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感觸 (12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U型人生曲線 46歲谷底過了就好

 

怕老是人類的通病,因為伴隨老年而來的不外乎是容貌變醜,肌肉退化,關節僵硬及記憶模糊。但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指出,人類對老不必那麼悲觀,人生並非在達到盛年之後就一路走下坡,而是一個「U型曲線」,四十六歲是人生的谷底,接著開始回升,愈來愈快樂。

 

通常人生一開始很快樂,年輕人都活得相當起勁,等到結婚生子、責任逐漸加重後,心情也逐漸低落,到中年時跌到谷底(nadir),也就是所謂的「中年危機」(mid-life crisis),奇怪的是,接著在年華老去、活力不再之後,人卻開始找到他們一輩子追求的目標:快樂。

 

這個新發現來自一群新派經濟學者,傳統經濟學認為金錢和幸福成正比,但這群新派經濟學家試圖在金錢之外找到一個更能衡量人類福祉的指標,並在研究過程中注意到人生有所謂的U型曲線。這個觀念在一九九年代初期被提出,之後逐漸引起各方學者的興趣。

 

根據這群學者的研究,影響一個人是否快樂的因素有四,分別是性別、性格、外在環境和年紀,其中以年紀影響最大,而且這是一個全球普遍的現象。一項涵蓋七十二國研究指出,大多數國家人民在四十幾歲或五十歲出頭時最不快樂。全球最不快樂的平均年紀是四十六歲。

 

為什麼人在度過哀怨中年之後,會變得比較快樂呢?這可以有很多解釋。有人說,因為不快樂的人都早死,但早死的中年人畢竟只是少數。另有一說是中年人必須為事業、金錢和教養子女等問題煩心,老年人較沒這些煩惱。

 

但研究顯示,中年之後變快樂的最大因素還是年紀。老年人有較多的人生智慧,比較懂得控制情緒,比較知道如何處理問題,也更能體驗逆來順受的哲理。「誰」(The Who)合唱團的主唱彼德.湯森曾在舞台上吶喊,「希望我在老之前死去」。如今他年近七旬,從他在部落格發表的幽默文字看來,顯然比當年快樂許多。【中國時報尹德瀚/綜合報導更新日期:2010/12/19 09:37

 

ESI 相關課程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 (點選裡面的課程名稱就可以見到詳細的說明)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常常在課堂上告訴同學說,科技的進步讓我們腦中知識要不斷更新才行。很多以前學的是對的知識,現在變成是錯的知識,所以看書要要新出版的書,而不要看超過十年以上的書,除非那本書是所謂的-經典/真理。

 

--------------

細菌靠砷過活 推翻生命理論

 

靠砷存活的細菌,在加州1座湖的深處被發現,重新定義生命形成的基石,也為尋找外星生物帶來新希望。

 

這種細菌不止靠砷生存,也能把砷融入自身脫氧核糖核酸(DNA)和細胞膜當中。這項發現,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發布在今天出刊的「科學」(Science)期刊上。

 

這項發現,也替生物學家所認為的生命要素增加新的領域。目前科學家認為,生命的要素有碳、氫、氮、氧、磷和硫。

 

研究共同執筆人安巴(Ariel Anbar)表示,新奇之處在於砷是被用來建構生物體的基礎單位。

 

這是由沃爾夫西蒙(Felisa Wolfe-Simon)女士所發現,她曾是亞利桑那州大學地球太空探索學院安巴研究團隊的一位科學家。

 

她說:「假如地球上就有這種出人意料的東西,我們還有怎樣的生物沒看過?是時候探索了。」

 

NASA本周稍早語意含糊地宣布,「天體生物學的一項新發現,將對尋找外太空生物證據造成衝擊」,引發了網路熱烈討論。

 

NASA在加州東部的蒙諾湖(Mono Lake)進行多次探測,湖水鹽份異常高,也有豐富的砷和礦物質,很類似地球早期生物演化的環境,甚至可能類似火星

 

研究共同執筆人安巴(Ariel Anbar)說:「這種生物體來自大自然,是已知的細菌,不是全新的物種,不過從來沒有人想到會是這樣。」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發現可能為疾病研究打開新途徑,也可能為生物學寫下新頁。(譯者:中央社李威翰)(法新社華盛頓2日電更新日期:2010/12/03 08:35

 

ESI 相關課程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 (點選裡面的課程名稱就可以見到詳細的說明)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人真的很醉心於這一類的音樂實驗,這種追根究柢的心態很值得台灣人學習.

 

香蕉聽莫札特的效果比巴哈貝多芬甜

 

日本一家水果公司給已經採摘、催熟中的香蕉聽莫札特的音樂,它們宣稱,跟著莫札特音樂成熟的香蕉更甜。

 

那家水果公司在香蕉催熟室播放莫札特的弦樂四重奏以及第五號鋼琴協奏曲,這不是創舉,據說日本聽音樂的食物,所在多有,包括醬油、烏龍麵、味噌、甚至於清酒,都有這種待遇。

 

一家釀酒廠的負責人說,他在釀酒過程中,進行音樂試驗,已經有二十年,不只莫札特,他也試過巴哈、貝多芬,甚至於爵士樂,他發現還是莫札特的效果最好。(中廣新聞網更新日期:2010/11/27 11:35)

 

ESI 相關課程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 (點選裡面的課程名稱就可以見到詳細的說明)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真是一篇有趣的研究,不過會不會只適用於美國?

 

科學研究:有錢人較沒同理心?

 

孔子認為「富而好禮」比「富而無驕」更為難得。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有錢人比較沒同理心,因為沒這個必要。

 

舊金山加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克勞斯(Michael Kraus)在期刊《心理學》(Psychological Science)發表的論文指出,有錢人受教育、找工作都比其他人容易,但是比較不會體察他人的感受。比較沒錢的人比較能體察別人的感受,因為他們處理生活中大小事務比較需要依靠別人協助。

 

其中一個實驗邀請在大學任職的自願者,有些人是大學畢業,有些人則非大學畢業,研究人員用教育程度代替社會階層。

 

自願者進行情緒覺察的測驗,他們被告知要看著有許多臉部的照片,然後指出每張臉所展示的情緒。教育程度較高的人在這項測驗的表現,比起教育程度較低者的表現較差。

 

在另一項研究中,自認家庭社經地位較高的大學生,在團體工作面試時,較無法精確讀出陌生人的情緒。研究團隊表示,這些結果顯示上層階級的人,比較不能體察其他人的情緒。

 

最後一項實驗發現,當人們感覺自己位於比現實生活中較低的階層時,體察他人情緒的能力變強。克勞斯認為,實驗顯示對階層的刻板印象,例如愚智,是不正確的;行為差異係由後天環境造成,而非天生。只要變動環境條件,就能消弭社會階層造成的行為差異。(聯合新聞網更新日期:2010/11/25 09:56 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 )

 

ESI 相關課程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 (點選裡面的課程名稱就可以見到詳細的說明)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我有這項能力,我希望我能預知樂透彩券號碼,哈哈哈~~

開玩笑歸開玩笑,目前很多腦力都還沒有全部都被科學所測驗出來,所以不要以為預知未來是人類做不到的喔!

 

美科學家稱:已證實人類能預知未來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拜姆(Daryl Bem)最新研究指出,「目前已證實人類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甚至還可影響未來事件的發展。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任職於美國紐約州康乃爾大學的拜姆,過去曾任物理學家和業餘魔術師。日前他募集了1000多名受測者,並進行了9項不同的實驗後,發現其中有8個實驗都呼應了「預言未來說」。

 

首先,研究團隊要受測者盡可能記住字卡詞彙,然後從中隨機挑選數張卡,並讓他們拼寫出來。結果發現,研究人員所挑中的字卡,正是他們先前熟記的字詞。拜姆認為,這說明了人類記憶力已對未來事件造成影響了。

 

另外,在第二個實驗中,拜姆給受測者看電腦螢幕上被覆蓋的圖片,並要他們猜出其中的色情圖片。結果,受測者選擇的正確率極高。

 

對此,拜姆強調,「此類實驗結果是巧合機率只有740億分之1」,所以科學家們應放寬心來接受這種「超心理現象」。而刊出此研究報告的雜誌《新科學家》則保守地表示,這項發現仍待更多科學家的證明。(今日新聞更新日期:2010/11/20 11:58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ESI 相關課程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 (點選裡面的課程名稱就可以見到詳細的說明)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動物有多聰明?科學家告訴你!

真是兩篇有趣的研究~~有時人類卻老是做出蠢事 , 例如戰爭.

 

英國研究:愛社交動物的腦子大且較聰明

 

英國研究人員分析了五百種哺乳類動物的腦子大小以後發現,狗的確比貓聰明。

 

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分析了過去六千萬年哺乳類動物腦子的演化狀況。他們發現,喜歡社交的動物腦子比較大。他們說,喜歡交朋友的狗腦子就比獨來獨往的貓要大。

 

負責這項研究的鄧巴博士說,從這項分析可以看出需要社交的動物有個好腦袋。

 

他說,除了人以外,過去六千萬年腦子演化最多的是猴子,排第二的是馬,第三是海豚。接下來是駱駝,狗是第五名。(取自中廣新聞網更新日期:2010/11/23 15:35)

 

海豚智商高 會思考還會照鏡子

 

海豚堪稱海洋世界裡最受歡迎的動物之一,除了對人類友善,智商也非常高,就帶您來看看,美國科學家讓海豚照鏡子的有趣實驗。

 

這裡是美國馬里蘭州的水族館,想看海豚表演的大人小孩把觀眾席都給坐滿了,除了跳圈圈丟皮球,海豚會做的事情其實還很多,比如牠們喜歡照鏡子,在不知道人類就在鏡子背後偷看的情況下,這群海豚輪流來照鏡子,有的海豚不停的轉圈圈表演,有的海豚張大了嘴吐舌頭,顯然非常喜歡照鏡子。

 

而在比較早年的實驗中,科學家在一隻海豚的右邊魚鰭上畫了一個記號,等到把這隻海豚放回水中,牠立刻游到鏡子前面,認真想看看自己的右鰭上被畫了什麼東西。

 

有類似行為的還有大象,臉上被貼了個叉叉的大象,也會認真照鏡子,觀察自己臉上的叉叉,而最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有些海豚在僅僅6個月大的時候,就能察覺鏡子裡的影像是自己,而且越小的海豚,越會像人類寶寶一樣,在鏡子前面擺出各種可愛的動作。

 

如果下次您覺得海豚正在對您微笑,那麼別懷疑,因為聰明的海豚是真的會表現出喜怒哀樂的喔! (民視新聞王皓更新日期:2010/11/23 15:01)

 

ESI 相關課程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 (點選裡面的課程名稱就可以見到詳細的說明)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妙的研究,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研究:人住得越高老得越快

 

美國一群物理學家最近經過精算發現,人在地球上住得越高,老得越快。雖然差別非常微小,但是足以驗證「愛因斯坦」相對論。

 

美國物理實驗室的科學家最近精算證實,一個住在紐約「帝國大廈」102層樓高的人,比住在一樓的人每秒衰老速度快了將近1.04億分之一秒。

 

研究人員表示,這個差別非常微小,即使活了一百歲,差別也不是很大,但是對於物理學家而言,這項研究結果意義重大,因為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間流逝的速度端賴物體所處的位置,凡是距離引力源頭越遠,時間過得越快,而越是接近引力,時間也過得相對較慢。

 

這項研究是由華裔科學家「周欽文」領導的團隊進行,他們藉由一個計算精密的原子鐘測量,得出項結論。這項研究將刊載於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中廣新聞網更新日期:2010/09/26 12:35)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全腦思考競爭力學院

課程網頁 http://esi.iproducts.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Q感同身受 , 確有實驗根據

 

最新研究顯示,某些人對他人的傷勢確實會有生理上的共感。

 

英國研究人員利用腦成像技術發現,看到傷者時說自己也感到很痛的人,腦部掌管疼痛感應的區域有活動提高的現象。

 

研究人員向108名大學生展示各種痛苦的場景,包括受到運動傷害的運動員,以及正在打針的病人。

 

近三分之一的人表示,在至少一幕的場景中,他們不僅心理上對傷者遭遇產生共鳴,自己身上與場景裡患者受傷的同一部位,也確實在轉瞬間產生痛感。

 

研究人員發現,觀看影像時,不論是否產生痛感,實驗對象腦部感情中樞都有活動的跡象。

 

但感到痛楚的人,腦部疼痛感應區域較他人有更多活動,和本人觀看一般情感影像時的腦部活動相比,感到痛楚時,疼痛感應區域的活動也相對較多。

 

研究者之一、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Birmingham)德比西爾教授(Dr. Stuart Derbyshire)向路透表示:「有疼痛實感的病人是在沒有明顯疾病或外傷的情況下,感受到這無法解釋的痛苦。」

 

他說:「我們認為,這能證實至少某些人會在看到他人受傷或表達疼痛時,實際上產生疼痛共感。」

 

他指出,這些產生痛感的人也會避免看恐怖片和新聞中令人不安的影像,「以免產生痛感」。

 

這些研究結果刊載於12月號的「疼痛」(Pain)期刊。(路透紐約22日電更新日期:2009/12/22 16:53 )中央社(翻譯)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人的教育是---你為甚麼不跟別人一樣?

「我以前可以做到,你為什麼做不到?

「大家都可以這樣做,你不甚麼不能這樣做?

「別人都是這樣想的,你為甚麼不這樣想?

西方的教育是---你為甚麼要跟別人一樣?

以下這篇文章取自工商時報,希望能給新鮮人一點自己獨立思考的方向. ──台灣學習力訓練師Monica胡雅茹

 

--------------

哈佛教授的人生5堂課

 

     在大學陸續開學之際,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曼昆(N. Gregory Mankiw)投書紐約時報表示,每年秋季他都會迎接大約700名大學新鮮人,而今年他的第1個小孩也要上大學了。

 

於是,他認真思索大學生應該學習些什麼?他們需要什麼基礎才能了解及因應現代經濟?

 

29歲便成為哈佛歷史上最年輕終身教授之一的曼昆,對各種年齡的學生提出下列5項忠告:

 

     1.學習一些經濟學。曼昆指出,因為他在哈佛大學教授經濟學概論,所以這項忠告多少是想保住他的飯碗,但他有更深層的用心。

 

     偉大的經濟學家馬歇爾(Alfred Marshall)對於經濟學的詮釋是「研究處理人生日常商業的人類」。當學生離開校園後,「人生日常商業」將成為他們最迫切的顧慮。萬一現今頹圮的經濟淪為失落的10年,如同一些經濟學家所擔憂的,學生們就更需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這時,最好的莫過於經濟學概論的課程。學生們可以了解吹襲他們的旋風的成因,這項課程亦可讓學生培養出嚴格的分析技能,日後在許多工作都十分實用。學生們亦能成為優良公民,足以評斷不同政黨的說詞。

 

     至於那些早已大學畢業的人,曼昆教授認為讀書永遠不嫌遲。買本經濟學教科書從頭讀起,你將發現自己受益匪淺。

 

     那些不相信經濟學的人,更需要研讀它。正如經濟學家羅賓森(Joan Robinson)所說,研讀經濟學的一大目的就是不要被經濟學家給騙了。

 

     2.學習一些統計學。曼昆教授批評說,美國高中數學課程花太多時間在傳統題材,像是歐幾里德幾何學和三角。對一般人來說,這些課程是很好的智能訓練,但在日常生活一點也不實用。學生們最好能夠學習更多機率和統計學。

 

     電腦時代,每個人都擁有大量資料。但是,擁有資料與解析資料是兩回事。學生們應當學會分析數據。曼昆教授建議,在美國高中修改課程之前,所有大學生都要選修1門以上的統計學課程。

 

     3.學習一些金融學。在社會福利與退休金計畫狀況百出之下,美國人必須規畫未來的理財,但卻不一定能夠勝任。許多人都要上大學了,還搞不清楚股票和債券、它們有什麼風險和報酬,以及如何管理風險。不論是安隆或雷曼兄弟,許多公司員工的身家財產都被套牢在一支股票,因為他們沒有遵守最基本的理財原則──分散投資以降低風險。

 

     4.學習一些心理學。經濟學家總愛假設人類是理性的。意思是指,人類理應竭盡所能去達成他們的目標。可是,這不過是審視人類行為的方法之一。心理學有助於矯正傳統經濟學的極端,看出人類理性的瑕疵,包括你自己的。

 

     曼昆教授表示,他在大學時從未上過心理學,一直引以為憾。數年前,他去旁聽心智科學領導人物、麻省理工學院平克教授(Steven Pinker)的心理學概論課程。作者指出,雖然他不確定自己是否因而成為更優秀的經濟學家,但他因而變得更為謙遜,成為一個更理想的人類。

 

     5.忽視你認為應該忽視的忠告。各式各樣的人都對大學新鮮人提出忠告。對此,曼昆教授建議,大一新生不妨用心聆聽,仔細思考,但最後還是要相信你們自己的直覺和熱情。

 

     未來唯一確定的事就是它絕對是不確定的。

 

下一代將塑造他們世代的經濟,如同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與臉書創辦人查克伯格。曼昆教授表示,每年每當他在上第一堂課時看到700張熱切的面孔,總能燃起他對未來的樂觀看法。( 2010-09-07 工商時報 蕭美惠整理)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後健保局應該真的會垮吧?! 有這麼多需要醫療跟使用公用資源的的人,繳健保費跟稅金的青壯年人口卻越來越少. 切記一定要自己多存一點退休金喔~~

 

===============

民國10665歲以上人口14%

 

台灣人口零成長將提前4年在民國111年發生,民國112年開始人口將負成長,人口問題惡化。

經建會委員會議今天討論 99年至149年台灣人口推計。總生育率是指 1位婦女平均一生所生育的子女數,經建會推估民國 149年台灣總生育率會回升至 1.3人。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每2年進行一次人口推估,上一次時間是978月,當時推估台灣在民國115年會出現人口零成長。但近年出生率急速下降,這次經建會推估,台灣人口零成長將提前至民國 111年到來,而民國112 年就會開始出現人口負成長,經建會官員坦言,情況有惡化跡象。

其次,經建會推估指出,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由99年的11%,到106年將快速增加為14%,台灣至此進入國際慣例所稱的「高齡社會」。

預計65歲以上人口會在民國114年再增加為25%,台灣社會即邁入「超高齡社會」,估計至14965歲以上人口比率將高達42%

出生率低、老年人口增加,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扶養問題,經建會推估,台灣每百位工作年齡人口所需負擔的總依賴人口,將在民國104年降至最低點,只有34人,(今年為36人)。

扶養比在50%以下(即2個工作人口養一個依賴人口),是人口紅利時期,工作人口負擔較輕。但經建會推估,台灣人口紅利時期會在 116年結束,即每百位工作年齡人口所需負擔總依賴人口超過50人以上,人口紅利時期關閉,推估台灣於民國 123年後,即邁入人口負債期,屆時工作人口負擔將相當沉重。990816(中央社記者林淑媛台北16日電更新日期:2010/08/16 20:36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證明「愛」跟毒癮一樣

 

想必失戀過的人,都可以了解想要忘記對方,卻好像中了毒一樣戒不掉對方身影的感覺。根據最新研究顯示,戀愛的確是一種癮頭,會讓人像對古柯鹼上癮一樣,難以自拔。

 

根據這期《神經生理學》(Neurophysiology)期刊的研究,對負心人思思戀戀難以忘懷有其生物基礎。大腦對戀愛的渴望,作用機制和對古柯鹼上癮的情況十分相似。

 

研究人員對15個剛失戀的人進行腦部成像檢測,這些人平均年齡在20歲。研究人員讓這些剛失戀的人,觀看會讓人想起破碎戀情的影片,以及不帶任何情緒的影片。這些失戀人在觀看影片的空檔,被要求數數兒以轉移注意力。研究人員發現,在這個時候,腦中情緒部位的血流量明顯變少。

 

除此之外,這些失戀人士腦中的古柯鹼上癮部位,出現活躍現象;而且尼古丁的上癮部位,活動量也有上揚情況。看前愛人的照片時,這些人腦中決策、反映生理痛苦的部位和對對方的執著,也出現增強。

 

拉特格斯大學的生物人類學家海倫‧費舍爾(Helen Fisher),本研究作者之一說:「愛情是一種癮頭。在每件事都很順利時,它異常美妙;但當你無法掌控愛情走向,它就變得苦澀得難以自拔。剛失戀時,你還陷在愛裡,你還是迷戀對方,身心都感到痛苦,但是搞不清楚現在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費舍爾早先的研究顯示,如果你在這段戀情裡甜蜜越濃,分手後的痛苦也越甚。這也像古柯鹼的上癮一樣。她建議,失戀的人轉移注意力,多找朋友出來,發展自己的興趣,寫寫詩或唱唱歌,都可以幫助腦內快樂成分多巴胺分泌,讓你不會那麼痛苦。(新頭殼newtalk 2010.07.14 陳怡潔/編譯報導)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事做比沒事做更快樂

 

台語常說「閒閒無代誌做」表示一個人很空閒,卻沒有事情做。研究顯示,真的沒事做其實是不快樂的,因為只要有事可做,即便是簡單的居家清理工作,讓家裡看起來更乾淨,都能感到快樂。

 

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人員邀請98名學生填寫問卷,第二次填寫問卷間隔15分鐘,當學生填寫完第一份問卷可自行選擇等待,或利用時間將問卷拿到指定地點,接下去再進行第二次有關快樂程度的問卷,結果發現,選擇自行拿問卷出去的學生,比留在原地等待的學生感到更快樂。

 

研究人員克里斯多福表示,由於人類天性傾向懶惰,但當需要做某件事時,希望能有理由或動機,如果這樣,這些人會比一直坐在原地沒事做的人,更容易感到快樂。

 

研究人員發現,實驗時如果2種選項結果發的獎品一致時,有68%的人學生會選擇在原地等待,但當須拿問卷到他處所得到的獎賞有差別時,大多數(約佔59%)會選擇自行走到指定地點領獎勵品,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人類為了「選擇走出去找個理由」的心理作用。

 

稍早另一項研究也指出,機場航廈為了降低旅客等待飛機起飛時間產生不悅,若將各登機門與行李取物處的距離加大,讓旅客可以因此多走路,避免冗長等待時間影響了心情。

 

本次研究同時刊登在《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圖片來源:Katherine Squier/維基百科)【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更新日期:2010/07/30 17:02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的確會上癮 有科學根據

 

想必失戀過的人,都可以了解想要忘記對方,卻好像中了毒一樣戒不掉對方身影的感覺。根據最新研究顯示,戀愛的確是一種癮頭,會讓人像對古柯鹼上癮一樣,難以自拔。

 

根據這期《神經生理學》(Neurophysiology)期刊的研究,對負心人思思戀戀難以忘懷有其生物基礎。大腦對戀愛的渴望,作用機制和對古柯鹼上癮的情況十分相似。

 

研究人員對15個剛失戀的人進行腦部成像檢測,這些人平均年齡在20歲。研究人員讓這些剛失戀的人,觀看會讓人想起破碎戀情的影片,以及不帶任何情緒的影片。這些失戀人在觀看影片的空檔,被要求數數兒以轉移注意力。研究人員發現,在這個時候,腦中情緒部位的血流量明顯變少。

 

除此之外,這些失戀人士腦中的古柯鹼上癮部位,出現活躍現象;而且尼古丁的上癮部位,活動量也有上揚情況。看前愛人的照片時,這些人腦中決策、反映生理痛苦的部位和對對方的執著,也出現增強。

 

拉特格斯大學的生物人類學家海倫‧費舍爾(Helen Fisher),本研究作者之一說:「愛情是一種癮頭。在每件事都很順利時,它異常美妙;但當你無法掌控愛情走向,它就變得苦澀得難以自拔。剛失戀時,你還陷在愛裡,你還是迷戀對方,身心都感到痛苦,但是搞不清楚現在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費舍爾早先的研究顯示,如果你在這段戀情裡甜蜜越濃,分手後的痛苦也越甚。這也像古柯鹼的上癮一樣。她建議,失戀的人轉移注意力,多找朋友出來,發展自己的興趣,寫寫詩或唱唱歌,都可以幫助腦內快樂成分多巴胺分泌,讓你不會那麼痛苦。(新頭殼newtalk 2010.07.14 陳怡潔/編譯報導)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中,你要選哪一個老婆陪你出遠門

 

禪宗故事 】四位老婆

 

世尊在某次法會上說了一個故事:

 

某個富商共討了四位老婆,大老婆聰明伶俐,每天陪在身邊形影不離二老婆貌美如花,是富商搶來的三老婆勤檢持家,每天都將生活瑣事安排好,讓富商的生活安定四老婆辛勤工作,四處奔波,使富商常常忘記她的存在。

 

有一天,富商要出遠門做生意,為怕長途旅行一個人無聊,他決定從四位老婆中帶一位陪自己出遊。

富商把想法告訴了四個老婆,大老婆說:「你自己去吧,我不陪你。」二老婆說:「我又不是心甘情願地當你的老婆,我才不要去呢!」三老婆說:「儘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是我不願受風餐露宿之苦,我只送你到城郊。」四老婆說:「既然我是你的老婆,無論你到哪裡我都跟著你。」於是富商便帶著四老婆開始這趟長途旅行。

 

世尊說:「這個商人是誰呢?其實就是你們自己。」

 

大老婆其實是比喻肉體,死後還是要與自己分開的二老婆是比喻財產,它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三老婆是比喻妻子,活時兩個相依為命,死後還是要分道揚鑣四老婆是比喻自性,人們時常忘記它的存在,但它卻永遠陪伴著自己。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開始協助人類解決極限的問題了~~

 

用想的就能翻書! 向左向右隨你便

 

台灣學生真的很會發明新東西!南台科技大學的師生,就設計了一款只要用腦波意念,就能控制機器手臂翻書的儀器,對於全身上下都癱瘓的病人來說,實在是一大福音。

 

翻左邊還是翻右邊,不用動手、不用講話,機器人就可以幫你做到!南台科技大學的師生,設計出這款全球首創腦波翻書機,讓動彈不得卻愛看書的人,可以輕易翻書。指導教授梁治國:「使用者只要目視螢幕,就能夠測量到腦波。」

 

使用者只要看著螢幕上想要的方向,就能誘發出視覺電位,再藉著這一條條的電線,把信號傳送到處理器當中,經過演算法,下達指令,向左向右悉聽尊便。

 

其實市面上早就有翻書機,但不是使用手指,就是要吹氣去控制,限制了使用方式。指導教授陳世中:「它能控制(第一代),畢竟還是需要動到肢體,包括手指頭,那我們想說,如果能夠用想的就能控制翻書,那會更好。」

 

教授說,只要能夠自行開發,減低一半造價成本,病患就能夠輕易入手,未來還能夠運用在病床上,造福有重度障礙的病患,甚至還能控制家電,成為人類生活上的好幫手!(TVBS更新日期:2009/12/03 13:52 顧守昌)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磁場干擾大腦 道德觀會變

 

干擾大腦運作就能左右一個人的道德觀。29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刊(PNAS)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用磁場干擾右耳後上方的大腦「右顳顱頂交界區」(RTPJ)活動,即可改變受試者的道德判斷。研究人員認為,這樣的影響會對刑事犯罪法帶來衝擊。

 

當人們在思考做出特定行為會產生什麼後果時,右顳顱頂交界區通常會有高度活動。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於是在受測者頭皮上架設磁場,在受試者針對一系列狀況做出道德判斷的同時,以所形成的電流干擾RTPJ部位的活動。其中一個狀況是,一名女子「葛瑞絲」拿一杯標示為「有毒」的咖啡給朋友喝,她在明知咖啡「有毒」的情況下還是拿給朋友喝,但其實咖啡裡只有一般的糖,所以她的朋友喝了沒事。研究人員要受測者針對「葛瑞絲」的行為在道德上可否被接受,從1分的「絕對禁止」到7分的「絕對允許」予以評分。

 

實驗進行兩次,一次是受測者先接受25分鐘的磁脈衝再評分,一次是在評分的同時以短暫磁脈衝進行干擾。結果顯示,兩次干擾都打斷受測者大腦道德判斷機制的運作,受測者比大腦未受干擾的控制組更傾向於認為,這種實際上並未對他人造成傷害的行為,在道德上是可被允許的。

 

報告說,「即使受測者認為像葛瑞絲這樣的行為有傷害他人的意圖,應被禁止,但當右顳顱頂交界區活動受到干擾,受試者的道德判斷轉向『沒造成傷害就沒錯』的心態。」

 

報告作者說,沒有RTPJ作用介入,我們的判斷就「結果導向的成分高於信念導向」,亦即類似幼童般著重是否實際造成傷害;而一般人的日常道德判斷和法律判定依據的不只是行為的結果,也考慮行為背後的意圖,「某些情況即使沒有造成傷害,我們也會認為錯誤,特別是一個人認為他或她這麼做及意圖這麼做會造成傷害時。」(自由時報更新日期:2010/03/31 04:11 )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

------------------------------------

6月大嬰兒 就能辨善惡

 

耶魯大學最新研究指出,兒童最早從6個月大開始,就能做出道德判斷,而這種分辨善惡的能力,更有可能是與生俱來。

 

研究人員讓6個月到1歲大的小嬰兒,觀看幾何圖形繪製的動畫片:一顆畫有眼睛的紅色的球,努力地要爬上山坡,黃色的四方形在後面幫忙推,綠色的三角形卻又把紅球推下山。

 

小嬰兒們依專心程度不同,分別看了614次之後,研究人員要他們從「好人」正方形與「壞人」三角形之中選一個,結果80%的小孩都選會幫忙的正方形。

 

第二部影片中,玩具狗想打開盒子,一隻泰迪熊在旁邊幫牠,另一隻泰迪熊卻坐在盒子上擋路,觀看至少6次之後,孩子又被要求選擇喜歡哪隻熊,結果多數人都選友善的那一隻。

 

而在第三部影片中,一隻玩具貓在跟球玩,兩側分別站了一隻兔子玩偶,貓的球掉到右邊時,右邊的兔子會把球踢回去,不過球跑到左邊時,左邊的兔子會抓起球然後跑走。在這次實驗中,研究人員要1歲大的寶寶從兩隻兔子裡選一隻帶走,結果多數寶寶都選了頑皮的兔子,可見孩子對善良與頑皮也有反應。

 

主持這項研究計畫的心理學教授布魯姆表示,這些研究與佛洛伊德等心理學家認為新生兒就像白紙、沒有道德觀念的理論背道而馳,「越來越多證據支持,某些善惡觀念,可能是骨子裡就有的」。(自由時報更新日期:2010/05/10 04:11 )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S:這些藥僅對有腦部問題的人才有效果 , 藥的成分在食物中其實都能攝取的到 , 正常人沒有必要冒險去刻意吃這種藥. 要攝取的食物有哪些請看文章分類-提升記憶力的飲食.

--------------------------------

競爭壓力大 學生迷上聰明藥

 

一名勤奮的學生夙夜匪懈用功念書,取得了劍橋大學的入學資格。進了大學後,卻因為競爭壓力太大,開始求助於藥物。英國《衛報》報導,近年來,曾讓西方國家政治人物世代興奮迷戀的大麻煙已退燒,最新風潮是教育性用藥,而非娛樂用藥。

 

在劍橋大學修習自然科學洛杰‧派瑞洛是一名國際學生,這代表他父母每年得付2萬英鎊供他讀書,讓他很有壓力。去年暑假,考試前他因為沒時間念書,為了怕被當掉,他買了modafinil興奮劑。

 

治療用藥遭濫用

 

Modafinil是一種被許多學生服用,用來提神的「促進記憶藥物」。這種藥原本用於治療嗜睡症,但現在卻被學生用來對付疲倦。

 

另一種受歡迎的選擇是用做治療注意力缺乏過動症的Ritalin。這兩種藥物都能增加腦中多巴胺的濃度,提高使用者的警覺性和靈敏度。

 

因為這些藥物太受歡迎了,劍橋大學精神病學系臨床神經心理學教授芭芭拉‧莎哈琪安提出警告,這些藥物的使用有「巨大的意涵」,大學必須對此有所行動,她甚至建議可能要對學生做藥物檢測。

 

使用學生高達1/4

 

莎哈琪安去年參加一個探討藥物誤用的醫藥顧問委員會,研究健康人士使用提高認知能力的藥物的問題。一份引述《自然》期刊的美國研究估計,在某些學校裡,有高達25%學生過去曾使用過提神藥物。

 

許多人透過朋友接觸這些藥物,雪佛德哈蘭姆大學藝術系三年級學生勞倫斯‧普瑞斯在某篇期刊論文上,看到對此種藥物的批評,「但是我認為這種藥聽起來很棒。」派瑞洛也是透過媒體發現這種促進記憶的藥物。他覺得「它們似乎是個相當好的主意。」

 

學生們相信藥物讓他們可以做更多的工作。比如需要上台演說或是遇到可怕的宿醉。

 

另一種極端是,劍橋大學的研究生璐西‧梅克皮斯服用後,成為一個極度認真工作的人。她每周服用modafinil 一兩 次。「在讀書、工作和運動交替下,我有一個非常滿的時間表。」她說:「我想做每一件事,但我不想每件事情都只做到平平而已。服用modafinil讓我可以把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

 

所有學生對於藥物效果都心知肚明。「Modafinil增加我讀書的熱情,」派瑞洛說:「它讓我一點都不想懶散。」普瑞斯也同意:「Modafini給了我所缺乏的動力。」而並不缺乏動力的梅克皮斯則服用modafinil讓自己保持警覺。「我只要服用一錠就可以熬夜熬整晚,一點都停不下來。」

 

學生得到藥物的方法各有不同。某些人透過朋友手,多數學生透過網購。派瑞洛說,只要Google它,包括送貨的費用,一顆大約是2英鎊。普瑞斯說,只要簽署一項聲明,表示你不會因為他們在沒有處方籤的情況下賣給你處方藥,而去告發他們,他們就會把藥賣給你。

 

這種方便的程序可能會讓消費者很高興,但卻讓莎拉琪安不悅,「當你規避法令取得這種藥物,你不知道它究竟是什麼,或是你的體質是否適合,這代表你不該服用。」

 

這些促進記憶提神藥物是近來發展沒多久的,莎哈琪安表示,要說這些藥物安全恐怕言之過早。「學生們服用這些藥物真的很令人感到擔心,因為我們並不知道長期來說它們是否是安全的。這些藥物還太新,我們怎麼會知道呢?」

 

除了關切藥物對身體的效用外,還有道德的考量。「我們希望以這樣的方式解決自己的問題嗎?」莎哈琪安說:「有很多可以面對問題的方式,如睡眠和運動。」這些方法不只對身體更好,對心理也是好的。感覺自己達成目標是很棒的,然而服用了一錠藥物,你的自我感覺就不是如此了。

 

變相作弊 看法兩極

 

對那些沒有服用藥物的學生而言,這樣做的人是作弊。

 

莎哈琪安說:「他們感覺服用這些藥物表現會有所不同,那些不想服用藥物的學生因為每個人都在服用,有種被強迫服用的感覺。」

 

但是被控訴竄改遊戲規則的學生卻異口同聲地否認這種說法,「我並沒有在作弊,」梅克皮斯說:「服用一錠藥物和喝一杯咖啡一樣,只是效果更好。」派瑞洛同意說:「我認為這不是作弊,對於那些視力不佳的人來說,記憶沒有任何幫助;你讓視力不佳的人配戴眼鏡,為什麼不能讓那些記憶力不佳的人服用這些藥物?」

 

目前這些服用藥物者的真實狀態尚未被大學所定義,這是莎哈琪安希望趕快公告的部分。「大學需要思考是否希望他們的學生在考試期間服用藥物?大學內部應進行這方面的辯論。我們是否真的在乎這部份?這算不算是一種作弊?我們希望社會走向這樣的道路嗎?」

 

劍橋大學教育公關秘書約翰‧瑞里森教授表示,大學不贊成任何非醫療用途的藥物服用,大學聯盟的福利官員表示也關切藥物使用問題。這些獲得「英國大學」校長團體的迴響,他們表示,對於「學生服用沒有處方籤的藥物表示沉重關切,」因為這對學生造成了健康的風險。他們建議學生尋求大學諮商單位或醫師協助。(台灣立報更新日期:2010/04/22 00:07 成怡夏 ) 【編譯成怡夏綜合外電報導】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研究:防癌飲食

 

醫學研究:日吃5蔬果 降低罹癌效果有限

 

根據一項對50萬名歐洲民眾進行的醫學研究,每天吃5蔬果對降低罹患癌症效果有限,預估只能減少2.5%的罹癌機率;這個結果和之前其它研究宣稱的50%降癌效果,有很大差距。

 

不過研究人員強調,多吃水果和蔬菜仍對健康很有幫助。

 

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人每天至少應食用5份蔬果,以預防癌症和慢性疾病2003年,英國政府以此為公共健康宣導重點。

 

紐約西奈山醫學院(Mount Sinai School ofMedicine)的研究小組,對歐洲10個國家進行調查,他們將受訪者的生活型態,諸如吸菸、運動等都考慮在內,發現蔬果的進食量與減少罹患癌症的關連性微弱。

 

研究人員說,最好的情況是,每天2份蔬果,男性罹癌的機率可降低2.6%,女性則可降低2.3%

 

在發表於「全國癌症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這篇研究報告,研究人員指出,他們不能排除那些食用較多蔬果的民眾,生活方式較健康,因此他們罹癌的機率也較低。

 

哈佛大學教授魏勒特(Walter Willet)在同期發表的文章指出,雖然吃蔬果無法大幅降低罹患癌症,但是部分蔬果裡含的成份仍有很重要的預防癌症效果。

 

例如番茄裡的茄紅素(lycopene)有助預防攝護腺癌,花椰菜的成份也可以預防大腸癌。990407(中央社更新日期:2010/04/07 19:31 )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7日專電)

 

吃綜合維他命 乳房容易長腫瘤?

 

瑞典研究發現,婦女固定服用綜合維他命,乳房比較容易長腫瘤。

 

瑞典「卡洛琳卡」研究院花了十年時間,追蹤三萬五千名中老年婦女的健康狀況。結果發現每天都吞一顆綜合維他命的婦女,得到腫瘤的機會比不吃的人高了兩成。不過,他們強調,長腫瘤應該跟維他命的關係不大。

 

研究人員說,會吃維他命的人多半是生活不正常的人。為了補充養分才吃藥。因此,他們懷疑,腫瘤發生率高還是跟生活習慣有關。不過,他們也擔心,綜合維他命會增加胸部組織,刺激腫瘤生長。(中廣新聞網更新日期:2010/04/06 15:05)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人新主流-家,變了

 

家庭,擁有愈來愈多面貌,很難對家下一個完全的定義。

 

謝文宜認為,愈來愈多人寧願選擇同居一輩子,不要一張結婚證書,只要男女雙方都同意,這也是一個家。

 

家庭的價值觀和定義都和過去不再相同。

 

面對生兒育女的壓力,女人擁有更多工作的自由權後,還是得在追求自我和「做個好媽媽」間痛苦掙扎。

 

生育高峰期的二十五到二十九歲,嫁做人婦的比例僅三成;四十歲到四十九歲女性,每四人就有一人沒有婚姻束縛,選擇離婚或終生拒婚、懼婚。

 

政府要提高生育率,就要針對孩子設計政策,不要堅持有婚姻的人生孩子才給保障。但不論是政府或社會,顯然還無法接受這樣的觀念。國內在沒有婚姻狀況下所生的孩子,去年約三.六%,歷年平均約四%。

 

兼顧工作與家庭的例子:

 

1.目前擔任亞太市場策略規劃行銷的工作高璐華強調,女人千萬不要覺得有了孩子,就得放棄工作,大可以選擇一家願意照顧員工的好企業。好比說,「有了孩子,我就與老闆溝通,希望不要安排我接任大中華的職務,以免在北京和台北兩地奔波,最後公司也接納了。」

 

2. 雅芳行銷處長的工作。結婚10年,5年級中段班的楊嘉慧剛開始,看到兒子跌倒時第一個找的是褓姆,不是自己,心中也很不是滋味,後來母親提醒她說,每天幫兒子換尿布、洗澡、餵奶,這些都是粗活,「不要用粗工換細工」。

想通之後,每天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我就一定花時間陪兒子說話,或是推著娃娃車到附近散步,讓兒子每天看到媽媽回家,就知道快樂的時間到了,腦海中記的都是這些黃金片刻golden moment(作者:李筑音  出處:Cheers 59 2010/03)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人要」的大學與大學生

 

曾幾何時,大學與大學生成了燙手山芋。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私立大學連捐給國家,國家都不要。

 

今年起,由立德大學開始被合併,「我的大學不見了」將成為百萬大專生,及家庭得面對的新議題。將進一步演變為台灣「大學教育不見了」的嚴重扭曲。

 

後段班的大學學生少,彼此刺激不夠,與外界互動少,所以很容易變得沒有危機意識。沒有社團動手實作,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也較缺乏。

 

資源分散,為求生存,教育品質很難堅持,傳統師生關係正遭到嚴重挑戰。

 

一位台大畢業的法律系教授指出,他原想效法老師,每學期當掉三分之一學生,讓學生好好讀書,但學校卻出面阻止。原因是教育部對招生總額控管,如果當太多,重修生佔名額。而新生繳全額學費,重修生只繳學分費。

 

法律系是畢業生失業率最高的科系之一。為了幫學生考司法官與律師,東吳大學十年前開始幫學生辦模擬考。

 

一間北部私立綜合大學法律系也討論,為了協助學生考試,要不要像補習班一樣,幫學生蒐集考古題。「我們的畢業生一定考不上律師、司法官,所以我都很鼓勵學生去考高普考。我學期中、末考試就從裡面出題,」這位助理教授說。

 

這種扭曲的高教生態,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少子化只會愈來愈扭曲。

 

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強調:「大學未來的議題就是轉型與退場。不該分公立或私立,不是績效或辦學不好的問題,而是供需根本不平衡。」

 

大學生失業問題,凸顯了台灣高等教育扭曲的現實。緩慢而牛步的退場機制,會不會讓高等教育慢性自殺,繼續遺害未來的年輕人,台灣已無可迴避。

 

台灣博士班的問題,恐怕比大學生更嚴重。

 

台灣十年成長三倍的博士班畢業生,未來因缺乏固定的教職,變成「流浪教授」。因為教職缺乏保障,大學教授動輒被逼退、取代,根本失去探索學問的自由度,「大學這樣玩,就玩完了。」

 

就算大學不倒,每年將有二千八百位(約五成)博士畢業生找不到教職。

 

台大社會系近期學會研究成果:二一七年,保守估計,台灣光社會系將有一八位博士生找不到教職。這些庫存博士要消化二十年,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因為我們沒有把在歐洲念書的人計入。而且未來每一年還會有新的博士畢業生。

 

從數字看,台灣博士班這十五年人數成長了三倍,現在在學人數有三萬人。如果以博士班平均得念六年來計算,台灣每年會有五千位博士畢業生,在未來會進入職場。

 

以日本來比較,日本總人口數約為台灣五倍,但一年博士畢業生也只有兩千五百人。

 

博士生很多,好處是台灣水準很高,因此IMD評比裡,台灣人力素質很高。但壞的一面是浪費,台灣的教授一個人指導的學生多,很難充分的指導。以往,念博士班成本比較低,因為學費低,又有獎助學金。現在博士班學費也不低,很多博士生得花時間打工,怎麼把書念好?

 

台灣各大學廣招博士生,真的是為了學生嗎?還是根本是為了爭取教育部經費?

 

碩博士生點數比較多,老師為了讓自己開課與評鑑時,有足夠的點數而已。大學教授是否已經變成既得利益者?講好聽一點是造育英才;講難聽一點,我們以後可能會被罵,是踩在學生身上,在享受資源。

 

現在科學園區都在用派遣人力了,未來,如果有這麼多漂流的博士,大學難保不會用派遣教師。台灣的大學這樣玩,就被玩完了(摘錄自天下雜誌 作者:陳一姍 444 2010/04)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