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著嗎?研究:睡前拒接收「人工光線」

古時候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現代人似乎可以24小時都不睡覺,晚上到處都是不夜城;而科學家也針對現代人的睡眠習慣提出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科技發達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們的睡眠習慣,若在睡眠前1個小時將所有電子產品關機,將有助於改善我們的睡眠品質。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10個人當中有9個人表示,他們在睡前的1個小時有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無論是電視、電腦還是手機,不過專家對此表示,此舉會破壞睡眠模式。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教授查爾斯(Charles Czeisler)表示,太陽下山後到睡覺前,從電視、電腦螢幕散發出的「人工光線」會影響我們的身體機能,過度刺激大腦,壓抑「褪黑激素」的分泌,而這褪黑激素就是幫助我們睡眠的賀爾蒙。一旦褪黑激素被壓抑,我們也就不再「昏昏欲睡」,睡眠時間也被往後延。

根據美國睡眠協會(U.S.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調查指出,最不適宜在睡前做的活動為打電動、使用手機以及上網;年輕人在半夜因電話、簡訊、電子郵件而被中斷睡眠的情況也時有耳聞,而對孩童來說,在睡前需要冷靜及放鬆,而不是沉迷在「枕邊電玩」當中。(今日新聞網記者鮑蓉蓉/編譯 2011/3/7)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

------

史丹佛發現光照可排憂解悶

根據統計顯示,全球約有1/4的人有容易焦慮、緊張的困擾。如今美國科學家找到了「腦部焦慮區塊」,也就是控管緊張情緒的主線,可望藉由「光」來幫助人體紓解心理壓力,並間接消除心悸、胃痛等生理不良反應。

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團隊研究發現,老鼠生性害怕處於寬廣、開放式的空間。在被特定光線照射後,它們會變得非常活躍,喜歡四處亂竄、探索新地域,但在改變光線電路頻率後,老鼠們的活動速度開始降低,又變得愈鬱寡歡。

對此,科學家表示,目前已發現對「光」有反應的大腦區塊,更可望藉由光線照射讓人體消去焦慮感,變得無憂無慮。但報導並未強調「光」的種類、來源或射入方式,未來將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今日新聞網2011/3/11)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

--------------

睡眠不足或過多都傷腦?

美國學術期刊「睡眠」雜誌刊登最新研究報告稱,中年人最理想的睡眠時間是每晚7小時,睡眠不足或睡眠過多都可能導致大腦退化,引發認知能力下降。

新華社報導,根據報告的定義,睡眠不足是指每天睡眠不到6小時;睡眠過多是指每天睡眠超過8小時。

這項研究是由英國倫敦大學研究人員完成,研究涉及5431名35至55歲之間的中年男女。研究步驟是,1997年至1999年間,研究人員向被調查對象詢問他們在一週內每晚平均睡眠時間;在2003年至2004年間,研究人員詢問同樣的問題,並對比被調查對象在這兩個時間段出現的睡眠時間變化;接著研究人員對被調查對象進行6項認知能力測試。

結果發現,每晚睡眠7小時的中年男女在所有認知能力測試中得分最高,其次是每晚睡眠6小時的中年男女。一旦被調查對象每晚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或超過8小時,認知測試成績就比較差。

研究指出,睡眠過少或過多所引起的認知能力退化,相當於比實際年齡老了4至7歲。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結論不受其他與認知能力有關的因素影響,如健康狀況、家族病史和教育程度等。

研究人員解釋說,人體各項生物功能需透過睡眠調整,充足的睡眠可以養精蓄銳;相反的,睡眠不足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誘發多種疾病,並加速大腦老化。至於睡眠超過8小時為何認知能力下降,目前原因還不清楚。(中央社2011/5/2)

ESI 廣翰思惟國際教育機構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