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愛進補、食補、藥補,補過頭也會加速痴呆症發生喔!

----------------------

老人長期飽食引起大腦早衰

生活中常常會發現身邊的老年人或反復詢問和重複同一個問題,或不能辨別方向、容易迷路走失,或忘記熟人的名字和日期,或不講衛生、隨地大小便、穿著古怪,或性格古怪、好發脾氣,或想做某件事一下子又忘記了等等,這就是醫學上常說的癡呆症。

導致癡呆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由於人們生活水準提高,正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尤其是許多老年癡呆病人的家屬擔心患者營養不夠,大用補品、補藥,造成老年癡呆病人營養過剩,這是十分有害的,應當加以避免。

據醫生介紹:老人進食過飽營養過剩後,大腦中被稱為“纖維芽細胞生長因數”的物質會明顯增加。如果長期飽食的話,則會引起腦動脈硬化,出現大腦早衰、智力減退等現象。(文章來源:39健康網11:14 2010-11-08)

ESI 相關課程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 (直接點選”課程名稱”就可見到內容)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項新研究結果顯示,富含蔬菜、水果、橄欖油與魚的地中海飲食,可能阻止或減緩高齡相關的認知功能下降。

這個由義大利、希臘與其他地中海區域文化特徵組成的飲食模式,已經被證實可以降低心臟疾病、糖尿病以及某些種類癌症風險;而這項研究與其他研究現在顯示,這種飲食對心智健康可能也有好處。

地中海飲食強調水果、蔬菜、魚類、豆類、非精製穀物、橄欖油,以及在用餐時適度飲酒。

研究人員發現,越遵循這種飲食的老年人,發生老年相關認知功能退化的速率比未遵循的人們慢,即使在校正其他因子後,例如教育程度,也是如此。

Rush大學臨床營養副教授Christy Tangney博士在一篇新聞稿中表示,我們攝取越多蔬菜、橄欖油、魚類以及適度飲酒,我們年邁的腦部與身體狀況將會越好。

【測試心智技巧】

在這項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期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進行中的芝加哥健康與高齡化計畫所收集來的資訊,這項研究追蹤了3,759位居住在南芝加哥的65歲以上老年人。

每3年,受試者們接受記憶與基本數學技能的測試,並且填寫他們食用這139種不同食物頻率的問卷;這項研究追蹤時間平均是7.6年。研究人員觀察這些受試者遵循地中海飲食的程度,接著比對他們年齡相關認知功能下降的分數。

結果發現,地中海飲食的遵從度最高為55分,平均分數為28分;這些研究結果顯示那些高於平均分數的受試者,年齡相關心智功能下降速度比分數較低者慢。

研究人員也針對受試者們對健康飲食指標-2005的遵從度進行研究,這種飲食是根據2005年美國飲食指南;他們發現對此種飲食的遵從性,與年齡相關認知功能退化速度之間沒有關係。(出處: WebMD Health News作者: Jennifer Warner最後修改日期: 2011/1/14 下午 02:38:29)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者發現了大腦結構中一個非常關鍵部分的組成:突觸,或者稱作接點,連接相鄰兩個神經元。這項工作應有助於理解突觸在存儲記憶時的工作原理,以及許多疾病的發病基礎,現已證明這些疾病是因為突觸微妙的結構中出了問題。

該研究小組是由英國劍橋附近的桑格研究所(Sanger Institute)的Seth Grant領到的,他們曾第一個編制出精確包含了突觸資訊加工機制中所有蛋白組分的庫。在當前的《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他們報導說,這一生物過程涉及超過1,461個。

人類大腦中的每個神經元平均都與其他1000個左右的神經元連接著。大腦中有1000億個神經元,因此大概就有100萬億個突觸,突觸是大腦中最重要的工作部分。

當一個發射神經元的突觸末梢接受到電信號時,就會釋放出一些化學物質。之後,這些化學物質迅速擴散到神經元與停靠位點之間的微小間隙中。停靠位點上有一些受體,它們位於接受神經元的表面上。

接受信號的受體是一些由蛋白質組成的微妙複合體,他們會對接受的資訊進行加工和存儲。

神經解剖專家稱這種能處理資訊的蛋白質複合物為突觸後密度,因為這些蛋白粘在一起就像一個小圓斑。

Grant 博士認為,這些蛋白質可能連接在一起形成若干生物機器,用於處理資訊和改變神經元的物理性質,這是一種存儲記憶的方式。

這些機器的耐受力似乎非常脆弱,只要編碼他們的基因那兒出了變異,就會有畸形蛋白產生,發病就會在所難免。桑格(Sanger)研究小組發現,當編碼突觸蛋白的第169位基因發生突變後,就會導致269種人體疾病。(本文版權歸醫藥日報所有2011年1月)

詳細課程內容請見ESI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全腦思考競爭力學院http://esi.iproducts.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想到google前執行長也學過速讀,在這裡他把速讀的一部分重點講出來了~~

-----------------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整體來說,我們現在面臨的困境是:我們每天接收的資訊琳瑯滿目,怎麼知道哪些不必理會?作者認為唯有真正需要的東西才記進腦子裡。要怎樣才能做到?靠「過濾」才行。

關於過濾,我是這麼做的:當我坐下來閱讀時,手邊一定會準備好四枝螢光筆和一支顏色醒目的原子筆(像是紫色)。接著,我很快逐頁瀏覽,找尋跟我目標相符、可能重要的資訊。

一旦我找到有興趣的文字,我會用醒目顏色的原子筆在一旁空白處標示星號。這時候我還不打算把這些文字跟其他資訊做連結。我只是單純的把看似重要的文字先標出來,也等於把其他不重要的東西先排除。

完成一章之後,我會從頭再讀一遍,但只讀那些由醒目顏色標示出星號的句子或段落。這一回重讀時,我會根據我的目標,將這些文字分成四類,分別用四種不同顏色的螢光筆標示。舉例來說,假設我正在讀數學教科書裡的某一章,我會把標示的文字分成以下四類、四種顏色:

◆新名詞的定義與原理用黃色螢光筆標示,目的是提醒我要背下來。

◆數學公式及衍生算式則用粉紅色標示,這表示我得搞清楚它們的模式。

◆看不懂的部分則會標示成藍色,提醒我稍後得再仔細重讀。

◆例題的解答過程則標示綠色,等我解完例題後,再回來核對答案。

用顏色把資料區分成各類,就像把一個龐然大石碎裂成一個個小石塊,本來大石裡看似不相關的文字,如今分成各個獨立相關的段落。這樣一來,工作更容易上手,輕鬆好幾百倍。

隨後,等我第三次瀏覽同樣章節時,我一下就能挑出那些用螢光筆標示的部分。有些地方我會仔細再讀一遍,試著理解它的意思,並找出它跟其他螢光標示部分的關聯。這麼做是幫助我找出那一章裡重要資訊的共通模式,設法從中發展出故事。一旦這些資訊有了關聯與脈絡,編碼時就容易多了。有了這項過濾技巧,才讓我的速讀水準變成世界一流,至今仍十分受用。

人腦記憶少量資訊的能力,要比記憶大量資訊好太多了。這不僅適用於資料,也適用在行動上。每當你遇上棘手的事,就試著把它拆解成獨立的小任務,個個擊破比較容易。對於管理我們每天接收的資訊,的確是不可或缺的方針。

任何文章做好過濾之後,日後不論過了多久,重讀時都能輕鬆掌握關鍵資訊。人的記憶實在非常不可靠。若你需要某份資料時,總是能順利回想起來,那麼你會更有組織,也更成功。(原作者:道格拉斯‧梅瑞爾(Douglas Merrill)/Google前任資訊長)

詳細課程內容請見ESI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全腦思考競爭力學院http://esi.iproducts.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記憶理論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一下這本書。

--------------------

謊言說100次,就變成真理。

人總是喜歡把人生的喜怒哀樂珍藏於記憶的寶箱裡,等待某個機緣再喚起回味。但記憶是個神秘的黑盒子,它並不是先前經驗的完全拷貝,也並非固定儲存於大腦的某個部位、等待隨時提取;相反的,記憶具有可塑性,當記憶重建過程不自覺的將想像、誤導、虛構、社會的期待等等編織進來,虛擬記憶的種子便會從栽植、發芽到茁壯。當它攙雜了外界各種的經驗、情緒後,你已分辨不出什麼才是自己的真實記憶。

1990年代,「壓抑記憶」之說曾在美國掀起性侵害的風暴,無數家庭在這場浩劫中分崩離析。本書作者羅芙特斯以其對記憶扭曲的實證研究,清楚的為我們解說記憶重新建構的特性與過程,讓我們正視記憶、人心與治療師彼此互動的影響。即使歷史真相迷失在自我相信的幻想和真正記憶之間,但是只要願意以科學、不偏頗的態度看待記憶,我們可以得到人類需要歸屬感、被愛、被接受、被了解這些心理因素的真相。

書名:記憶vs.創憶 : 尋找迷失的真相

作者:伊莉莎白. 羅芙特斯(Elizabeth Loftus), 凱薩琳. 凱遜(Katherine Ketcham)著 ;洪蘭譯

出版者:遠流

出版年:2010

詳細課程內容請見ESI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全腦思考競爭力學院http://esi.iproducts.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