洲是財富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因此,銀行需要雇傭更多理財人員來管理這些新投入的資金,同時也需要聘請更多證券衍生工具交易員、商品採購員以及精通數學的基金經理。

 

「暢銷」的不僅僅是金融人才。隨著銀行的擴展壯大,會對招聘市場產生「涓滴效應」。這對該地區所有求職者而言都是一個好消息。比較多的職位包括律師、會計師、資訊技術專家等傳統職位。

 

而隨著抵押處理和保險承保等服務開始逐步外包給新興市場,在菲律賓等國家,對抵押處理專員和保險承保人的需求也很強勁。同時也會需要優秀的人力資源主管來對所有新員工進行管理。

 

專家們都一致認為,企業高層管理人才缺乏,這一點顯而易見。這表明缺少具有領導天賦的候選人。

 

印度、臺灣和東南亞的企業也同樣面臨著高管人才匱乏的問題。同時還有其他一些級別較低的職位虛席以待。

 

印度和菲律賓的呼叫中心雇傭了數千人來接聽電話,為大型跨國公司提供客戶服務或後臺支援。

 

對於高級職位,專家表示許多公司正在尋找接受過國外教育或在大型跨國公司擔任要職的亞洲本土人才。儘管如此,已在亞洲工作過很長時間的外籍人士同樣吃香,甚至對剛剛踏出校門但具有專業技能的畢業生也有需求。

 

但是,英語招聘網站 New China Careers 管理顧問 Doron Vermaat 稱,在金融界,某些交易員尤其受到歡迎。演算法/量化交易員能夠操作高頻交易,必須精通數學、電腦科學或工程學。Vermaat 指出,對於這些崗位來說,語言能力和國籍沒有技術專長重要。

 

企業社會責任等新興領域也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顧問確保一家公司除了擁有明確的商業目標之外,還要肩負造福社會和全世界的社會使命。從降低碳排放到贊助慈善活動,再到提高透明度和多元化,企業社會責任現在是大多數西方公司的核心所在。Vermaat 說:「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亞洲正在追趕西方世界的步伐。之前,企業社會責任在許多亞洲國家一直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概念。」

 

招聘公司 Robert Half 董事總經理 Andrew Morris 稱,作為金融中心和中國大陸的「門戶」,香港的就業機會特別多。這一增長也引起了很大的連鎖反應,這令求職者倍受鼓舞。

 

Au 說:「我認為人才市場自去年以來已迅速崛起。這可能是因為人們對他們所從事的業務信心大增,尤其是在亞洲的業務。我們看到所有行業都普遍開始招賢納士。」

 

亞洲虛席以待的30種職位:

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地區總裁或副總裁
會計師
證券衍生工具交易員
抵押處理專員
中國區執行長、總經理或董事總經理
保險承保人
律師
保險理賠員
電子商務專家
採購專家
企業社會責任專家
呼叫中心經理
人力資源主管
東盟銷售總監
內部審計員
電腦網路開發人員
大中華區總經理或董事總經理
系統支援專員
越南
區總經理或董事總經理
產品控制專員
商品採購員
客戶服務專員
印度區銷售經理
交易支援/結算管理員
南韓
區銷售經理
銀行業開發員
越南區財務長或財務總監
演算法/量化交易員或基金經理
高級供應鏈經理
印度區執行長、董事總經理或總經理

(摘錄自富比世雜誌更新日期:2010/04/15 12:22 Hana R. Alberts )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新聞報導搭配以下的笑話,就不難理解為甚麼--陸生像曹操 台灣生像劉備

 

===============

 

陸生像曹操 台灣生像劉備

 

朝野立委雖仍在為開放陸生來臺、承認大陸學歷抬槓,但據104人力銀行調查,已有47%企業主,願聘僱大陸大學畢業生。雖然台灣的大學畢業生生產力仍比陸生高出1.68倍,但由於台灣新鮮人起薪是大陸的2.6倍,唯有提高競爭力,才能在兩岸人才競爭中勝出。

 

104人力銀行首度針對企業聘僱大陸大學畢業生的意願進行調查,共詢問1127位企業主。其中,中小企業主佔66%、上市櫃企業20%、外商11%。

 

結果顯示,47%企業主願進用大陸或香港大學畢業生,53%企業主不願進用。由於調查側重企業聘僱陸生意向,未進一步分析,企業拒聘僱陸生原因。

 

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說,現階段政府雖不會開放陸生來台求職,但企業遴選人才的地域限制,勢必隨ECFA簽訂逐漸打破,台灣畢業生將面臨更多競爭。

 

但儘管47%企業主願聘僱陸生,但方光瑋認為,台灣人才優勢暫仍不會被大陸人才取代,主因在於,台灣青年生產力仍是大陸青年1.86倍,台灣青年目前的總體競爭力仍優於對岸。

 

調查顯示,在企業眼中,台灣畢業生專業知識與技能、團隊合作、良好道德操守、與創造與創意能力等4指標大幅領先。

 

至於大陸大學畢業生則在溝通表達能力、對於工作的熱情企圖心、和國際觀及外語能力等3指標上,比台灣畢業生更具優勢。

 

方光瑋說,有企業主以三國時期的「劉備」形容台灣大學畢業生的特質,陸生則近似「曹操」。

 

兩岸人才雖各有擅場,但企業亦認為,抗壓性及情緒管理能力,是兩岸大學畢業生共同弱點,兩岸大學畢業生有必要更努力洗刷「草莓族」的印象。

 

方光瑋說,雖然台灣人才看來略居上風,但亦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台灣大學畢業新鮮人起薪約為大陸的2.6倍,一旦企業遴選人才的地域限制被解除,除非台灣青年保有比陸生高2.6倍的競爭力,否則難擋大陸人才的競爭。

 

信義房屋人資部執行協理鍾文雄認為,台灣大學畢業生有想法,執行度高,但凡事按部就班,卻多不擅表現,所以多任中階幹部。

 

至於大陸大學畢業生則因競爭激烈,凡事多透過自我摸索學習,勇於爭取工作機會及表現,不乏已有表現優異的七年級陸生在台商公司擔任區主管的例子。(中時電子報更新日期:2010/04/29 02:52工商時報【記者薛孟杰/台北報導】)

 

==========

1.社會主義 
你有兩頭牛,把其中一頭送給鄰居。


2.
共產主義 
你有兩頭牛。國家把兩頭都拿走,只給你一點牛奶。


3.
法西斯主義 
你有兩頭牛。國家把兩頭都拿走,回頭再把牛奶賣給你。


4.
納粹主義 
你有兩頭牛。國家把兩頭都拿走,然後射殺你。


5.
官僚主義 
你有兩頭牛。國家把兩頭都拿走,殺死一頭, 另外一隻送去擠奶,後來又把擠好的牛奶倒掉。 

 

6.傳統資本主義 
你有兩頭牛。你把其中一隻賣了,加上貸款買來一隻公牛。
 
爾後你的牛以倍數增加,經濟不斷成長從未衰退。
 
最後你把牛都賣了,拿著那些錢還債退休。

 

7.超現實主義 
你有兩隻牛。政府規定你要上口琴課。 

 

8.美國企業 
你有兩頭牛。你把一頭賣掉,然後強迫另外一頭生產四倍的牛奶。
 
之後,你請了顧問來分析為什麼你的牛掛點了。 

 

9.法國企業 
你有兩頭牛。你罷工、發動暴亂、阻塞道路,因為你想要三頭牛。 

 

10.日本企業 
你有兩頭牛。你改造牠們,所以牠們只有十分之一的大小,
 
但是可以生產二十倍的牛奶。然後你設計一個乳牛造型的卡通人物
 
"Cowkimon" 並行銷全世界。 

 

11.德國企業 
你有兩頭牛。你改造牠們,讓牠們可以活 100 年,
 
一個月吃一次東西,還會自己擠好牛奶。 

 

12.義大利企業 
你有兩隻牛,但是你不知道牠們在哪裡。你決定放棄,乾脆出去吃牛肉麵。 

 

13.俄國企業 
你有兩頭牛。你數了一下, 發現你有五頭牛。你再數一次,發現你有 42 頭牛。 

你再數一次,結果變成兩頭牛。你放棄數牛了,於是又打開了另一瓶伏特加。 

 

14.瑞士企業 
你這邊有 5000 頭牛,但是沒有一頭是你的。你向牛的主人們收保管費。 

 

15.伊拉克企業 
大家都覺得你有很多牛。你告訴他們,你連半隻都沒有。沒人相信你, 所以大家把你轟炸得屁滾尿流然後入侵你的國家。
 
你還是沒有牛,但至少你現在是民主世界的一部分... 

 

16.澳洲企業 
你有兩頭牛。生意似乎很好。為了慶祝,你把店關了,去外面喝兩杯。 

 

17.紐西蘭企業 
你有兩頭牛。左邊的那頭看起來很迷人。(紐西蘭的牛比人多10

 

18.英國企業 
你有兩頭牛。兩頭都瘋了 (mad cow disease = 狂牛症

 

19.印度企業 
你有兩頭牛。你膜拜牠們。 

 

20.中國企業 
你有兩頭牛。你派 300 個人擠牛奶,對外, 你宣稱零失業率還有高產量,還有你把報導真相的記者給捉來公審後送到青海去勞改了。



21.
台灣企業 
你有兩頭牛。一隻漆成藍色,一隻漆成綠色,以便藍綠通吃。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優質人才製造法

 

如果你拿到了MIT的畢業證書就等於拿到一張全球企業的通行證。MIT教務長羅伯‧布朗教授(Prof. Robert A. Brown)告訴你,他們培養優秀人才的秘訣。

 

我覺得今天和30年前最大的差別在於,當你離開學校的時候,你不再能夠想像未來10年即將發生的變化。你無法準確預知科技將如何變化,以及什麼樣的技能是未來所需的。因此教育必須提供你未來學習的基礎。

 

新時代的變化是你在學校裡所無法想像的。無論你在學校裡的成績有多好,別期待你的工作生活會跟你受到的教育一樣。因為在工作生活裡,他們必須持續去學習。

 

所謂的「廣」,就是一種結合學校教育與社會實務經驗的一種教育方式。所謂的「深」,是去做一些具有一定深度的研究。當你走出校門時,你不用每件事都去深入瞭解,重點在於你是否真的瞭解該去瞭解的事,特別是有關科技的知識。

 

關於你如何教育自己的能力,正是你一輩子都需要的重要技能。這意味著你在學校裡所學的,也可能不是最重要的。

 

網際網路為我們所做的就是讓我們輕易地去取得大量的資訊。然而那是沒有經過過濾、組織的。面臨無數各式各樣的資訊,現代專業人才該做的是,接收這些資訊,然後分辨其中的好壞,再決定如何去運用它們來解決在工作或生活上所遇到的問題。這樣的技能才是非常具有價值的。

 

現在美國有很多大學都認為自我學習比傳統課堂傳授的方式要來得有價值。從課堂中的團隊實踐裡,你可以學到領導能力,也可以學到溝通能力。因為領導的一部份正是與人溝通自己的想法。如果你不能跟別人溝通,那也是沒有用的。

 

教育系統的確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創造與創新的能力。不過就因為它是很主觀、很有組織的,所以有時也會壓抑了創造力。因此正確的教育系統應該是去包容這些創造力,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我,而非去限制它們。這樣才能夠真正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

 

我們所做的是教育裡所謂的綜合的部分,也就是對新生最開始的教育。讓他們在第一個學期裡試著運用他們所知道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

 

當這些受過良好專業教育的學生離開學校的時候,他們應該瞭解到,現在他們可能沒辦法清楚的知道他們未來將在工作中做些什麼事,所以他們必須擁有適應的彈性以及自信心,才能去學習新的事物,甚至去改變它們。這是一種不同層次的自信。

 

在今天的美國你可以發現,很多人已經不像從前的人一樣,能夠用他們畢業後所學得的技能開始工作,並以此為一生的事業。

 

有些學生時代的教育可能在你畢業15年後才看得出效果,但當你身在其中的時候卻不容易去瞭解。

 

我們扮演兩種重要的角色。第一種角色是教育。在這樣的經濟裡,我們致力於培養一個能掌握智識的工具和技能、並且深切瞭解實務運作的未來商業領袖。

 

第二種角色是研究。我們所作的研究不只針對現今環境中什麼是有用的,還要深究它們為什麼有用。並且儘可能去瞭解那些主導影響變化的力量。

 

我們成功運作了一個三角模式:研究、教育以及實務。如果教育沒有給予學生一些真實世界的概念,這樣我們就是在製造一些很聰明但卻不知道他們自己在做些什麼的學生。如果你只教他們今天發生什麼事,他們將無法為明天做準備。

 

我們試著訓練人們的技能,同時也教他們思考。我相信大多數MIT成員都認為:除非你學會如何去使用,不然你是無法真正瞭解一件事的。我們在管理課程中就是要交給學生工具。讓他們知道工具是做什麼用的。同時,我們也要教人們各種不同的技能。

 

管理總是跟人有關。人們的技能一直都是很重要的。我認為近幾年來最大的變化在於:第一點,不管在全世界的哪一個市場,適應國際化變得愈來愈重要了。具備在國際化、跨文化環境中工作的能力愈來愈重要。

 

另一件我要強調的事是,在我們跨入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我們必須要知道如何去思考科技,要能夠看到什麼是真正重要的市場趨勢。

 

當這個世界愈來愈傾向知識經濟型態的時候,變化的步調加快了,競爭的強度也增加了。變化的步調之所以加快是因為知識流通性的增加,不論是自然資源的運用或是生產力的提昇都受到影響;而競爭強度之所以增加,一方面因為科技減輕了空間和距離的影響;另一方面競爭經過科技的革新變得更加劇烈。

 

知識經濟只獎勵那些能夠把握機會、創造機會的人。(摘錄自2001年5月 Cheers雜誌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學歷貶值!企業主滿意度只給48

 

高學歷人口快速增加,也造成高學歷貶值!調查指出,企業主對於高學歷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只有四十八分;面對相同條件的求職者,未必會錄取高學歷者,因為擔心高學歷者自視甚高,職缺不需要、怕大材小用留不住人以及擔心服從性差。

 

這份調查由1111人力銀行進行,有效樣本是三百四十位企業主,高學歷的定義是大學和大學以上。

 

企業主對於高學歷的員工平均只給四十八分,以媒體出版業對高學歷員工的評價最高,然後是醫療農牧業、工商服務業企業最滿意專科學歷,原因包括專業能力符合需求、比較沒有身段

 

七成一的企業徵才會設定學歷門檻,以教育政府團體最重視學歷,民生服務最不在乎,不過,當學歷達到要求的門檻時,七成三的企業主面對相同條件的求職者,並不會優先錄取學歷比較高的,怕高學歷者自恃甚高、怕大材小用、也怕服從性低。

 

企業主認為高學歷者的失業原因是,眼高手低、學歷無法反應專業能力、以及實際工作經驗不足

 

高學歷不代表高就業,就業之後,也不代表高薪資

 

調查指出,去年大學和碩士的職場起薪就呈現負成長,碩士生學歷貶值百分之九點四九最嚴重,高學歷光環已經褪色。企業主在意的是基本知識和常識,工作態度,以及專業能力。(中廣新聞網更新日期:2010/04/22 14:35 ) (張雅惠報導)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績效管理3減法:要管得好,先要管得少

 

要提高管理績效,一般的經理人會怎麼做?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事必躬親、緊迫盯人。《管最少的老闆生意做最大》一書,從大腦科學角度,解析人類邏輯思考,提出「管得少,才叫管得好」論點,顛覆普遍的管理認知。

 

想要管得少,還能管得好,可以參考以下3點要訣:

1.不要相信獎賞與懲罰的效果:在一項實驗中,兩組孩童都被交付解開謎題的任務。其中一組被告知,若成功解開謎題將獲得獎賞,結果大大拉長他們解題的時間;而且一旦停止給予獎賞,他們再也無意解題。反觀另一組孩童,則是從頭到尾都保持相同的解題熱忱。

 

在另一項實驗裡,兩組孩童均被告誡不得觸碰房間裡的玩具,其中一組受到嚴厲恐嚇。結果顯示,受恐嚇的一組玩玩具的意願,竟比另一組高上許多,證明在缺乏令人信服的理由下,懲罰反而會讓人更渴望做某件事。

 

獎勵和懲罰,都是外在動機,我們會為了獎勵而努力、為了不受罰而避免做某些事。實驗顯示,外在動機會影響人固有的內在動機。如同第一項實驗,當孩童為了獎賞而解題時,獎賞的有無將大大影響他們解題的動機。

 

至於管理者如果想禁止某些行為,應記取第二項實驗的教訓,避免恫嚇或懲罰,先給予獎賞再撤回,或許會是較好的做法。

 

2.以「問」代「教」,讓員工承擔責任:一般的管理關係,大多是「貓捉老鼠」的遊戲:管理者設定目標、糾正行為,員工則因為無須負擔責任,而失去完成目標、改正言行的動力。 (摘自經理人雜誌2010/03/09 )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讓你賺2.6倍薪水

 

親愛的XXX
我們將會根據您對以下問題的回覆進一步篩選,並安排面試。

1.
針對一個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的現有產品,提出缺陷和產品建議。

2.
根據你的興趣,設計一個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領域內的新產品。

建議格式:描述問題/需求、解決方案、提供案例、市場與競爭、獲利模式。」

 

這是創新工場總裁李開復在兩岸徵才時出的考題。李開復在找的人才,也是GoogleIBM7-ELEVEN、台積電、永豐金、陽明海運等各大企業渴求的人才(考題詳見82 頁)。海嘯後,許多企業經營者都感受到新世界正在重組,新經濟迫切需要的是可以協助組織創新的人才。

 

如果仔細研究李開復的兩個命題,主要在測驗應徵者是否具有看見「問題背後的問題」(QBQThe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的能力,不論是提出對現有產品的缺陷和建議,或是設計新產品,都需要先定義真正的問題、需求、市場與競爭分析,發現真命題之後,才能提出正確的解決方案、獲利模式,這就是創新的過程。

 

職場,也是QBQ 的創新歷程,你是否也懂得用QBQ的方法,盤點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事實上,海嘯後,不只全球,台灣與對岸的產業結構正面臨關鍵的「二次創新期」。

如果你以為台灣科技產業是全球代工龍頭,中國是不可取代的世界工廠,就能免於威脅,那就錯了!過去,台灣透過OEMODM 的製造模式,成功立足全球市場,但是這種只停留在Cost Down(削減成本)的製造業思維,當產業進入微利時代,幾乎無成本可減情況下,「泡沫化已經發生在OEMODM身上,」橙果創辦人蔣友柏指出,否則不會發生華碩品牌與代工分家,奇美賣給鴻海,鴻海靠併購求生存。「台灣要跳脫製造思維,才能遠離價格戰的泥淖,」國內管理學泰斗、元智大學講座教授許士軍說。

 

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過去依靠低廉勞動成本,創造高經濟成長率的時代顯然也已成過去式,「中國的製造黃金10 年(從1998 年到2008 年)已經結束了,」北大中國企業研究室主任吳曉波形容。現在,中國面臨成本拉升、反傾銷和能源緊缺的三大壓力,產業必須加速創新升級。「大陸得從山寨的初級創新,進入自主創新,」政大科管所教授李仁芳說。

 

經濟學者薩繆爾森(Samuelson)的理論,愈自由流通的兩個市場,工資會愈接近,而且高工資國家會面對工資下降的壓力,某種角度來說,對高工資的台灣是相當大的薪資威脅;但是若深入用QBQ 分析,從企業二次創新需才的角度來看,兩岸的工作機會反而是均等的,甚至以台灣過去20 年在製造業創新上累積的能力,台灣人才在人資眼中,現在還有某種程度的優勢。

 

所以,面對ECFA 對自己的影響,真正要問的問題是:我是否是創新人才?我具備足夠的創新能力嗎?而不是搞錯命題,陷入該不該西進的抉擇。「重點不是西進,而是你的能力,」藝珂人事顧問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陳玉芬直言。

 

腦力一直是台灣的優勢。《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作者佛里曼指出,台灣雖然沒有豐富資源,卻擁有最重要的再生能源──人民的腦力,因而能累積全球第四高外匯存底。因此,台灣可以善用腦力優勢,創造高附加價值的服務。

 

在經濟發展上,台灣已從製造業進入七成的服務業比重,各行各業都開始勇於創新。

 

你只要做對一件事,就是讓自己成為有點子的創新人才,自己迅速加值,繼續賺2.6 倍(以上)的薪水。( 摘錄自30雜誌 2010/03/08 )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是 J型人才嗎?

 

J 的形狀就像一隻釘子,釘面是向外延伸的廣度,指能夠跨領域學習的彈性;釘腳則是向下扎根的深度,指挖掘問題、提出可執行性解決方案的能力,兩者相輔相成,才能穩固釘在牆上。

 

J 型人才必須具備的創新六力:包括聯想力、質疑力、共好力、社群力、逆境力與探險力。

 

迎向「平」的兩岸新世紀,台灣30世代的創新競爭力是否足以面對ECFA帶來的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33.1%的台灣30世代認為自己是企業想要的創新人才,同時有近4成的人不確定自己是否具有創新競爭力(詳見圖1),顯然自信心不足。

 

不過,再來看看人資的意見。相對於台灣30世代的自我懷疑,兩岸企業人資不約而同給予台灣人才高度肯定。台灣人資中更有超過7成肯定台灣人才的表現,顯示目前台灣人才仍占據創新優勢。

但,若把時間點放在未來決勝點,超過6成的大陸人資和近3成5的台灣人資都認為,大陸人才潛力更被看好。

 

IBM 台灣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張玲娟說,「台灣30世代並不是沒有能力,問題在於,你有沒有勇氣現在開始向更大的舞台挑戰。」

 

台灣30世代的創新優勢是什麼?

 

在六大創新競爭力調查中,台灣30世代認為自己最不足的是「聯想力」;大陸八後則認為自己應該要努力培養「社群力」。

 

有趣的是,這個問題在企業人資眼中,「聯想力」反而是台灣30世代最受肯定的一項,也是大陸八後亟待培養的創新競爭力。

 

 

104 人力銀行行銷經理方光緯分析,台灣職場強調創新思維至少超過15年,台灣30世代會更自覺地希望加強創新技能,所以自我認知上反而覺得不足。不過,在台灣人資眼中,其實他們非常有創新點子(idea),創新競爭力集中在「聯想力」(37.92%),如果以企業需要的J 型人才來看,反倒是其他五力都低於20%,顯示問題在於創意點子商業化的深度能力不足。

 

成長於資訊時代,台灣30世代掌握資訊的工具能力佳,聯想力自然廣博,這正是J 型人才上方講求廣度的釘面,但要在全球化競爭中勝出,不能只有創意點子,還要把創意點子商業化,「就像釘子要牢牢穩固在牆上,不只釘面要廣,釘腳也要夠長。」方光緯分析。

( 摘錄自30雜誌 2010/03/08 )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只有拒絕進入的人才是輸家

 

根據尼爾森的數據顯示,美國人看電視的時間沒有減少,但不專心了,有50%的人同時在上網;下一代孩子是多感官同步接收資訊。

 

現在西方小孩,用手指頭講話的時間比用嘴巴還多。

 

過去兩、三年,觀察年輕人進入社會後最大的不同,是被要求左右腦要平衡。

 

念行銷的人必須學Flash軟體,要寫程式;工程師來寫Flash,也要有藝術、美感在裡面。這兩樣都有,找工作時就會非常符合市場需求。

除了左右腦平衡外,我覺得實體跟虛擬世界,也要鼓勵他們平衡。我發現年輕人在人際間碰到挫折,會往虛擬世界鑽,這是教育體制或未來社會應該關注的。

 

從電影的「阿凡達效應」來看,恐怕會讓這事情更惡化。這對台灣尤其是個挑戰,因為台灣的小孩比歐美國家少戶外活動。根據統計,台灣人黏在網路的時間比其他國家都來得高,這不是件好事。

全球化造就M型社會,現在人才也M型化。

 

人的能力很難講,但機會除了來自際遇,還是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很多人遇到機會,不知道是給他的,因為覺得不可能。

 

無論環境如何改變,每個人還是要回歸到自己最擅長、最喜歡的事,這兩件事未必一樣,但都可以選擇,因為最喜歡做久了會變擅長,最擅長的事做久了,會有成就感,應該會喜歡吧!

 

虛擬世界是從台灣的硬體產業發展上來的。近期《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亞洲科技公司不再只做代工,還具備“innovation”(創新),而且在矽谷大量投資與購併,舉的例子全都是台灣。

 

台灣這麼好,為什麼大家仍然很悲觀呢?因為這個社會是由非數位時代的人指揮的,他們只看到傳統的產業在消失,所以擔心。

所有人都是winner(贏家),只有拒絕進入的人才是loser(輸家)。

 

《紐約時報》說過,有一天報紙可能會消失,但《紐約時報》一定會在。(內文摘錄自《Cheers雜誌》113期)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選對學校、科系了嗎?

 

2011年大學錄取率將達110%,到時侯,每個高中生不論素質如何,都將有一張大學學歷。而當企業無法短時間從一缸子量多質差的大學生中,判斷出誰是人才,只好提高學歷門檻,造成台灣大學畢業生不斷繼續追求學歷的惡性循環。

 

一般的行政工作仍以學士為主,但像研發的專業工作,傾向用碩士畢業生。游英基也承認,因為考量用人素質,現在產業界的人力結構中,也傾向調高碩士比例。

 

64%的企業人資主管表示,大學學歷不是錄取的保障,主要是以能力取勝。

 

1000大企業最愛的大學生」

1成大--已蟬聯第七年寶座

2台大、3交大、4清華、5政大、6台北科技大學、7台灣科技大學、8淡江大學、9中原大學、10逢甲大學。

 

各行業別來看,

服務業、高科技製造業、傳統製造業的第一名是成大。

高科技製造業最喜愛的第二名是交大、第三名是清華。清大、交大理工學校背景的學生,有科技人的特質,對研發有興趣,能在企業中待的比較久,穩定性較高。

金融業來說,企業最歡迎政大的學生。

 

當企業用人的學歷標準不斷調高,對大學畢業生來說,就業與升學之間,再也不能像過去,單純地以興趣做選擇。

 

喜歡徵用名校人才的企業觀點是,「念名校的有兩種人,一種比較聰明,一種比較認真,所以我們當然從裡面去挑人,」在目前高度競爭的就業市場,私立大學進入面試階段的確比較少,而且愈來愈少。

 

 

國立大學的學生在「專業知識」、「具國際觀及外語能力」、及「創新思考」等方面,表現較優異。

 

在「國際觀及外語能力」、「創新思考」方面的表現,技術學院與私立大學學生比較差。

 

「工作態度與能力」、「抗壓性」表現最差的是國立大學,其次「團隊合作」及「忠誠度」也不高。有企業認為,「國立大學學生會讀書,但對於人生經驗通常很弱,溫室裡的花朵沒有大開大闔的性格,通常最適合作會計師、律師、金融業等專業性職業,倒不適合衝鋒陷陣,開闢江山。」

 

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技術學院也較弱。緯創資通行政暨人力資源處處長呂財裕認為,這是結構上的問題,技術學院學生程度比其它學校差,是因為學校現有環境及教學水準的影響。

 

技術學院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忠誠度高,能配合公司發展規劃」、「能團隊合作」及「學習意願強、可塑性高」。

 

私立大學方面,他們在「學習意願強、可塑性高」、「具溝通協調能力」及「具表達能力」等,受企業肯定。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都否定現今企業用人的迷思。他說,「過去台積電應徵畢業新鮮人的時候,看學校成績是錯的,因為看現在四、五十歲的人,他們對公司的貢獻,和當初他們的成績,相關度不大,你怎樣訓練他比較重要。」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人力資源部副總裁陶尊芷也認為,現在的學生的素質不是不好,而是價值觀改變了,他們比較重視自我,不會為了工作替公司賣命,而能不能留的住人才,也變成公司的一項考驗。(摘錄自chreers雜誌研究所專刊)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大最讓人討厭的詞句 ~ 大陸網上票選出爐

 

(中央社台北17日電)大陸網友近日總結出最讓中國人討厭的10個詞句,包括「馬上就好」、「我就說兩句」、「史上最牛」、「隨便」等日常用語入選。

 

香港文匯報報導,網友總結的10大最討厭詞句包括多方面,如在餐廳遇到久久不上菜時服務員說「再等兩分鐘,馬上就好」;在家庭生活方面,父母、長輩或戀人向對方說的「我是為你好」列入其中。

 

而在職場方面,上司開會前最常用的台詞「下面我簡單說兩句」就榜上有名,一位網友說,「『下面我簡單說兩句』和『都是為你好』總結得很到位,每次聽見有人說這兩句我就頭疼了。」

 

另外,不少網友提出補充意見,例如男女戀人間分手時經常說的「你很好,但是……」也被網友認為是最討厭的詞句之一。

 

據報導,獲選的討厭詞句為:

 

「隨便」:問老婆想去哪裡?想吃什麼?回答說隨便,什麼事都丟給你做,最後在雞蛋裡挑骨頭。

 

領導講話:「下面我簡單說兩句」,結果一開口,說半個小時已算是仁慈了。

 

餐廳服務員:「再等兩分鐘,馬上就好」,毫無誠意地敷衍,一等可能又是半小時。

 

「列車晚點,具體到達時間不定」:每次在火車站候車廳聽到這樣的廣播,都會心生反感。

 

「我是為你好」:沒必要每次都要加上這句話強調,好像我們不明白你的好意。

 

選秀明星:「然後……然後……然後……」,這句話似乎成了選秀歌手裝作不諳世事的工具,讓人覺得「很傻很天真」。

 

公司會議:「你感覺呢?你認為呢?」明明已做好決定,一開始講了一大堆,引導大家去支持,冷不防來一句,你感覺呢?你認為呢?大家面面相覷。

 

「史上最牛的……」:自從「史上」、「最牛」火起來後,什麼都是「最牛的」,容易出現審美疲勞。

 

路人問路:「同志,你好!」但在很多人看來,「同志」的意思已不僅是原來本意。981017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P大中華區總裁 / 孫振耀 退休感言 (來自朋友定勳所寄的電子郵件)

 

如果有機會看見了這篇文章,而沒有認真讀完它,那麼絕對會是你的一筆很大的損失!(本文相當長,你可能需要分成數次來閱讀)

 

關於人生的思考的文章我看過不少,但像這篇文章那樣能真真切切的說出自己的肺腑之言的確實不多。

 

我想最有價值的交流不在於談話的內容本身,而在於交流者對於內容的思考。內容是不變的,而思想卻會閃光!我們最難遇見的也就是這種閃光的東西……

 

一、關於工作與生活 
   
我有個有趣的觀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歲的白領,40歲以上的員工很少,二三十歲的外企員工是意氣風發的,但外企公司40歲附近的經理人是很尷尬的。我見過的40歲附近的外企經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後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說,唐駿。

 

外企員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並非個人的成功,西門子的確比國美大,但並不代表西門子中國經理比國美的老闆強,甚至可以說差得很遠。而進外企的人往往並不能很早理解這一點,把自己的成功90%歸功於自己的能力,實際上,外企公司隨便換個中國區總經理並不會給業績帶來什麼了不起的影響。

 

好了問題來了,當這些經理人40多歲了,他們的薪資要求變得很高,而他們的才能其實又不是那麼出眾,作為外企公司的老闆,你會怎麼選擇?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強幹精力沖沛的年輕人,有的是,為什麼還要用你? 
   
從上面這個例子,其實可以看到我們的工作軌跡,二三十歲的時候,生活的壓力還比較小,身體還比較好,上面的父母身體還好,下面又沒有孩子,不用還房貸,也沒有孩子要上大學,當個外企小白領還是很光鮮的,掙得不多也夠花了。

 

但是人終歸要結婚生子,終歸會老,到了40歲,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藥,要有人看護,自己要還房貸,要過基本體面的生活,要養小孩……那個時候需要掙多少錢才夠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遠一點,一時的誰高誰低並不能說明什麼。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不太贊成過於關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沒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這在剛剛出校園的學生中間是很常見的。

 

正常人大概要工作 35年,這好比是一場馬拉松比賽,和真正的馬拉松比賽不同的是,這次比賽沒有職業選手,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機會。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堅持不到終點,大多數人最後是走到終點的,只有少數人是跑過終點的,因此在剛開始的時候,去搶領先的位置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剛進社會的時候如果進500強公司,大概能拿到3k -6k/月的工資,有些特別技術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問題是,5年以後拿多少?估計5k-10k了不起了。起點雖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後面的年輕人追趕的壓力越來越大。 
   
我前兩天問我的一個銷售,你會的這些東西一個新人2年就都學會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卻只是你的一半,到時候,你怎麼辦? 

職業生涯就像一場體育比賽,有初賽、復賽、決賽。初賽的時候大家都剛剛進社會,大多數都是實力一般的人,這時候努力一點認真一點很快就能讓人脫穎而出,於是有的人二十多歲做了經理,有的人遲些也終於贏得了初賽,三十多歲成了經理。

 

然後是復賽,能參加復賽的都是贏得初賽的,每個人都有些能耐,在聰明才智上都不成問題,這個時候再想要勝出就不那麼容易了,單靠一點點努力和認真還不夠,要有很強的堅忍精神,要懂得靠團隊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長遠的眼光…… 

看上去贏得復賽並不容易,但,還不是那麼難。因為這個世界的規律就是給人一點成功的同時、讓人驕傲自滿,剛剛贏得初賽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贏得的僅僅是初賽,有了一點小小的成績大多數人都會驕傲自滿起來,認為自己已經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學習了,他們會認為之所以不能再進一步已經不是自己的原因了。

 

雖然他們仍然不好對付,但是他們沒有耐性,沒有容人的度量,更沒有清晰長遠的目光。就像一隻憤怒的鬥牛,雖然猛烈,最終是會敗的,而贏得復賽的人則象鬥牛士一樣,不急不躁,跟隨著自己的節拍,慢慢耗盡對手的耐心和體力。

 

贏得了復賽以後,大約已經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職業經理人了,當上了中小公司的總經理,大公司的副總經理,主管著每年幾千萬乃至幾億的生意。 
   
最終的決賽來了,說實話我自己都還沒有贏得決賽,因此對於決賽的決勝因素也只能憑自己的猜測而已,這個時候的輸贏或許就像武俠小說裏寫得那樣,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對方犯錯了,要想輕易擊敗對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渾身解數,還需要一點運氣和時間。

 

世界的規律依然發揮著作用,贏得復賽的人已經不只是驕傲自滿了,他們往往剛愎自用,聽不進去別人的話,有些人的脾氣變得暴躁,心情變得浮躁,身體變得糟糕,他們最大的敵人就是他們自己在決賽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擊敗,等著別人被自己擊敗。這和體育比賽是一樣的,最後高手之間的比賽,就看誰失誤少誰就贏得了決賽

 

二、 根源 

你工作快樂麼?你的工作好麼? 

有沒有覺得幹了一段時間以後工作很不開心?

 

有沒有覺得自己入錯了行?

 

有沒有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

 

有沒有覺得工作像一團亂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種痛苦?

 

有沒有很想換個工作?

 

有沒有覺得其實現在的公司並沒有當初想像得那麼好?

 

有沒有覺得這份工作是當初因為生存壓力而找的,實在不適合自己?

 

你從工作中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了麼?

 

你每天開心麼? 

 

天涯上憤怒的人很多,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不快樂?你為什麼憤怒? 

其實,你不快樂的根源,是因為你不知道要什麼!你不知道要什麼,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麼,你不知道追求什麼,所以你什麼也得不到。 

我總覺得,職業生涯首先要關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麼?大多數人大概沒想過這個問題,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錯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對於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幾年重來一次找工作的過程麼?你想每年都在這種對於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過麼?不想的話,就好好想清楚。

 

飲鴆止渴,不能因為口渴就拼命喝毒藥。越是焦急,越是覺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饑不擇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敗,你的經歷越來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著你的簡歷就皺眉頭。於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惡性循環。最終只能哀歎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時,只能到天涯上來發洩一把,在失敗者的共鳴當中尋求一點心理平衡罷了。

 

大多數人都有生存壓力,我也是,有生存壓力就會有很多焦慮,積極的人會從焦慮中得到動力,而消極的人則會因為焦慮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須在壓力下做出選擇,這就是世道,你喜歡也罷不喜歡也罷。 
 
一般我們處理的事情分為重要的事情和緊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會常常去做緊急的事情。比如鍛煉身體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則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鍛煉身體保持健康,就會常常為了病痛煩惱。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麼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會常常要找工作。

 

往往緊急的事情給人的壓力比較大,迫使人們去趕緊做,相對來說重要的事情反而沒有那麼大的壓力,大多數人做事情都是以壓力為導向的,壓力之下,總覺得非要先做緊急的事情,結果就是永遠到處救火,永遠沒有停歇的時候。(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隊一樣忙碌痛苦,也是因為工作中沒有做好重要的事情。)那些說自己活在水深火熱為了生存顧不上那麼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難是當初你們沒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結果不是原因。

 

如果今天你們還是因為急於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麼或許將來要繼續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結果。 

  我始終覺得我要說的話題,沉重了點,需要很多思考,遠比唐笑打武警的話題來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沒有輕鬆的成功,成功,要付代價。請先忘記一切的生存壓力,想想這輩子你最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最要緊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麼。

 

三、什麼是好工作 

當初微軟有個唐駿,很多大學裏的年輕人覺得這才是他們嚮往的職業生涯,我在清華bbs裏發的帖子被這些學子們所不屑,那個時候學生們只想出國或者去外企,不過如今看來,我還是對的,唐駿去了盛大,陳天橋創立的盛大,一家民營公司。

 

一個高學歷的海歸在500強的公司裏拿高薪水,這大約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問題是,每年畢業的大學生都在做這個夢,好的職位卻只有500個。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歡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歡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認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好吧,他們在比較好的寫字樓,這是你想要的麼?他們出差住比較好的酒店,這是你想要的麼?別人會羡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這是你想要的麼?那一切都是給別人看的,你幹嗎要活得那麼辛苦給別人看?

 

另一方面,他們薪水福利一般,並沒有特別了不起,他們的晉升機會比較少,很難做到很高階的主管,他們雖然厭惡常常加班,卻不敢不加班,因為“你不幹有得是人幹”,大部分情況下會找個臺灣人香港人新加坡人來管你,而這些人又往往有些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你想清楚了麼?500強一定好麼?找工作究竟是考慮你想要什麼,還是考慮別人想看什麼? 

我的大學同學們大多數都到美國了,甚至畢業這麼多年了,還有人最近到國外去了。出國真的有那麼好麼?我的大學同學們,大多數還是在博士、博士後、訪問學者地掙扎著,至今只有一個正經在一個美國大學裏拿到個正式的教職。國內的教授很難當麼?我有幾個表親也去了國外了,他們的父母獨自在國內,沒有人照顧,有好幾次人在家裏昏倒都沒人知道,出國,真的這麼光彩麼?就像有人說的“很多事情就像看A片,看的人覺得很爽,做的人未必。” 

人總想找到那個最好的,可是,什麼是最好的?你覺得是最好的那個,是因為你的確瞭解,還是因為別人說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對於別人是最好的,對於你也一定是最好的麼? 

對於自己想要什麼,自己要最清楚,別人的意見並不是那麼重要。很多人總是常常被別人的意見所影響,親戚的意見,朋友的意見,同事的意見……問題是,你究竟是要過誰的一生?

 

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續集,也不是兒女一生的前傳,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對自己的一生負責,別人無法也負不起這個責任。自己做的決定,至少到最後,自己沒什麼可後悔。對於大多數正常智力的人來說,所做的決定沒有大的對錯,無論怎麼樣的選擇,都是可以嘗試的。比如你沒有考自己上的那個學校,沒有入現在這個行業,這輩子就過不下去了?就會很失敗?不見得。 

我想,好工作,應該是適合你的工作,具體點說,應該是能給你帶來你想要的東西的工作,你或許應該以此來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規模,外企還是國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來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賺錢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

 

你還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麼,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麼,你就永遠也不會找到好工作,因為你永遠只看到你得不到的東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可能,最好的,已經在你的身邊,只是,你還沒有學會珍惜。人們總是盯著得不到的東西,而忽視了那些已經得到的東西。

 

四、普通人 

我發現中國人的勵志和國外的勵志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中國的勵志比較鼓勵人立下大志願,臥薪嚐膽,有朝一日成富成貴。

 

國外的勵志比較鼓勵人勇敢面對現實生活,面對普通人的困境,雖然結果也是成富成貴,但起點不一樣,相對來說,我覺得後者在操作上更現實,而前者則需要用999個失敗者來堆砌一個成功者的故事。 

我們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概率這件事是很準的。因此,我們不會買彩票中500萬,我們不會成為比爾蓋茨或者李嘉誠,我們不會坐飛機掉下來,我們當中很少的人會創業成功,我們之中有30%的人會離婚,我們之中大部分人會活過65歲…… 

所以請你在想自己要什麼的時候,要得“現實”一點,你說我想要做李嘉誠,抱歉,我幫不上你。成為比爾蓋茨或者李嘉誠這種人,是靠命的,看我寫的這篇文章絕對不會讓你成為他們,即使你成為了他們,也絕對不是我這篇文章的功勞。“王侯將相甯有種乎”但真正當皇帝的只有一個人,王侯將相,人也不多。

 

目標定得高些對於喜歡挑戰的人來說有好處,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反而比較容易灰心沮喪,很容易就放棄了。 

回過頭來說,李嘉誠比你有錢大致50萬倍,他比你更快樂麼?或許。有沒有比你快樂50萬倍,一定沒有。他比你最多也就快樂 一兩 倍,甚至有可能還不如你快樂。

 

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是和別人比賽,比誰要得更多更高,比誰的目標更遠大。雖然成為李嘉誠這個目標很宏大,但你並不見得會從這個目標以及追求目標的過程當中獲得快樂,而且基本上你也做不到。你必須聽聽你內心的聲音,尋找真正能夠使你獲得快樂的東西,那才是你想要的東西。 

想要的東西,或者我們把它稱之為目標,目標其實並沒有高低之分,你不需要因為自己的目標沒有別人遠大而不好意思,達到自己的目標其實就是成功成功有大有小,快樂卻是一樣的

 

我們追逐成功,其實追逐的是成功帶來的快樂,而非成功本身。職業生涯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被攀比的心態蒙住眼睛,忘記了追求的究竟是什麼,忘記了是什麼能使我們更快樂。 

社會上一夜暴富的新聞很多,這些消息,總會在我們的心裏面掀起很多漣漪,漣漪多了就變成驚濤駭浪,心裏的驚濤駭浪除了打翻承載你目標的小船,並不會使得你也一夜暴富。“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揍。”我們這些普通人既沒有當賊的勇氣,又缺乏當賊的狠辣絕決,雖然羡慕吃肉,卻更害怕挨揍,偶爾看到幾個沒挨揍的賊就按奈不住,或者心思活動,或者大感不公,真要叫去做賊,卻也不敢。 

我還是過普通人的日子,要普通人的快樂,至少,晚上睡得著覺。

 

五、跳槽與積累 

首先要說明,工作是一件需要理智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工作上耍個性,天涯上或許會有人覺得你很有個性而叫好,煤氣公司電話公司不會因為覺得你很有個性而免了你的帳單。當你很帥地炒掉了你的老闆,當你很酷地挖苦了一番招聘的HR,帳單還是要照付,只是你賺錢的時間更少了,除了你自己,沒人受損失。 

我並不反對跳槽,但跳槽決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頻繁跳槽的後果是讓人覺得沒有忠誠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

 

現在很多人從網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網站常常給人出些餿主意,要知道他們是盈利性企業,當然要從自身盈利的角度來考慮,大家越是頻繁跳槽頻繁找工作他們越是生意興隆,所以鼓動人們跳槽是他們的工作。所以他們會常常告訴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報”又是“讚歎自由奔放的靈魂”。至於是否會因此讓你不能安心,你跳了槽是否解決問題,是否更加開心,那個,他們管不著。 

要跳槽肯定是有問題,一般來說問題發生了,躲是躲不開的,很多人跳槽是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不開心,如果這種不開心,在現在這個公司不能解決,那麼在下一個公司多半也解決不掉。你必須相信,90%的情況下,你所在的公司並沒有那麼爛,你認為不錯的公司也沒有那麼好。

 

就像圍城裏說的,“城裏的人拼命想衝出來,而城外的人拼命想衝進去。”每個公司都有每個公司的問題,沒有問題的公司是不存在的

 

換個環境你都不知道會碰到什麼問題,與其如此,不如就在當下把問題解決掉。很多問題當你真的想要去解決的時候,或許並沒有那麼難。有的時候你覺得問題無法解決,事實上,那只是“你覺得”。 

 

人生的曲線應該是曲折向上的,偶爾會遇到低谷但大趨勢總歸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脈衝波一樣每每回到起點,我見過不少面試者,30多歲了,四五份工作經歷,每次多則3年,少則1年,30多歲的時候回到起點從一個初級職位開始幹起,拿基本初級的薪水,和20多歲的年輕人一起競爭,不覺得有點辛苦麼?這種日子好過麼? 

我非常不贊成在一個行業超過3年以後換行業,基本上,35歲以前我們的生存資本靠打拼,35歲以生存的資本靠的就是積累,這種積累包括人際關係,經驗,人脈,口碑……如果常常更換行業,代表幾年的積累付之東流,一切從頭開始,如果換了兩次行業,35歲的時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積累,而一個沒有換過行業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積累,誰會佔優勢?

 

工作到2-3年的時候,很多人覺得工作不順利,好像到了一個瓶頸,心情煩悶,就想辭職,乃至換一個行業,覺得這樣所有一切煩惱都可以拋開,會好很多。其實這樣做只是讓你從頭開始,到了時候還是會發生和原來行業一樣的困難,熬過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過程,每個人的職業生涯中都會碰到幾個瓶頸,你熬過去了而別人沒有熬過去你就領先了

 

跑長跑的人會知道,開始的時候很輕鬆,但是很快會有第一次的難受,但過了這一段又能跑很長一段,接下來會碰到第二次的難受,堅持過了以後又能跑一段,如此往復,難受一次比一次厲害,直到堅持不下去了。大多數人第一次就堅持不了了,一些人能堅持到第二次,第三次雖然大家都堅持不住了,可是跑到這裏的人也沒幾個了,這點資本足夠你安穩活這一輩子了。 

一份工作到兩三年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變成熟手,這個時候往往會陷入不斷的重複,有很多人會覺得厭倦,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已經搞懂了一切,從而懶得去尋求進步了。

 

很多時候的跳槽是因為覺得失去興趣了,覺得自己已經完成比賽了。其實這個時候比賽才剛剛開始,工作兩三年的人,無論是客戶關係,人脈,手下,和領導的關係,在業內的名氣……還都是遠遠不夠的,但稍有成績的人總是會自我感覺良好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跟客戶關係鐵得要命,覺得自己在業界的口碑好得很。其實可以肯定地說,一定不是,這個時候,還是要拿出前兩年的幹勁來,穩紮穩打,積累才剛剛開始 

你足夠瞭解你的客戶嗎?你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嗎?你足夠瞭解你的老闆麼?你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嗎?你足夠瞭解你的手下麼?你知道他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嗎?如果你不知道,你憑什麼覺得自己已經積累夠了?

 

如果你都不瞭解,你怎麼能讓他們幫你的忙,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情?如果他們不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情,你又何來的成功?

 

六、等待 

這是個浮躁的人們最不喜歡的話題,本來不想說這個話題,因為會引起太多的爭論,而我又無意和人爭論這些,但是考慮到對於職業生涯的長久規劃,這是一個躲避不了的話題,還是決定寫一寫,不愛看的請離開吧。 

並不是每次穿紅燈都會被汽車撞,並不是每個罪犯都會被抓到,並不是每個錯誤都會被懲罰,並不是每個貪官都會被槍斃,並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會得到回報,並不是你的每一次堅持都會有人看到,並不是你每一點付出都能得到公正的回報,並不是你的每一個善意都能被理解……這個,就是世道。

 

好吧,世道不夠好,可是,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氣麼?如果沒有,你有更好的解決辦法麼?有很多時候,人需要一點耐心,一點信心。每個人總會輪到幾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辦法。 

有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屬於你的那一刻。周潤發等待過,劉德華等待過,周星馳等待過,王菲等待過,張藝謀也等待過……看到了他們如今的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當初他們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馬獎影帝在街邊擺地攤?你可曾看到德雲社一群人在劇場裏給一位觀眾說相聲?你可曾看到周星馳的角色甚至連一句臺詞都沒有?

 

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悶的日子,我幾乎能想像得出來他們借酒澆愁的樣子,我也能想像得出他們為了生存而掙扎的窘迫。在他們一生最中燦爛美好的日子裏,他們渴望成功,但卻兩手空空,一如現在的你。沒有人保證他們將來一定會成功,而他們的選擇是耐住寂寞。如果當時的他們總念叨著“成功只是屬於特權階級的”,你覺得他們今天會怎樣? 

曾經我也不明白有些人為什麼並不比我有能力卻要坐在我的頭上,年紀比我大就一定要當我的領導麼?為什麼有些爛人不需要努力就能賺錢?為什麼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的人能那麼容易賺錢,而輪到我們的時候,什麼事情都要正規化了?

 

有一天我突然想,我還在上學的時候他們就在社會裏掙扎奮鬥了,他們在社會上奮鬥積累了十幾二十年,我們新人來了,他們有的我都想要,我這不是在要公平,我這是在要搶劫因為我要得太急,因為我忍不住寂寞。二十多歲的男人,沒有錢,沒有事業,卻有蓬勃的欲望 
   
人總是會遇到挫折的,人總是會有低潮的,人總是會有不被人理解的時候的,人總是有要低聲下氣的時候,這些時候恰恰是人生最關鍵的時候,因為大家都會碰到挫折,而大多數人過不了這個門檻,你能過,你就成功了

 

在這樣的時刻,我們需要耐心等待,滿懷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會放棄你,機會總會來的。至少,你還年輕,你沒有坐牢,沒有生治不了的病,沒有欠還不起的債。比你不幸的人遠遠多過比你幸運的人,你還怕什麼?

 

路要一步步走,雖然到達終點的那一步很激動人心,但大部分的腳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沒有這些腳步,或者耐不住這些平凡枯燥,你終歸是無法迎來最後的那些激動人心。 

逆境,是上帝幫你淘汰競爭者的地方。要知道,你不好受,別人也不好受,你堅持不下去了,別人也一樣,千萬不要告訴別人你堅持不住了,那只能讓別人獲得堅持的信心,讓競爭者看著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賽勝利屬於那些有耐心的人 

在最絕望的時候,我會去看電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JerryMaguire》,讓自己重新鼓起勇氣,因為,無論什麼時候,我們總還是有希望。當所有的人離開的時候,我不失去希望,我不放棄。每天下班坐在車裏,我喜歡哼著《隱形的翅膀》看著窗外,我知道,我在靜靜等待,等待屬於我的那一刻 

 

原��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的好不是真的好 現在的差不是真的差

 

很多人害怕學習,一方面是因為懶惰的習氣不好改掉,一方面是因為還沒有死到臨頭又何必改變自己呢?一方面是曾經學過但是效果不好,於是告訴自己又何必學習呢?

 

上面這些心態都是為了別人而學!

 

很多人因為閱讀理解度不佳,閱讀很慢,效果很差,於是就不愛閱讀,越不閱讀的人理解度越差,因為大腦的能力也是遵循著"用近廢退"嘛!

 

通常閱讀效率與效果不好的人,很喜歡找速成的方法來解決,就像愛減肥跟愛賭博的人一樣,希望一夜脫胎換骨,卻不願意一點一滴累積實力。

 

如果沒有找到速成的方法,就墮入於甚麼也不做改變的習氣中。

 

自己的心態與習氣說要改也不是很難的,能不能抓住自己這顆喜歡隨波逐流的心,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以下的內容摘錄自雜誌的資料,李國修與章嘉玉明白人生是馬拉松賽,環境會變,自己的心永遠是隨著自己的,他們抓住了自己的心,不管現在是人生的相對高點或相對低點,他們都能怡然自得。(本文作者:台灣學習力訓練師Monica胡雅茹,本文受國際法保護)

========================

 

擺盪在景氣、不景氣;成功、不成功;賺錢、不賺錢之間,許多企業人選擇修心、助人、內省,得到面對大環境的終極心靈力量。

 

帶領屏風劇團走過23年的李國修:這輩子只想做好一件事

 

劇團的經營不易,成立屏風之後的第一個十年,李國修身兼編、導、演、老闆四職,工作繁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在家吃晚飯不超過一百五十天,巨大的壓力讓他陷入焦慮,面色蠟黃、常打哈欠,一天最高可以抽上四包菸。

 

他回憶:「當時我總覺得腦髓像壓了六塊磚頭,就算醒著也是昏迷,沒有一秒是清醒的,內心其實已經崩潰。」李國修的心力交瘁,王月看在眼裡心疼不已,曾經勸他:「你放棄舞台劇,轉行當老師吧!」但李國修說:「如果不做劇團,我會死!」正是這一股使命感,以及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家訓,讓他堅持下去。

 

現在的李國修已經五十四歲了,他悟出人生要「放」,包括「身體放鬆,工作放心,權力下放,生活放逐」。(天下雜誌2009/05/07)

 

章嘉玉-成功與否其實不需要靠別人來衡量

 

這位縱橫兩岸的基金界長青樹,現為荷寶集團亞洲區投資管理中心大中華區及東南亞行政總裁。曾經滿身名牌高檔貨,但在看盡景氣循環、人生起落後,她寧願做好實質的投資,重金裝扮門面不再是她的生命重心,務實的魔羯本色展露無遺。

 

金融業其實是極重門面的行業,身上的行頭常反映身價的多寡。章嘉玉分析,社會常以金錢做為衡量成功的標準,金融業的競爭又特別激烈,同儕壓力很大,自然容易迷失在炫麗的外表裡。

 

一直等到年歲漸長,才發現成功與否其實不需要靠別人來衡量。隨著生活的歷練增加,章嘉玉發現,金融業最迷人的地方是對趨勢精準判斷的成就感。她寧願把辛苦賺來的銀子做好投資。(財訊週刊( 2009/05/05)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被裁員了嗎?

或者你是被留下來的那一個?

留下來的人就比較幸運嗎?

 

特立獨行的蘋果創辦人兼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在給史丹佛畢業生的演講中語出驚人:「(1985年)蘋果公司開除我,是我人生中最好的經驗。從頭開始的輕鬆釋放了成功的沉重,讓我進入了這輩子最有創意的時代。」

 

想創業,最好是你曾被公司開除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你想要創業嗎?那你最好是被你的公司開除,來學賈伯斯的敗部復活精神吧!」

 

根據哈佛商學院一項從19862003年長期的觀察研究發現,創投公司投資的企業中,創業時就一路順遂的企業存續率是34%,而曾經歷過破產或周轉不靈的創業者,成功的比率則只有23%。

 

哈佛商學院的研究證明,敗部復活其實真的比較難!但是能從敗部站起來的企業更令人尊敬。

 

賈伯斯總能敗部復活東山再起,重要的就是他在敗部出局時,抓住機會認真的面對自己內心對於熱情的追尋。

他把落入敗部視為生命中的苦口良藥和尋找「真愛」的試煉。愈深的挫折反而讓他更看清真相,激起熱情堅持真愛。

 

賈伯斯勉勵大家:「每個人都有所愛,碰上了就知道,若還沒有碰上,千萬不要放棄,要非常非常努力的繼續去找,」(摘錄自cheers雜誌2009/05/05)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才不會有後悔

 

哈佛大學1953年研究,對一個52人的班級進行一份問卷調查,內容是他們的目標。

 

3%寫下他們的具體目標

10%聲稱,他們有目標但是沒有寫下來

87%說他們完全沒有什麼目標。

 

20年後,擁有明確目標的3%現在擁有的淨資產,超過另外97%的淨資產總和。

 

失敗和平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目標模糊含混和不知道要追求甚麼。

 

華倫巴菲特是一個很奇妙的例子,他從來沒有想過要讓自己賺多少錢,他只想著去證明自己的投資觀念是正確的,投資眼光是精準的,幾十年的歲月證明了他的觀念是正確的,他的眼光是精準的,這個證明也隨著幫他帶來數百億的身價。

 

巴菲特不是為了錢而賺錢的人,所以他能感動比爾蓋茲,讓比爾蓋茲跟他一樣,捐出一大半的財產來做公益事業。

 

郭台銘當初創業的時候,也沒有想過要賺多少錢,只想著怎樣把東西做好。當時台灣還沒有取消票據法,郭台銘擔心萬一公司跳票時他被抓進去關時,那公司不就沒有辦法經營下去了嗎?所以他決定把鴻海設在土城工業區,至少離土城看守所比較近,這樣他的主管還可以每天到看守所跟他討論公事。這樣的求好精神讓他成為台灣首富。

 

容易失敗的人,通常用以下三種負面思考:

1.   對自己有負面看法,自我評價很低。

2.   對自己過去的經驗有著負面看法。

3.   對自己的將來也很悲觀。

(簡言之,喜歡看壞的地方,而不看好的地方)

 

很多人花大量時間去計畫他們的年假或慶生會,卻沒有花一樣多的時間在人生計畫上。

 

時間,有兩點是確定的。

1.     你要先付出時間才能換取你想要的

2.     這段時間給了A事件,就不能再給B事件了,因為時間不等人

 

在時間管理課堂上曾有學生問我說,有一天他又因為加班的關係,沒有辦法趕回家參加孩子的生日晚餐,於是他帶了一個大禮給孩子當生日禮物,沒想到12歲的孩子告訴他:「我覺得你好像認為用禮物就可以把我打發掉了!?」他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他只是想認真工作給孩子最好的東西。

 

物質買不到孩子單純的心,將心比心,如果自己的爸爸媽媽從我們小時候就每天都對我們說:「寶貝!我愛你!」,但是每天都很晚回家,就算回到家也不跟我們說說心理的話,或是假日也在參加應酬,照顧我們的工作都交給爺爺奶奶或是保母,請問你會真心覺得這個爸媽是真的愛你的嗎?

 

時間在哪裡,成就在哪裡。

 

選擇權永遠在你自己手上。方向是重要的,如果你不知道要到哪裡去,最後就會到達一個你自己不想去的地方。

 

多數人都是60歲以前願意用時間換取一切,60歲以後希望用一切換取時間,這也是你要的嗎?

 

如果是的話,請繼續努力去做。

如果不是的話,請開始審慎思考我的人生目標是甚麼?我的時間要花在哪裡?

 

人生沒有對錯,只有適不適合,當你決定要成為甚麼樣的人之後,就努力去做吧!有做總比甚麼都沒有做來得好。

 

學習也要有目標

 

曾有學生問我說想要學的東西好多,我的時間不夠用了,怎麼辦?

 

我的回答是:1先列出你想要學的東西 2想想這清單裡面有沒有甚麼方法是可以學了之後,會對其他的學習有幫助,甚至是可以縮短學習的時間的,那就先去學。3想想這清單裡面,有沒有是你現在迫切需要去學的,那就先學。4想想這清單裡面,有沒有是你對你的工作升遷有幫助的,那就先學。

 

我看過很多學生,很熱衷學習,學的東西沒有一個系統性,東學一科,西學一科,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但是他所學的東西並沒有辦法整合起來運用,事倍功半。

 

聰明的學習,應該事先掌握好自己的終極目標是甚麼,在根據這個終極目標去安排學習的項目,這樣才能有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舉例來說:我今天學習街舞,是希望做做運動就好?還是希望能學習到流行的舞步?或是希望能增加自己身體對音樂的敏感度,好讓聽到音樂時能自然得隨之起舞?

 

如果目標是做做運動,那你學甚麼都是一樣。

如果目標是學流行舞步,那得好好得挑一個會更新舞 步的 老師。

如果目標是提升對音樂的敏感度,那就不一定得學跳舞了,音樂欣賞也可以達到。

如果目標是提升身體對音樂的韻律感,那就得找一個不會只是教你背舞 步的 老師,而是懂得怎樣開發你的潛能。

 

(本文作者:台灣學習力訓練師Monica胡雅茹,本文受國際法保護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逆勢徵人,在失業率屢創新高的悲觀氣氛中,隱隱然一股新職場趨勢正在醞釀。從政府政策,到個體企業管理,到職場僱用,台灣正在醞釀一股以人為中心的「新生產力運動」。

以人為核心的生產力革命

提高生產力意味著,一樣的投入,創造更多的價值。

依據凱利的分類,未來人才可以分為學習型、組織型與建造型三大類。

「學習型」的人才,能異花授粉,替企業帶入新的文化,走在前端,觀察人類行為。

「組織型」的人才,能克服障礙、連結組織內各部門、激發才氣和創造力。

「建造型」的人才,則能用各種方式,使顧客深受感動。(天下雜誌2009/04/23)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闆娘記性驚人 顧客偏好全記牢

基隆市一家豆漿店,不僅蔥油餅赫赫有名,連老闆娘也超厲害,不但有驚人快速的心算能力,而且客人習慣吃什麼她通通記得,超強記憶力,外號叫神算老闆娘

動作迅速的夾著蔥油餅,老闆娘不只動作快,算錢的速度更快。才剛點完餐,老闆娘已經立刻算好帳,說出正確的金額,而且不管餐點內容多複雜,都還是在客人嘴巴講完後立刻算出來。

旁邊的人即使想拿計算機跟老闆娘拼,但光是按鍵就按的二二六六,遠不及老闆娘的心算速度快,不管愛怎麼亂點,老闆娘可不會亂算,就連客人習慣吃的餐點,老闆娘看到人就知道要送上什麼東西。

五十八歲的老闆娘從沒有經過特殊的心算訓練,靠著賣蔥油餅麵食豆漿蛋餅超過四十個年頭,現在除了東西好吃出名,更成了大家口中的神算老闆娘。(華視新聞更新日期:2009/04/24 15:56)

成人學習力、思考力~週日班時間表

上課地點: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5022(台北火車站對面統一元氣館,原大亞百貨樓上)

費用:見下表(含教具、教材、證書、餐費)。早餐為一天之本,上課前務必用餐完畢。

聯絡電話: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02-237051930966-086-015 張小蘭

http://tw.myblog.yahoo.com/monica-2862 http://blog.chinayes.com/esi/index.htm 

授課師資:Monica胡雅茹台灣學習力訓練師 (2007北京中國教育學會一等獎得主、廣州孩子雜誌與孩子寶貝雜誌專欄作家、著作超強學習力訓練法)

超強記憶24小時,上午9:00~12:00,下午1:30~4:30,中午供餐與冥想

第一梯

5/17()

5/24()

5/31()

6/7()

基礎課程

讓人快速記住的自我介紹

快速記住他人的名字

記住ㄧ日活動行程記憶法

記住ㄧ週大事的記憶法

開啟圖像思考的大門

提升想像力的訓練法

提升觀察力的訓練法

提升聯想力的訓練法

曼陀羅思考法的基礎運用

提升EQ的思考法

文字記憶

記住大量資訊的記憶法

特定順序資訊的記憶法

數字記憶

快速記憶數字的方法

文字與數字結合的記憶法

應付考試的技巧

簡報內容快速記憶

 

Mindmap心智圖(思維導圖)12小時,上午9:00~12:00,下午1:30~4:30,中午供餐與冥想

第一梯

6/14()

6/21()

基礎課程

垂直思考法

水平思考法

邏輯力的訓練法

5W2H法進階運用

進階課程

會議技巧的運用

企劃技巧的運用

做筆記技巧的運用(閱讀)

演講、簡報技巧的運用

腦力激盪法的改良運用

曼陀羅思考法的延伸運用

自我檢視學習成效的方法

創造力思考的運用

 

全腦式速讀12小時,上午9:00~12:00,下午1:30~4:30,中午供餐與冥想

第一梯

7/5()

7/12()

基礎課程

破除閱讀障礙

專注力的訓練

提升閱讀速度

直覺影像式的訓練(閃視訓練)

進階課程

閱讀理解力的訓練

(聽講)做筆記技巧的運用

比較式閱讀法

各類文章、書籍的速讀法

電腦螢幕的速讀法

簡報技巧的進階運用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拒當職場淘汰郎,救救我的工作!

43面向避免落入裁員名單

從以上數據看來,每個上班族都要有危機意識,如何避免自己的名字出現在裁員名單中,將是眼前重要的課題。

    3面向提升個人價值

方光瑋建議,提升個人價值須關注3面向:

1.隨時保持競爭力,多充實自己。比方說,參加一些職訓課程,或考取相關證照,就中長期來說,一定有幫助!

2.多做事,增加個人的價值,讓老闆覺得你很好用。既然這麼好用,在決定裁員名單時,自然會捨不得裁掉你。

3.培養自己的第二專長。「進,可讓自己擁有的功能愈來愈多;退,就算你真得被裁員,還可利用第二專長找其他的工作,也是避免自己失業最保險的策略。」

方光瑋補充說:「其實這3項,都有一個共通的核心概念,就是提高個人的績效表現。因為愈是不景氣,愈要留下好人才!」

他指出,景氣差的時候,每個人的績效表現愈會被老闆放大來看。以業務人員來說,可幫老闆爭取更多的客戶、訂單,老闆想留你都來不及了,怎可能裁掉你!若是行政人員,你做事又快又好,可以讓老闆省下大筆成本,他當然也不會想裁掉你。若是行銷企劃,你能提出優秀的方案,讓公司增加業績……這些都是績效的具體表現。

 

至於與上司建立好關係,重不重要?對此,方光瑋說:「承平時期,關係好也許還有些空間,但現在一切以數字為導向,私交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不過,方光瑋也從另一個角度解釋說:「員工常希望和上司之間能像朋友一樣,但朋友間不是要講義氣嗎?現在正是上司需要你為他兩肋插刀、情義相挺來打拚的時候!」所以歸根究柢,拿出業績,幫助公司度過難關,才是避免自己掉入失業名單的最佳方法。

 

    提升4力 保住職場競爭力

張旭嵐指出,要避免自己被裁員,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要提升自己在職場的4種能力,即專業力、社交力、抗壓力、語言力。她說:「專業力絕對是職場必備的能力;社交力泛指人脈的廣度,有助於業務的拓展;抗壓力在此時格外重要,因為現階段企業也同樣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這些壓力必定會轉嫁到員工身上,比方說,加班、工作內容的調整等,所以此時公司就算有不合理的要求,只要你的抗壓性夠,承受得住,就不易被迫離開工作崗位;至於語言力,則是『一人多功能』的概念,為老闆省下了成本,相對地,也讓你在老闆眼中更好用!」

(摘錄自新財富雜誌更新日期: 2008-12-08 記者:吳燕玲)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鍵 讓你變成A級人才

你是老闆用過即丟,沒事「非你不可」的B級員工?還是取代性低,不斷成長的A級員工?三個關鍵,讓你升級為「職場A咖」。

日本管理雜誌《The 21》指出,一流努力術,能讓你不斷加值,成為A級人才。若採取的是二流努力術,雖然很拚命,卻只能成為隨時可被取代的B級人才。A級抑或B級,取決於三項關鍵。

關鍵一 拉大與他人的差異化,提高自己在職場的能見度,避免成為「Me Too」型員工。

許多人以為,自己只要夠努力,上司一定看得見,而且也會受到同事肯定。然而,如果你做的只是跟別人差不多的「Me Too」式工作,無論多努力,也只是眾多螞蟻的其中一隻,不容易被上司看見,被取代的可能性也高。

解決方案是,要懂得提高自己的獨特性,在職場開創藍海,創造自己「Only One」的價值。以自己的興趣為基礎,培養工作以外的知識與know-how,當機會到來時,將會幫助你發揮意想不到的價值。

日本第二大便利超商Lawson社長新浪剛史建議,不讓自己成為企業「用了就丟」的員工,大量吸收資訊,是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預算夠的,把薪水固定撥一部份買書與雜誌,預算較緊的,常跑圖書館。「每天花三十分鐘閱讀,將決定你十年後的自己」他說。

關鍵二 分階段、設時程,每週列出待辦事項。

有的人充滿幹勁,認為不被裁員的方法,就是不管什麼事都攬過來做,比別人晚下班,表現出一副很積極認真的樣子就行;事實上,員工沒成長,無法提供老闆新的刺激,即便能留下來,也永無晉升之日。(天下雜誌更新日期: 2009-03-25 記者:文/張漢宜)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