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蔬果,降低失智風險
國內一項研究調查發現,蔬果攝取的愈多,認知惡化程度就愈低,代表吃什麼、喝什麼,深刻影響老年人認知功能。
該項研究名為「台灣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研究所陳正美與教授蔡仲弘分析衛生署1999及2003年國健局資料,結論已刊登在最新一期《台灣衛誌》。
這項研究目的在探討蔬果攝取頻率與台灣中老年人認知功能惡化的關聯。研究人員分析了4440名53歲以上的民眾,調查整理這群人在1999年食物攝取頻率與認知程度,以及2003年認知衰退狀況。
結果顯示,在控制社會人口學(性別、年齡、教育年數、休閒活動)、生活方式(抽菸、喝酒、嚼檳榔、運動情形、休閒活動),以及營養補充品攝取(魚油、卵磷脂)與健康(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變項狀況下,證實多吃蔬菜,有助於延緩認知程度的惡化。
研究發現,就同一個時間點來看,蔬果攝取每週5次者比每週小於4次者的認知惡化風險減少31%。如果拉長時間來看,每週蔬果攝取5次組與小於4次兩組,前者4年後的認知惡化風險減少23%。
值得重視的是,蔬果與認知程度有密切關係,可預防老人記憶退化及維持長期健康,但肉禽類、魚類、海鮮類等其他食物則沒有顯著關聯。
另外,蛋類、豆類及茶類與認知狀況間則也有顯著關聯。蛋類與豆類攝取頻率每週大於3次者比小於2次者,認知衰退可減少兩成左右。這表示,蛋類與豆類攝取頻率愈高,則認知狀況愈好。
研究人員認為,多多攝取豆類及豆類製品、蛋等食物,可獲取豐富的卵磷脂,對增強短期記憶和學習力可能有幫助;再者,大豆蛋白能降低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有助改善認知狀況。(摘錄自健康醫療網 – 2013年4月19日)
研究:飲食多蔬果,可降低失智風險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研究所陳正美與蔡仲弘教授,以國民健康局1999及2003年的「台灣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資料,對於4,440名53歲以上的個案為樣本,進行回歸分析,成果刊於《台灣衛誌》。
蔬果每周吃5次以上 可降失智風險
研究顯示,吃蔬果可用來預測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在控制可能干擾變項下,發現每周攝取蔬果超過5次者,與每周吃不到4次蔬果者相比,認知惡化風險減少31%;若以長期來看,每周蔬果攝取超過5次者,4年後的認知惡化風險也比吃不到4次者減少23%。
研究分析發現,每周攝取乳品類3次以上者,與每周吃不到2次者相比,4年後認知惡化風險減少17%,其餘食物如肉禽類、魚類、海鮮類、蛋類、豆類、茶類,則不呈顯著關聯。
蔬果含有抗氧化成分,比如蘋果含豐富的「植化素」、洋蔥與蕃茄含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硒」、藍莓內含豐富的「多酚化合物」,且大量攝取蔬果能獲得身體無法自行合成的「B群維生素」,有利於改善老化相關的認知衰退和活動功能下降,呼籲民眾應大量且多元攝取各類蔬果。( 摘錄自華人健康網 2013年4月21日)
ESI 廣翰思惟-超強快速記憶/心智圖/全腦式速讀/考試高手王,台北區請按此處
ESI 廣翰思惟-中小學天才冬令營課程/夏令營課程,請按此處
**「天才夏令營TM」、「天才冬令營TM」與五天課程大綱為ESI廣翰思惟針對中小學所設計的學習方法學課程,目前僅提供台北、台中、高雄救國團做為共同招生使用,並無授權其他個人或是組織使用。
MOD(52台)寰宇新聞台-兒童周報上看到採訪ESI廣翰思惟影片的內容,請見http://tw.myblog.yahoo.com/monica-2862/article?mid=282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