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台灣要靠生小孩

 

先是台北市,過去六年內,幼托機構從一千家,到現在僅剩四百多家。

 

未來三年,全台國中小學要減招一千多班,學校周邊商店服務業,面臨經營危機。

 

四年後,台灣人口出現負成長

 

錄取率逼近百分之百的大學,十年內將倒閉三分之一

 

之後,房市供過於求,內需市場乏人問津,大部份的公共建設,淪為人煙稀少的蚊子館。

 

最後,每一個青壯年勞動人口,要扶養一.五個退休又無收入的老人。

 

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系教授陳寬政計算,如果按照內政部人口政策白皮書的目標,台灣婦女生育率在二一五年,要回到OECD國家平均一.六的標準(台灣目前為一.二),這就表示,每年要多生十萬個嬰兒。

 

在未來五年內,總共要新生一百五十萬個嬰兒,才養得起沉重的未來。

 

搶救生育率之外,實質薪所得停滯、貧窮等長期困擾台灣社會的難題,關鍵之鑰,都在於解決婦女的困境。

 

婦女大量加入勞動市場,她面臨家庭、工作與薪資的種種不平衡待遇,都牽動台灣最根本的核心問題。

 

既然,生育率低嚴重衝擊台灣的經濟、財政和競爭力,而解決生育的關鍵,又在幫解決婦女困境,有哪些政策,是讓婦女在未來五年「願意生、養得起」一百五十萬新生兒的鼓勵?

 

【首先,增加公立托育機構】

 

台灣公托機構數量僅私托機構的九分之一,私立收費又比公立多出三倍以上,很多受薪婦女擠不進公托,又負擔不起私托。學者曾經建議,目前很多小學招生不足,可利用閒置教室,改辦公立托兒所。

 

【其次,大學設置家庭宿舍】

 

婦女生育力從十五歲開始進入高峰,三十歲後走下坡。偏偏這個階段的婦女,大部份還在校園讀書。研究人口學的台大農化系副教授陳玉華建議,大學可以仿效國外大學,設置家庭宿舍,因應在學婦女婚育的需求。

 

【第三,將提高生育率視為施政優先重點,幼教經費必須再提高】

 

教育部一年花在幼教的經費,不過十三億,只佔教育部經費的百分之一。另一方面,台灣家庭愈來愈多元,政府發放幼兒津貼,應該直接補助嬰幼兒,而非補助家庭。法國就是採取直接補助嬰兒的政策,生育率從一.二,大幅提升到一.九。

 

ECFA簽不簽?重要。

 

健保漲不漲?重要。

 

五都選舉贏不贏?重要。

 

但解決女人生育、就業、家務勞動、所得偏低的困境,創造一個對婦女公平、對小孩友善的環境,對台灣未來長遠發展,顯然更關鍵。更何況,做這些事,不至於出現朝野荒謬對立,最後落得一事無成吧?(摘錄自天下雜誌更新日期:2010/04/06 15:53 文/蕭富元 )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績效管理3減法:要管得好,先要管得少

 

要提高管理績效,一般的經理人會怎麼做?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事必躬親、緊迫盯人。《管最少的老闆生意做最大》一書,從大腦科學角度,解析人類邏輯思考,提出「管得少,才叫管得好」論點,顛覆普遍的管理認知。

 

想要管得少,還能管得好,可以參考以下3點要訣:

1.不要相信獎賞與懲罰的效果:在一項實驗中,兩組孩童都被交付解開謎題的任務。其中一組被告知,若成功解開謎題將獲得獎賞,結果大大拉長他們解題的時間;而且一旦停止給予獎賞,他們再也無意解題。反觀另一組孩童,則是從頭到尾都保持相同的解題熱忱。

 

在另一項實驗裡,兩組孩童均被告誡不得觸碰房間裡的玩具,其中一組受到嚴厲恐嚇。結果顯示,受恐嚇的一組玩玩具的意願,竟比另一組高上許多,證明在缺乏令人信服的理由下,懲罰反而會讓人更渴望做某件事。

 

獎勵和懲罰,都是外在動機,我們會為了獎勵而努力、為了不受罰而避免做某些事。實驗顯示,外在動機會影響人固有的內在動機。如同第一項實驗,當孩童為了獎賞而解題時,獎賞的有無將大大影響他們解題的動機。

 

至於管理者如果想禁止某些行為,應記取第二項實驗的教訓,避免恫嚇或懲罰,先給予獎賞再撤回,或許會是較好的做法。

 

2.以「問」代「教」,讓員工承擔責任:一般的管理關係,大多是「貓捉老鼠」的遊戲:管理者設定目標、糾正行為,員工則因為無須負擔責任,而失去完成目標、改正言行的動力。 (摘自經理人雜誌2010/03/09 )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怎樣的行為稱得上是怪獸家長?

 

你覺得怎樣的行為,馬上會讓你想到「怪獸家長」這個詞?

 

總投票數:6992

 

1.我的小孩永遠是對的

 

34.5%

2410

 

2.過度保護、把老師當褓姆

 

6%

418

 

3.緊迫盯人、事事都問

 

7.2%

503

 

4.強力干涉教學方式

 

7.3%

511

 

5.不准老師體罰責罵小孩

 

2.5%

172

 

6.一天到晚找老師「溝通」

 

7.1%

496

 

7.教好小孩全是老師的責任

 

4.6%

324

 

8.要其他家長配合自己

 

4.9%

346

 

9.自以為是、態度高傲

 

18.6%

1302

 

10.只管成績、其他都不重要

 

7.3%

510

 

( Yahoo!奇摩新聞)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保DRG新制上路,小心健康險保費白花了!

 

與舊的健保給付制度相比,之前的給付方式是「用多少錢治病?就付多少錢」,而新的DRG制則是「看什麼病?就付多少錢」。也就是說,每一種疾病狀況都只有一種最高給付金額,醫院讓病患住院越長,並不能領取更多的給付。

 

根據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李友專之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的預估,現在台灣醫療院所平均住院天數是9天,DRG制度實施之後,很可能會縮短到只剩下4天的時間。

 

正因為健保新制對民眾的醫療權益及費用支出將產生重大影響,不論是買過健康險,或是準備買健康險的民眾,都必須有一套正確認識,以及迴異於以往的因應策略才是。

 

日額型住院醫療險首當其衝

 

首先,新制會降低民眾平均住院天數,而絕大多數健康險的給付前提在於「有住院事實」。因此,過去買的日額型住院醫療險,將是新制下影響最大的一類保單。

 

因為這類保單還是以「住院」為理賠前提,在健保新制住院天數縮水之下,保戶想像過去一樣透過商業保險來彌補一定金額的損失,效果將會大打折扣一番。

 

更糟糕的是,通常健康險多半沒有保單價值,除非是一年一約的定期險種,否則,保戶將面「繼續繳費會吃虧很大」、「無法轉換成其他險種」與「停繳後,之前的保費等於有去無回」等等騎虎難下的局面。

 

至於新制下較不受影響的健康險,主要是採取「一次性給付」的險種,例如「罹病就一次給付」的重大疾病險與少數癌症險,因為給付的前提不在「住院天數」,而在「罹病與否」。另一個不受影響的保單,則是長期看護險與失能險等等不以「住院」為給付條件前提的保單。

 

一、已經購買健康險的民眾:如果原本買的日額型醫療險,是一年一繳的定期險種,可以考慮轉成保費比較便宜的實支實付型保單。但有些保險公司賣的實支實付型保單,其實是保費較貴的「(日額給付或實支實付)二擇一」的險種,在購買之前一定要問清楚。

 

假設原本買的是有保單價值的終身醫療險或還本型醫療險,倘若只差個幾年就繳完保費,仍值得考慮續繳到期滿為止。如果才剛開始繳費沒多久,或是覺得保費負擔較重,則可以將部分或全部保費,轉買其他「實支實付型」,或是「一次給付」性質的保單。

 

二、準備買健康險的民眾:儘量以「非住院才會理賠」的保單為主,例如給付項目有「門診手術」,或「住院或罹患疾病採一次或分期給付」,而應該避免購買「住院一天給付一定金額」的「日額給付型」住院醫療險(不論是終身型、定期型或還本型都一樣)。

 

事實上,保戶應該藉此機會學到:買保險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彌補費用的損失。此外,保險真的不是「買越多,買越貴就越好」,而是能夠「用最少的錢,買到最佳的保障」。( 2010/01/21 12:11 作者 :李雪雯 )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讓你賺2.6倍薪水

 

親愛的XXX
我們將會根據您對以下問題的回覆進一步篩選,並安排面試。

1.
針對一個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的現有產品,提出缺陷和產品建議。

2.
根據你的興趣,設計一個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領域內的新產品。

建議格式:描述問題/需求、解決方案、提供案例、市場與競爭、獲利模式。」

 

這是創新工場總裁李開復在兩岸徵才時出的考題。李開復在找的人才,也是GoogleIBM7-ELEVEN、台積電、永豐金、陽明海運等各大企業渴求的人才(考題詳見82 頁)。海嘯後,許多企業經營者都感受到新世界正在重組,新經濟迫切需要的是可以協助組織創新的人才。

 

如果仔細研究李開復的兩個命題,主要在測驗應徵者是否具有看見「問題背後的問題」(QBQThe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的能力,不論是提出對現有產品的缺陷和建議,或是設計新產品,都需要先定義真正的問題、需求、市場與競爭分析,發現真命題之後,才能提出正確的解決方案、獲利模式,這就是創新的過程。

 

職場,也是QBQ 的創新歷程,你是否也懂得用QBQ的方法,盤點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事實上,海嘯後,不只全球,台灣與對岸的產業結構正面臨關鍵的「二次創新期」。

如果你以為台灣科技產業是全球代工龍頭,中國是不可取代的世界工廠,就能免於威脅,那就錯了!過去,台灣透過OEMODM 的製造模式,成功立足全球市場,但是這種只停留在Cost Down(削減成本)的製造業思維,當產業進入微利時代,幾乎無成本可減情況下,「泡沫化已經發生在OEMODM身上,」橙果創辦人蔣友柏指出,否則不會發生華碩品牌與代工分家,奇美賣給鴻海,鴻海靠併購求生存。「台灣要跳脫製造思維,才能遠離價格戰的泥淖,」國內管理學泰斗、元智大學講座教授許士軍說。

 

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過去依靠低廉勞動成本,創造高經濟成長率的時代顯然也已成過去式,「中國的製造黃金10 年(從1998 年到2008 年)已經結束了,」北大中國企業研究室主任吳曉波形容。現在,中國面臨成本拉升、反傾銷和能源緊缺的三大壓力,產業必須加速創新升級。「大陸得從山寨的初級創新,進入自主創新,」政大科管所教授李仁芳說。

 

經濟學者薩繆爾森(Samuelson)的理論,愈自由流通的兩個市場,工資會愈接近,而且高工資國家會面對工資下降的壓力,某種角度來說,對高工資的台灣是相當大的薪資威脅;但是若深入用QBQ 分析,從企業二次創新需才的角度來看,兩岸的工作機會反而是均等的,甚至以台灣過去20 年在製造業創新上累積的能力,台灣人才在人資眼中,現在還有某種程度的優勢。

 

所以,面對ECFA 對自己的影響,真正要問的問題是:我是否是創新人才?我具備足夠的創新能力嗎?而不是搞錯命題,陷入該不該西進的抉擇。「重點不是西進,而是你的能力,」藝珂人事顧問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陳玉芬直言。

 

腦力一直是台灣的優勢。《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作者佛里曼指出,台灣雖然沒有豐富資源,卻擁有最重要的再生能源──人民的腦力,因而能累積全球第四高外匯存底。因此,台灣可以善用腦力優勢,創造高附加價值的服務。

 

在經濟發展上,台灣已從製造業進入七成的服務業比重,各行各業都開始勇於創新。

 

你只要做對一件事,就是讓自己成為有點子的創新人才,自己迅速加值,繼續賺2.6 倍(以上)的薪水。( 摘錄自30雜誌 2010/03/08 )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