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經濟部 人事處 邀請ESI廣翰思惟主講: 曼陀羅時間管理法
日期: 103 年 10 月 20日
對象: 經濟部同仁
主題:曼陀羅時間管理法
主講:ESI廣翰思惟-師資群
主辦單位: 經濟部 人事處
10/20經濟部 人事處 邀請ESI廣翰思惟主講: 曼陀羅時間管理法
日期: 103 年 10 月 20日
對象: 經濟部同仁
主題:曼陀羅時間管理法
主講:ESI廣翰思惟-師資群
主辦單位: 經濟部 人事處
《曼陀羅思考法》幫助大腦進行3D思考
民視國際編譯中心 譚淑君
很高興Monica又出新書了! 有看過《心智圖超簡單》的讀者大概都會好奇,同樣都是思考術,曼陀羅思考法跟心智圖究竟有何不同?看事情觀點向來犀利的Monica開宗明義給了一個很棒的答案:「曼陀羅是西方的心智圖」。現在到戲院流行看3D電影,原因不外乎3D帶來更多感官刺激,娛樂的效果更優化。同樣的,曼陀羅思考法與心智圖一樣,都是要訓練大腦做3D思考,透過水平思考與垂直思考交織出立體的知識網絡,讓學習力Up Up。
曼陀羅思考與心智圖的關連並非「換句話說」。如果說心智圖像是整理術,可以幫你整理大腦中原本雜亂無章的知識櫃,讓資訊像衣服一樣分門別類擺放,那麼透過曼陀羅思考法練習,你可以學會「穿搭術」,將看似不相干的配件做完美混搭,成就你個人的獨特創意。
心智圖可以不斷延伸、拓展,曼陀羅思考的九宮格,乍看下為框架束縛,但當你開始跟著書中做放射性的跳tone練習,或是の字型的邏輯練習,透過「眼、耳、鼻、舌、身、意、天、地」八種思考角度的切換,你會訝意九宮格的框架竟然是無限創意的堅實地基。曼陀羅思考運用範圍廣泛,最讓我驚艷的是書中提到的「虛實轉換」思考練習,我們常有許多人生夢想,卻不知道如何付諸實行。有了曼陀羅思考法,你可以將虛、遠的夢想,轉化成實際、具體的目標。學會曼陀羅思考,你可以輕鬆盤點人生資產,替夢想畫出一張清楚的路線圖。說曼陀羅思考是人生的解決方案(solution),一點都不為過。曼陀羅思考聽起來很玄嗎?一點也不。讓思考變「犀利」,你不能錯過這本工具書!
好書推薦:曼陀羅思考法
作者 / 胡雅茹
出版社 /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 2011/08/31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
這幾年來在課堂中,我常用這張圖來表示智慧養成過程。(請見「曼陀羅思考法」書中的前言處)
發現了嗎?過去的學校測驗都是在講「資料」、「資訊」,也多數是測驗你知道不知道。過去幾年很多人高喊知識管理,但做的都是管理「資料」、「資訊」。都是在「知道」的領域。
「知識」是來自於「做到」、「使用」,也就是執行後的經驗才會是真正的知識。但是能「做到」不代表「做得好」,做得好就表示已經不需要依樣畫葫蘆地做,而是能獨立去「運用」。
成為上班族後,公司老闆通常是不管我們怎樣去學習,老闆是要求我們直接做運用。
二○○五年我在第一本書《超強學習力訓練法》一書中開始提到聰明與智慧的差異。我們通常會對考試成績好的人稱讚是聰明,而不是有智慧。學習不是把學科學得快、分數高,不是以學習時間跟結果來論斷好壞,而是透過「過程」的正確性來評估好壞的。
所以「知道」不能讓你更好,只有「做到」才會讓你更好。學習應該是把自己的思考能力提升,思考能力提升了,學什麼學科自然都能學得好。所以有智慧的人,自然也就是一個聰明人。
這幾年社會傾向於強調高學歷是基本條件,許多企業招聘的最低學歷訂為碩士,但近十年社會新聞中陸陸續續出現一些高學歷(高聰明)但是低智慧的事情。因此,「聰明」、「智慧」,是兩種不一樣的學習目標。而曼陀羅思考法,都可以滿足這兩種目標需求。
從事教育訓練行業十多年來,曼陀羅思考法是我當初接觸腦力訓練時,所學習到的第一個方法。當時台灣開始重視來自西方的mind map心智圖,心智圖也比曼陀羅思考法容易上手,於是心智圖常是腦力訓練課程中所重視的一項工具。
早期我在擔任全腦學習師資班的監考老師時,我多是擔任心智圖教學的關主,我最喜歡考一個問題:mandala曼陀羅思考法與mind map心智圖有何不同?
歷屆師資班的學生,不管是碩士還是博士,不管是高階主管還是社會新鮮人,不管是擅長理工的工程師還是擅長文科的行政助理,都在我這一關打了一場敗仗。
於是比較有小聰明的師資班學生開始會私下來問我答案是什麼,我都回答說是:「曼陀羅=西方的心智圖」,「心智圖=東方的曼陀羅」。於是這個「標準答案」就由這些學長姐教給學弟妹。
於是下一次通關考試時,就有師資班學生依樣畫葫蘆地回答我,然後我就會再問他:曼陀羅與心智圖相同點是什麼?相異點是什麼?
師資培訓班的學生又全數吃了一場敗仗!所以師資班學生私下稱我是一個「殺手級」的監考老師。
雖然曼陀羅思考法是我在全腦學習領域的第一個方法,但我卻無法先出版這本書,因為:
1.曼陀羅思考法變化太多端了,它是一種亦是文字、亦是圖像的思考。
2.它可以是堅持固有的形式的,也可以完全擺脫刻版形式。
3.要把抽象的概念、互動式的教學內容,用固定的文字清晰地寫出來,是一件艱難的事。
4.曼陀羅思考法是佛教宇宙觀的呈現,其中的精妙之處,不是光曾經學過或是有高人一等的學歷就夠了,若無一定的社會經驗是難以窺見冰山之一角的。
5.我不想寫一本理論書,僅是將各種理論列出,我想讀者與晨星出版社應該是想要知道怎麼運用在生活上。
當年我僅學到曼陀羅思考法如何啟動創意思考,這十年來我把曼陀羅思考法自行運用在各種生活上,再把心得轉化成教學內容,加上我在各種課程中使用曼陀羅思考法的觀念,再加上學生不斷給我正向的回饋,現在我才敢戰戰兢兢地把各種運用方式寫下來出版成書,分享給大家。
心法是講觀念;工法是講方法,是一種工具。個人最早出版的書《超強學習力訓練法》是一本觀念書,強調缺少正確的學習觀念,就像沒有指南針一樣,不管再怎麼努力,都是拚命亂走、瞎貓碰上死耗子;《眼腦直映快讀法》是工具書,強調閱讀吸收能力、抓重點的能力;《心智圖超簡單》是工具書,提供心智圖運用於工作與生活的訣竅與落實方法。
現在《曼陀羅思考法》講心法也講工法,是一本工具書、操作手冊、也是一種大腦的應用軟體,購買這本書回家的人,可以先閱讀你現在需要的運用部分,照書中的做法運用在生活與工作中。至於現在暫時用不到的部分,就等以後有需要時再翻閱。
同時我希望這不僅是一本工具書,還可以結合正確大腦運用與訓練的觀念,讓大家能透過持續使用曼陀羅思考法來加強腦力。
本書最後設計了一本「【創造奇蹟】曼陀羅九宮格實用小手冊」。我針對這個部分想了很久,曼陀羅不只是九宮格而已,同時曼陀羅的運用範圍相當廣泛,於是我決定設計成B6大小的各種樣式,方便大家自行影印放大使用。
曾有一次帶領「從書中找到快樂人生的讀書會」時,一個臨時過來旁聽的人表示當天討論的那本書提出了很多觀點,而他個人覺得最重要的是有關情緒的部分,但當天那本書卻沒有把怎樣控制情緒的內容講清楚,他覺得這本書寫的不好。當時我的回答是一本書也不過是幾百頁而已,如果我們希望只看一本書就能得到所有問題的解答,這樣就太奢求了。每一個人適用的解決方法不一樣,每一本書都是拋磚引玉,讓我們發現自己的不足,建立正確的心法後,接著就要靠我們自己去對症找各種方法、工法試試了。
曼陀羅思考法運用範圍廣泛,是一種圖像思考的能力,我僅是一個腦力教練,希望在此拋磚引玉,引發或是啟發大家能多多思考出各種不同的用法。
自從獲得(北京)中國教育學會一等獎後,深感到教育的論點與方法是因時、因地、因腦科學研究的新發現而改變的,於是我持續蒐集各種最新的腦力知識與訊息,放在網站分享給大家(www.thinksmart.com.tw),若您有任何運用上的問題或是學習心得,歡迎來信分享。
註:
*資料-在社會科學中,指研究者對社會現象中某些事實所做的紀錄。在計算機中一切數值、記號和事實的概稱。通常指未加以處理者。
*資訊-泛指一般資料和訊息,在計算機上指對使用者有用之資料和訊息的總稱,以別於未經處理過的資料。
*知識-學問、所知道的事理。
書名 / 曼陀羅思考法
作者 / 胡雅茹
出版社 /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 2011/08/31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
因此,所謂「成功」、「幸福」,全在於我們對於自己人生的想像究竟是什麼?這些想像構成了我們對於人生的觀念與態度。但古人說:「知易行難」,從「想得到」前往「做得到」之間,還是需要一座橋梁──由行動力構成的橋,將種種既有的「觀念」與「態度」
融入生活,轉化為實際的「習慣」與「行動」,才能真正發生改變。
這裡介紹4種提升行動力的實踐筆記術,讓你將經由觀念所設定的目標更加圖象化、具體化,是可以整合目標計劃表、進度規劃、進而推動目標付諸實行的好工具。套句暢銷書作家「筆記女王」林珮玲(Ada)的話:「把想做的事寫下來,把寫下來的事做完。」
九宮格實踐日記 寫下想做的事,放射出行動方案
基本用法是在欄位最中間那格記錄日期等基本資料,其他8格則各設定一個主題,再分別做相關敘述。除了寫日記,也能將主打問題或想做的事,例如存錢、置產、考試攻略、瘦身計劃、行銷創意……寫在正中央欄位,再以放射法分門別類寫出付諸行動的方法;圖像式表達更佳,更能啟動想像,創造能量。
以往傳統筆記本記錄的是「一定要做的事」,九宮格筆記則會促使我們寫下「想做的事」。日記建議在早晨寫,就像在早晨的陽光中所沖泡的滴濾式咖啡一樣,將昨天的智慧汲取出來。它還兼具「未來日記」的功能,從中可以預見今天計畫達成的小目標會有好的結果。(CHEER雜誌 2011/07/12 )
好書推薦: 曼陀羅思考法
作者 / 胡雅茹
出版社 /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 2011/08/08
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book/
淺談曼陀羅思考法
曼陀羅思考法,我個人認為就像孔子是東方的蘇格拉底,蘇格拉底是西方的孔子一樣,曼陀羅思考法可以說是東方的心智圖,心智圖可以說是西方的曼陀羅思考法。表現型式雖然不同,但是都是同步運用水平思考法以及垂直思考法挖掘出思考的廣度與深度的思考工具。
在這裡我僅就曼陀羅思考的基本概念,讓大家練習怎樣運用水平思考與垂直思考來建構更綿密的思考網絡。
首先請大家在第一層的曼陀羅上(下面的九宮格型式就叫曼陀羅)內的八個空白格子內填上跟中心主題相關的詞語(註)。
4 |
5
|
6 |
3 |
白色
|
7 |
2 |
1
|
8 |
發現了嗎?這個曼陀羅也是水平思考!
例如剛剛的八個答案分別有日本、玫瑰、婚禮、死亡、純潔、日光燈、棉花、豆腐。
4 死亡 |
5 純潔
|
6 日光燈 |
3 婚禮 |
白色
|
7 棉花 |
2 玫瑰 |
1 日本
|
8 豆腐 |
就分別在延伸出下一層次的曼陀羅,接著把這八個答案分別做為八個曼陀羅的主題。
從白色想到日本,日本想到完美主義,這個過程不就是垂直思考嗎?
現在已經有了8 X 8 = 64個答案了,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再用這樣的方式進行第三層次的曼陀羅,那就會有8 X 8 X 8 = 512個答案!
這個方式叫做曼陀羅中的曼陀羅,可以同時訓練水平思考與垂直思考。思考就變成不是一種單向的或是單層次的,而形成一種思考的網絡。
透過這樣的練習就是打開我們大腦的聯想能力:看到這個想到甚麼?
聯想能力就是舉一反三的能力,也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能不能想到別人沒有想到的,比別人更早一步找到解決方法?(本文作者:台灣學習力訓練師Monica胡雅茹,本文受國際法保護。)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 活動網頁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