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沒人要」的大學與大學生

 

曾幾何時,大學與大學生成了燙手山芋。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私立大學連捐給國家,國家都不要。

 

今年起,由立德大學開始被合併,「我的大學不見了」將成為百萬大專生,及家庭得面對的新議題。將進一步演變為台灣「大學教育不見了」的嚴重扭曲。

 

後段班的大學學生少,彼此刺激不夠,與外界互動少,所以很容易變得沒有危機意識。沒有社團動手實作,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也較缺乏。

 

資源分散,為求生存,教育品質很難堅持,傳統師生關係正遭到嚴重挑戰。

 

一位台大畢業的法律系教授指出,他原想效法老師,每學期當掉三分之一學生,讓學生好好讀書,但學校卻出面阻止。原因是教育部對招生總額控管,如果當太多,重修生佔名額。而新生繳全額學費,重修生只繳學分費。

 

法律系是畢業生失業率最高的科系之一。為了幫學生考司法官與律師,東吳大學十年前開始幫學生辦模擬考。

 

一間北部私立綜合大學法律系也討論,為了協助學生考試,要不要像補習班一樣,幫學生蒐集考古題。「我們的畢業生一定考不上律師、司法官,所以我都很鼓勵學生去考高普考。我學期中、末考試就從裡面出題,」這位助理教授說。

 

這種扭曲的高教生態,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少子化只會愈來愈扭曲。

 

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強調:「大學未來的議題就是轉型與退場。不該分公立或私立,不是績效或辦學不好的問題,而是供需根本不平衡。」

 

大學生失業問題,凸顯了台灣高等教育扭曲的現實。緩慢而牛步的退場機制,會不會讓高等教育慢性自殺,繼續遺害未來的年輕人,台灣已無可迴避。

 

台灣博士班的問題,恐怕比大學生更嚴重。

 

台灣十年成長三倍的博士班畢業生,未來因缺乏固定的教職,變成「流浪教授」。因為教職缺乏保障,大學教授動輒被逼退、取代,根本失去探索學問的自由度,「大學這樣玩,就玩完了。」

 

就算大學不倒,每年將有二千八百位(約五成)博士畢業生找不到教職。

 

台大社會系近期學會研究成果:二一七年,保守估計,台灣光社會系將有一八位博士生找不到教職。這些庫存博士要消化二十年,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因為我們沒有把在歐洲念書的人計入。而且未來每一年還會有新的博士畢業生。

 

從數字看,台灣博士班這十五年人數成長了三倍,現在在學人數有三萬人。如果以博士班平均得念六年來計算,台灣每年會有五千位博士畢業生,在未來會進入職場。

 

以日本來比較,日本總人口數約為台灣五倍,但一年博士畢業生也只有兩千五百人。

 

博士生很多,好處是台灣水準很高,因此IMD評比裡,台灣人力素質很高。但壞的一面是浪費,台灣的教授一個人指導的學生多,很難充分的指導。以往,念博士班成本比較低,因為學費低,又有獎助學金。現在博士班學費也不低,很多博士生得花時間打工,怎麼把書念好?

 

台灣各大學廣招博士生,真的是為了學生嗎?還是根本是為了爭取教育部經費?

 

碩博士生點數比較多,老師為了讓自己開課與評鑑時,有足夠的點數而已。大學教授是否已經變成既得利益者?講好聽一點是造育英才;講難聽一點,我們以後可能會被罵,是踩在學生身上,在享受資源。

 

現在科學園區都在用派遣人力了,未來,如果有這麼多漂流的博士,大學難保不會用派遣教師。台灣的大學這樣玩,就被玩完了(摘錄自天下雜誌 作者:陳一姍 444 2010/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