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篇文章節錄自:商業周刊第 999 期 作者:陳雅玲)

 

另一項重要發現是,學習的主要因素,不在於神經元的數量,而在於個別神經元之間是否產生連結。所以,即便大腦發育完成,神經元數目不再增加,人的學習力還是可以持續提升。亦即二十五歲之後,人類可以藉由學習刺激腦力——也就是腦神經元的連結。

科學家發現,每次我們從事新的學習,就會在神經元的網路中,連接出新的路線。在英國BBC廣播電視公司製作的紀錄片「腦當益壯」(The Human Mind)中,以登山者穿越兩山之間的峽谷為比喻。

以查某個英文生字為例,當第一次訊息傳來,就好比向對岸丟出一個綁著繩索的鋼錨,沿著繩索越過對岸,十分辛苦的連接起神經元之間的小縫隙。

但重複多次之後,神經元連接處(軸突)表面的「髓鞘質」強化了,就像通路已經由繩索變成吊橋,訊息便可快速穿越,看到那個單字就可以不假思索,直接反應。 曾擔任德國《明鏡週刊》科學編輯的柯萊恩(Stefan Klein)博士,在他以神經科學為背景所寫的《不斷幸福論》(大塊出版)書中,比喻腦的發展類似一座花園,花圃裡沒有施肥的植物會逐漸凋零,比較少用到的連結,就會得到較少的神經成長要素,「在動物實驗裡,甚至可以在電子顯微鏡下看見腦內這些不活動的線路漸漸消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