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只有拒絕進入的人才是輸家

 

根據尼爾森的數據顯示,美國人看電視的時間沒有減少,但不專心了,有50%的人同時在上網;下一代孩子是多感官同步接收資訊。

 

現在西方小孩,用手指頭講話的時間比用嘴巴還多。

 

過去兩、三年,觀察年輕人進入社會後最大的不同,是被要求左右腦要平衡。

 

念行銷的人必須學Flash軟體,要寫程式;工程師來寫Flash,也要有藝術、美感在裡面。這兩樣都有,找工作時就會非常符合市場需求。

除了左右腦平衡外,我覺得實體跟虛擬世界,也要鼓勵他們平衡。我發現年輕人在人際間碰到挫折,會往虛擬世界鑽,這是教育體制或未來社會應該關注的。

 

從電影的「阿凡達效應」來看,恐怕會讓這事情更惡化。這對台灣尤其是個挑戰,因為台灣的小孩比歐美國家少戶外活動。根據統計,台灣人黏在網路的時間比其他國家都來得高,這不是件好事。

全球化造就M型社會,現在人才也M型化。

 

人的能力很難講,但機會除了來自際遇,還是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很多人遇到機會,不知道是給他的,因為覺得不可能。

 

無論環境如何改變,每個人還是要回歸到自己最擅長、最喜歡的事,這兩件事未必一樣,但都可以選擇,因為最喜歡做久了會變擅長,最擅長的事做久了,會有成就感,應該會喜歡吧!

 

虛擬世界是從台灣的硬體產業發展上來的。近期《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亞洲科技公司不再只做代工,還具備“innovation”(創新),而且在矽谷大量投資與購併,舉的例子全都是台灣。

 

台灣這麼好,為什麼大家仍然很悲觀呢?因為這個社會是由非數位時代的人指揮的,他們只看到傳統的產業在消失,所以擔心。

所有人都是winner(贏家),只有拒絕進入的人才是loser(輸家)。

 

《紐約時報》說過,有一天報紙可能會消失,但《紐約時報》一定會在。(內文摘錄自《Cheers雜誌》113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