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手機會不會影醒大腦的問題,我相當關心,2/23~3/3間共有四篇翻譯,怎麼看都是一樣的答案。

 

------------------------

最新研究顯示,使用手機明顯增加大腦活動,但這項研究仍無法解答手機是否構成健康風險

 

這項研究是由位在馬里蘭州比塞大(Bethesda)的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進行,報告結果刊登在本期「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研究人員先將47名受測者的左右耳都裝上手機,並用PET掃描大腦影像。首先開右耳的手機,但是將音量關靜音50分鐘,接著把兩支手機都關機,二度掃描大腦影像。

 

研究人員說,當手機呈開機狀態時,近手機天線的大腦葡萄糖代謝增加,這是大腦活動的跡象。但是手機關掉之後,大腦葡萄糖代謝就沒變化。

 

研究人員承認,仍需進一步研究才能知道這個發現在臨床診斷的意義。因此手機電磁波是否影響腦部功能,並且帶來「長期有害的結果」,目前還不清楚。

 

研究人員說:「這項研究提供的證據顯示,人腦對手機快速產生的高頻電磁輻射(RF-EMF)有敏銳反應。」

 

全球手機使用率的成長速度驚人,導致各界擔心,暴露在這種高頻電磁輻射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是研究人員寫道,手機和腦腫瘤有關的各項病學研究,結果「並不一致」。(法新社華盛頓22日電更新日期:2011/02/23 09:05譯者:中央社賴秀如)

------

美國研究:手機確實影響大腦

 

耳朵貼住手機,講個50分鐘,就足以改變最靠近手機天線的腦細胞活動。

 

但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科學家說,這是否足以造成(腦部)傷害,還不清楚。科學家表示,這項研究仍無法解答手機和腦部腫瘤是否有關的爭議。

 

研究報告刊登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國家衛生研究院科學家沃爾寇(Nora Volkow)博士說:「我們發現,最接近手機天線的腦部區域,葡萄糖代謝(腦部活動的跡象)增加。」

 

這項研究希望檢視,無線手機的高頻電磁波對大腦到底有何影響。

沃爾寇說,她很驚訝發現,手機中微弱的高頻電磁波也會影響腦部活動。但是她說,這項研究還不能確定手機會不會致癌

 

沃爾寇說,這項研究顯示,手機對腦細胞到底有沒有負面影響,有必要進行更多研究。

 

但是沃爾寇本人一點都不想冒險。她現在已經不直接讓耳朵貼著手機聽電話,而改用耳機。

 

她說:「我並沒有說那樣會有危險,但萬一真的有危險,為何不小心點?」(路透芝加哥22日電路透社更新日期:2011/02/23中央社翻譯)

--------

用手機影響大腦活動 但傷害難論

 

使用行動電話到底會不會影響腦部活動?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最新研究顯示,答案是肯定的。人的耳朵貼住手機通話五十分鐘,就足以改變最靠近手機天線的腦細胞活動。但是否會造成腦部傷害,還需進一步探究。

 

NIH科學家沃爾寇女士主持的這項研究,探討使用手機是否會影響腦部區域活動。研究團隊於二○○九年進行實驗,在四十七名受試者左耳邊和右耳邊各放一支手機,第一次對受試者腦部做正子掃描(PET)時,右邊手機開機五十分鐘,但處於靜音狀態;第二次掃描時,左右邊兩支手機都關機。

 

兩次掃描發現,受試者腦部整體代謝並無差別,但手機開機時,最貼近手機天線的腦部區域葡萄糖代謝增加七%,關機時無變化。葡萄糖代謝是腦部活動的一個標記。沃爾寇女士說,她不願意拿自己的健康冒險,現已不再把耳朵貼著手機講電話,改用耳機接聽。

 

她對手機輻射微弱的電磁波會影響腦部活動感到訝異,但這項研究只顯示,人腦對手機發出的電磁波會產生敏銳反應,長期使用手機是否會導致腦癌則無法確定,需進一步探究,以確認兩者的關聯。研究報告刊於最新一期《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人類於一九八年代初期至中期開始使用手機。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團隊以一九九八年至二○○七年間新確診的腦癌病例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使用手機不會增加罹患腦癌的風險。(中國時報更新日期:2011/02/24 02:57 諶悠文/綜合報導 )

----------------

手機電磁波讓大腦活動增加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一項新研究指出,使用手機達50分鐘會使天線附近的大腦區域活動增加

 

國家衛生研究院醫學博士沃爾科夫(Nora Volkow)所引領的一項研究發現,暴露在手機電磁波的大腦區域葡萄糖代謝加速,代表大腦區域性的活動增加。

 

此項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AME),是首篇有關使用手機與大腦葡萄糖代謝的臨床人體研究。

 

「使用手機達50分鐘與大腦區域性葡萄糖消耗量增加具有關聯性,意味著手機電磁波刺激大腦活動。」、「雖然目前手機通訊技術使得發射的電磁波很微量,但是仍對大腦具有影響。」國家衛生研究院大腦活動研究專家沃爾科夫說。

 

此項隨機對照研究於2009年整個年度進行,有47個健康的實驗參與者。科學家們發現,無論是在手機開啟使用或不開啟使用,整體大腦的代謝活動皆不具差異性。但是在靠近手機天線的大腦區域之活動量,比起大腦其他區域的活動量,則提高將近7%

 

科學家們表示,無線電磁波(RF-EMFs)引起大腦葡萄糖代謝增加的機制尚未明瞭。現今此項研究結果證明手機電磁波會影響大腦代謝活動,但是對於長期使用手機是否可能引起腦部癌症病變,則無法證明其關聯性。」作者指出還需要更多的研究確證。

 

關於長期使用更高電磁波能量的手機,比此項研究使用的手機還高,大腦葡萄糖代謝率是否會隨之增加?「使用手機,對於健康潛在的急性或慢性影響需要進一步證實。」華盛頓大學博士賴(Henry Lai)瑞典大學醫院醫學博士哈德爾(Lennart Hardell)在沃爾科夫於JAME發表的論文所附加的編輯評論裡指出。

 

 (環境資訓中心更新日期:2011/03/03 10:54 洪美惠摘譯自2011223ENS美國,馬里蘭報導;陳巾眉編譯;蔡麗伶審校)

 

ESI 廣翰思惟相關課程內容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