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2007)一等奖

 

抓住21世紀的關鍵能力

者:胡雅茹 (台灣)

本文部分內容已於台灣晨星出版社所出版的“超強學習力訓練法”中發表。

 

一、競爭力與學習的關係

美國統計指出,上班族從二十歲到六十歲退休前,平均將會換5-7個工作或職位,平均一個工作或職位做5-6年;日本「終身雇用制」瓦解,「人力派遣」興起;早在2004年,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宗謀:「一個人離開學校之後,前五年會用到所學的百分之二十,之後就完全沒用到,如果沒有求知的心、學習的習慣、思考的能力很快就會被社會所淘汰」

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彼得聖吉在1994年出版的《第五項修練》一書中所提企業的五項修練,包括追求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參與團隊學習、建立共同願景以及推動系統思考,企業必須建立出「學習型組織」才不致於在行業競爭下被淘汰。「競爭」似乎是我們從小到大最常接觸到的字詞。

過去漁獵、農耕社會,為了溫飽肚子跟猛獸、土地競爭;科舉時代讀書人,為了功名利祿進京趕考,以文字筆墨競爭;現代人依然為了更好的生存條件而競爭,只是競爭的方式多元化了。

競爭力就是我們選擇的能力。競爭力就是我們如何選擇比別人好、比別人快,學習力就是讓我們知道如何去選擇!就算不跟別人競爭,我們也會跟過去的自己競爭,學習就是要讓你具備更佳的選擇能力,這樣的學習才有意義。

學習能力的判定,非指學習效果好不好,亦非學習方式對不對,而是指在學習新知識或是新技能時,個人本身所具備的能力。人人都有學習能力的問題,只是或多或少不一樣;假設人人皆無學習能力問題,那世上應有滿坑滿谷的天才,讓我們這個世界過得更美好,不是嗎?

 

二、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現在的人大多數都知道,人生病是自身抵抗力不足導致疾病上身,是故增強抵抗力是根本之道。於是乎現在是預防醫學的時代,不在於告訴你吃什麼藥才會快又好,而教你怎樣方式增強抵抗力,活的健康又愉悅。

學習力差的孩子,通常也會伴隨其他的問題。今日所見孩子不管是成績不良,或是注意力不集中,或是缺少自信心等行為問題,都是昨日日積月壘的結果,真正的原因通常是發生在更早之前,因為學習能力不佳所造成的。

可惜目前為止,多數教育機構或單位,不管是正統、非正統的,都像傳統醫生一樣,必須等你感冒了,才能幫你治療,給你藥吃。過去哪個醫生能夠讓你的病可以好的更快,那個醫生就是名醫。高速競爭的社會,多數的教育機構都是等我們覺得自己有不足之處,就會對應出一種學習的方法或技巧,就像吃藥ㄧ樣。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英文培訓學校的熱潮了。如果我們自身的學習能力,就很棒的話,那還需要ㄧ再的上英文培訓學校嗎?

 

三、到底要多聰明?到底要多有智慧?

自小到大,舉凡學習快速、學習效果好的人,我們大多數都會說他是一個聰明的人。那什麼樣的標準才是優秀的學習能力呢?先回到字詞本身的涵義,何謂聰明?何謂智慧?

「聰明」一詞,英文中具有相同意義的字彙是smartcleveringeniousintelligence

samrt指的是聰敏的;伶俐的。

clever指的是敏於學習和理解的;機伶的;伶俐的;靈巧的。

ingenious指的是(指人)善於用新的或簡單的方法解決複雜問題的;心靈手巧的;善於發明創造的。

intelligence指的是學習、理解、和推理的能力

「智慧」一詞,英文中具有相同意義的字彙是wisdomwit

wisdom指的是在做決定或判斷時,表現出的經驗和知識;正確的判斷;明智;有鑑識的想法。

wit指的是用措辭、構想等,產生巧妙幽默的能力;悟性;理解力。

由字典解釋得知「聰明」意思在於明察四方;「智慧」意思在於通達事理。

學校成績好的人,既不能說是「聰明」,也不能說是「智慧」,只能說是ㄧ個會考試的人,或是會讀書的人。

家長必須反思一下,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聰明的人?

 

三、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聰明的人?

ㄧ個會讀書的人,是根據課本上寫的標準答案,寫出正確答案。許多的知識,隨著時空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答案。

最明顯的例子是發表地動說的伽利略奠定近代科學實驗的基礎,開創了近代科學文明。在當時社會可是神經病兼邪教份子,需要被處以死刑的。伽利略因為發明望遠鏡,證明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被教會審判終身監禁。朋友及女兒都勸他放棄自己的看法,他說:「即使我改變,也不能阻止地球繞太陽運行的事時啊!現在的我們,每ㄧ個人都知道地球是繞著太陽運行的。科學方面的知識更是日新月異,以前我們在課本上學習到喜馬拉雅山的高度是8848公尺,但是實際上地殼變動,讓喜馬拉雅山每年都會增高。

會思考、會動腦筋想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都是普通平凡,就像愛因斯坦一樣,把愛因斯坦放在現在的學校,可能下課鈴響了,考卷上第一題都還寫不完。因為他不會寫下原本課本上有的答案,反而寫下許多自己心思細膩的觀察及想法,考試成績自然就不理想了。所以聰明的人,常富有觀察力、想像能力、創造力。

經由生活中不斷產生的成功失敗經驗累積與人生閱歷,磨練形成出一種智慧。俱備聰明智慧的人,會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並做出最有利於當下的選擇。

 

四、心態影響能力,能力影響方法,方法影響效率

自古至今,家長永遠都在問一個問題:大家一起學習,為何別人的小孩,學得都很好,我的小孩總是慢人家一步?像這樣的小孩,常常是在他還沒進入小學之前,或是成績還沒開始變差之前,就已經累積了不良的學習習慣的因子,現在看到成績不好是結果。問題的累積通常是在更早之前就已經發生,沒有人去糾正他。

工業成熟發展,生活節奏快,ㄧ切以「快速」為依歸。

效率=成果/時間。過去的學習,常常要求速成,沒有時間讓我們「慢慢理解內容」,因此許多時候我們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來解決。等考完試後,就把內容全數忘光。ㄧ次次考試就這麼應付過去。對於「學習」這件事,我們漸漸習慣於用應付的態度去面對。

學習效果也一樣,許多人看到一些不認識的字詞,就想:啊!才一個不懂而已,跳過去沒什麼關係。常常就在這種心態之下,積累著許多不理解的字詞,而讓我們最後發現,怎麼我們常常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學習,得到的學習成果並不怎麼樣。或是,越學下去就發現越多的不懂,最後就乾脆放棄了。

孩子白天交給學校,放學後交給託管班管教功課,家長多半都不理解自己小孩學習問題發生的原因。家長常以自身看到的外在表象,直接下結論,缺少耐心了解問題背後的問題。於是選擇用更多家教或是測驗卷,希望能搶救學習成績,於是乎學生對於學習越是恐懼。現在孩子因為資訊取得管道多且容易,家長若沿用過去教育方式逼迫孩子學習,常常適得期反。不是有家長從幼兒園開始一直替小孩煩心,就算到孩子長大找工作,家長還是不能放心?

從小到大,我們許多人都在家長殷殷切切的期望中長大,也在這樣的期望中不斷地遭受挫折,所以我們又告訴了自己「我不是天才。」、「我做不到。」「我不能。」、「我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將痛苦的學習過程及不好的學習結果,跟學習本身做連結,畫上等號,漸漸的遇到學習時,我們的潛意識就跳出來告訴自己:我就是學不好、我要很努力才能學得好。

許多人都在這種學習噩夢中長大,只要是跟學習沒有關係的,絕對是興致勃勃。只要是跟學習相關的,馬上就意興闌珊。因為在我們的心中,「學習」這兩個字的意思,跟「痛苦」沒什麼兩樣。成為上班族之後,就發現工作上還是要學習,還是要念書。這種學習上的負面情緒與習慣,如果沒有將之除去,於是學習的惡夢又開始了。

比馬龍效應(Pymalion Effect)1960年哈佛大學的Rosenthal Jacobson進行的學童心理學實驗。首先針對6-12歲的學童進行智力測驗。將學生分成實驗組及對照組,告訴學校老師,實驗組學生智商較高,是資優生。當老師知道學生是資優生後,就用比較難的教材內容來教學,也花更多心力教導他們,對學生的課業成績投入比較多的關心。ㄧ年之後,實驗組的學生在成績及各項表現上都比其他班級學生來的優秀。

事後這兩位教授公佈真正答案,這群實驗組學生,不過是隨機選出的學生而已,並不是真正的資優生,因為老師預期「學生ㄧ定會成功」的心理下,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狀況,也刺激學生的成長。相反的,如果個人從小都否定自己的能力,長大後自然也就難以建立了不起成就。

從這裡可以看出,學習效果好不好,追根溯源是跟我們的學習心態有很大的關係;技巧只是旁枝末節,但是技巧好壞,會影響我們在學習時的心理狀態。

 

五、看總分?還是看單科成績?

從小到大,我們不知要經歷過多少大大小小的考試,中考、高考、研究所考試、公務員考試、證照考試,請問:要考上的話,是要看單科成績,還是看總分?

每次在課堂上問這個問題,都只有一個答案就是:看總分!

再問:請問你有補習數學、物理、化學、英文,任何ㄧ科的人,請舉手!總是會有超過一半的人舉手。

如果只看重最弱的部份,傾全力去照顧它,就算真變成了強項,其他部分反因被犧牲而變弱,學習的總分還是不會提升。

曾在ㄧ篇文章上讀到,現在的人看到地上一塊錢,連彎腰下去撿都嫌麻煩。因為這篇報導,我就多了一份注意力在地上的錢幣上,發覺地上的ㄧ塊錢還真多!如果你是要換新手機的人,你就會發現自己常常會將視線移向周遭人的手機上。要換車的人,就會留意馬路上有沒有自己想要買的那一種車款。

總分決定於各科成績的表現,卻總是將焦點放在最弱的科目上,一直不斷的花時間去加強,短期內並不會看到大幅成長效果,而其他的科目卻因為疏於照顧,成績也沒有進步。然後就覺得更加心慌了,是不是自己不夠用功?是不是自己念書時間不夠多?甚至是不是自己根本就是太笨呢?

因此,我們的心思若是老放在缺點的部份,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缺點這麼多,心情也就會因此而焦慮不安。如果我們懂得找出學習弱點,並持續訓練學習優點,如此方能提升學習總分,我們的學習過程就會愉快多了。

曾有個探險家到美西探險,紮營時當地印地安人跑來對他說:「今天會下雨!」探險家不理他就繼續工作,到了晚上真的下雨了。第二天印地安人又跟他說:「今天會颳大風。」也真的刮了大風。

於是每次印地安人來預測氣象時,探險家就給它10元,聊表心意。天氣也真的就跟印地安人預測的ㄧ樣。探險家相當佩服印地安人的能力。有天,印地安人跑來了,卻什麼也沒說,探險家就問今天的天氣如何?印地安人回答:「我也不知道,我的收音機壞了。」

當你認清學習本質,你就不會再被學習迷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