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材施教的潛能開發~最近新聞有感

這個畫面讓我想到最近的新聞 ~~
膽小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0GKjAcYQcE&feature=player_embedded

 

上週新聞講到某家心智潛能開發機構的爭議,幾位關心教育的朋友寄了一些相關內容給我看,從這些內容看起來,這家潛能開發公司的確是有點怪,我說很奇怪的是這家公司怎麼把原本應該是訓練成年人的方法,拿來訓練小孩子。光從這一點來看,我也不認為這家公司的教學有多專業,或是有多正常,因為最基本的「因材施教」都沒有做到。

 

很多學生來問我對這家潛能開發公司的看法,我本來不想要在這個新聞熱頭上跟著炒新聞,因為現在亂七八糟的新聞實在太多了,評論多了,人也會變得負面思考起來。

 

本來朋友還跟我說這件事情應該會影響到那些正派經營的潛能開發公司吧?我是很樂觀的認為,這種新聞事件,把壞份子揪出來,短時間內對好公司雖然會有影響,但是長期來看,能因此留下好公司這也是一種好事。

 

倒是看到很多記者拼命去採訪腦神經學家-洪蘭,洪蘭也一貫秉持直言不諱的態度,一樣大肆批評了坊間機構教育方法(新聞本文請見本文之末)。洪蘭是以前的教育部長曾志朗的老婆,雖然他不斷的批評了學習體制外的教育,但是洪蘭怎麼沒有想想是因為學校體制內的教育一樣是讓家長憂心,才會讓家長拼命往學校外尋求能幫助孩子的管道。

 

根據以前的主播戴忠仁在news98電台採訪洪蘭後告訴我的內容,洪蘭的小孩以前也不能適應台灣的教育,後來也是送出國去念書。從這點來看,台灣話說的對:「自己的孩子難教」。每個人都是當了父母後才開始學習怎樣教育孩子的。

 

今天連李家同都上新聞去批評這件新聞事件了(附於本文之末),讓我覺得這件事情還真是有趣,明明一看就知道是有問題的新聞,怎麼還需要動用這些所謂的「專家」來奉勸家長呢?

 

台灣的小孩是有糟糕到讓這些家長急瘋了?還是真的家長都被催眠了?還是台灣的家長太懶惰,都只想把小孩的問題丟給別人去處理?

 

電腦跟電視對小孩子的視力有損害,像是前陣子的新聞澳洲政府打算擬訂「2歲以下的孩童不能看電視」這件事情是對的,但是又有多少家長做到這點呢?很多的教育業者製播影音光碟,不就是要幫助父母把小孩子丟給電視機或是電腦去教育嗎?

 

我在大陸的幼稚園看到西方國家的家長都讓幼兒上半天班,他們覺得讓小孩上整天班對發育發展有不良影響。

 

但中國的家長都讓幼兒上全天班,好像不上課就會輸人家似的。等到了小學,一樣的觀念又來了,同學去了補習,我們家的小孩不補好像就會輸人家似的。

 

當孩子剛出生時,家長都只有一個唯一的希望:孩子健康快樂長大。

 

當孩子上學後,家長卻用各種方式,送去補才藝、要求學校的成績、讓孩子無法健康快樂長大。這是中國家長(台灣也一樣)的人性。

 

我在大陸看到很多家長拼命讓小孩補習奧數(奧林匹克數學,分很多階級,有些題目是高中生的數學題),那時我就想,這些小學生就提早學國中的解題方法,那樣叫做對小孩好嗎?

 

還有國中生的回家作業裏開始做高中生的數學題,這種提早先學的效果,能說是提升了這個孩子的數學能力嗎?等到大家都學到高中時,還不是大家都會了,這個小孩有比其他高中同學強嗎?

 

我在大陸也看到了中小學生回家作業拼命做數學題,同類型的題目要做個20幾題,做到那種不用思考,都能把解題步驟背起來,因為考卷上的題目很多就是要比速度才寫的完。

 

但是我看到幾個台灣太太,也被這種補習奧數就是對小孩數學能力開發的風氣洗腦了。

 

老祖先不也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晚學的人不一定就會比較差啊!看樣子,有了小孩,就會落入教育謎團中,看不清楚。

 

我看到了台灣與大陸家長有一種瘋狂的地方 : 要求小孩做出大人的能力。(如果小孩能做到,就追捧他是聰明或是天才!)

 

成功的定義到底是甚麼?李家同在新聞中講的「成功」定義有點偏頗,但或許這就是一般家長定義的成功。

(本文作者:台灣學習力訓練師Monica胡雅茹,本文受國際法保護。)

================

洪蘭:潛能開發 沒這回事【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2009/10/262009/10/26 聯合報】

 

「根本沒有潛能開發這回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指出,惡魔式的訓練方法絕對不正確,小孩若長期恐懼,神經反而會萎縮;她也說,坊間流行採智商測驗(IQ Test)、皮紋檢測來測孩子的智能、性向也不準。

 

洪蘭昨天在教育部補助發展一流大學的成果展中,以「教出優秀人才─從認知神經科學談起」為題發表演講;她認為,給小孩的學習刺激太多或太少都不好,但台灣顯然是「太多」了,希望台灣家長別急著要小孩吞火,要有耐心等待小孩成熟,到時就會水到渠成。

 

洪蘭指出,很多潛能開發業者都說,我們只用了大腦的百分之十,另外沒有用到的百分之九十要靠「潛能開發」,但這種說法並不正確。以在地震中被土石掩埋的孩子為例,短短五天沒用眼睛視物,視覺皮質馬上就會被觸覺、聽覺皮質拿去用了。

 

「人的大腦是用進廢退,需要終身學習!」洪蘭說,「別輸在起跑點」觀念也是錯的。

 

洪蘭並指出,智商測驗受到文化因素的影響很大,不夠準確,也不利於文化刺激較少地區的孩子;且當初發展的目的,是在篩出不能閱讀的孩子,而不能藉此挑選出菁英。

 

洪蘭也反對補習式的反覆練習,並且以三個不同容量水瓶的裝水實驗說明,重複套用公式的孩子,會喪失思考的能力;反而是第一次參與實驗的孩子,可以自己想出最簡單的解法。

 

優秀人才到底該如何教出來?洪蘭花了很多時間談品德及閱讀。她建議家長,教品德最好的方法,就是「身教重於言教」,如走路走得到的地方,就不要浪費錢坐計程車。

 

至於閱讀,洪蘭則推薦「親子共讀」,「抱著孩子讀一本書,會讓孩子喜歡上閱讀,覺得閱讀很好玩、溫暖,還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錄音帶是不能取代母親的。」

================

望子成龍,子不成龍【李家同/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新竹市)】2009/10/282009/10/28 聯合報】

 

最近,我們國家發生了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有一些望子成龍的家長,將孩子送進了一家號稱可以幫助孩子心智開發的補習班,這個補習班居然叫孩子吞火,鬧成了社會新聞。除了這則新聞以外,我們又發現很多家長帶孩子去檢測皮紋,在我看來,這等於看手相,可以說是可笑之至,但為什麼有這麼多家長信這些玩意兒?還不又是希望看到自己孩子將來能夠非常地出人頭地。

 

這種望子成龍的想法,並非只有台灣才有,大陸的孩子一樣可憐,因為一大堆的小孩子被迫去解一些數學上的難題,這些都是奧林匹亞的數學題目,昨天聯合報公布了一個難題,你如果是小學生,你一定不會,但你如果學過代數,又一定會。我看了這個題目以後,利用代數,一下就解出來了。為什麼我們要如此地折磨孩子呢?為什麼不等孩子學會代數再給他這個題目呢?我們不是希望孩子有信心嗎?給小學生這種題目,有點像叫高中生發明微積分。

 

大陸這種給小孩子難題做的事情終於成了大新聞,也迫使成都政府嚴禁奧數。我們這裡也許情形沒有那麼嚴重,但是我就看到好多小學生完全不會做的數學題目。對於絕大多數的小學生而言,這種題目的唯一作用是使他們害怕數學。

 

大家不要以為美國家長不會如此地望子成龍,美國人也有很多的家長渴望自己的孩子聰明。迪士尼公司因此推出了「小小愛因斯坦」系列的DVD,專門給三歲以下的孩子看,在二○○七年,一位華盛頓大學的教授做了研究,發現太小年紀就看電視,學習能力反而會降低。有一個在波士頓的團體正準備對迪士尼公司提出訴訟,迪士尼公司也宣布對購買這些DVD的家庭退錢。

 

我們家長和老師,都不該對孩子們期望過高,我們只要孩子們在功課上有基本的能力,就應該心滿意足矣。對孩子有太高的期望,絕對害了孩子,即使他很聰明,也可能因為過高的壓力反而失去了信心。

 

不知何故,我們對「成功」看得太重了,坊間充滿了如何成功的書,也難怪家長們個個摩拳擦掌,要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下一個比爾蓋玆或下一個郭台銘。要到達這個境界,必須從小就開發他的心智。難怪有的孩子要被迫吞火,有的要被迫做數學難題,更有些小嬰兒從小就被迫讀英文詩。

 

望子成龍,是不好的事,家長們都應該知道這一點,因為孩子極可能有一種被扭曲的價值觀。我曾經看過一個小學生,因為國文作業(並非考試)得了八十六分而痛哭不止。後來我終於說服了孩子的家長不要太關心孩子的分數。果真,孩子不會因為分數差一點而痛苦不堪。如果孩子的父母一直希望他必須考到九十分的話,他極可能已放棄唸書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