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妹是個時髦的都會女,看到很多藝人紛紛加入跑步的行列,有些藝人甚至完成了馬拉松賽或是三鐵賽,很羨慕這些人不僅獲得了健康,也獲得了演藝另外的掌聲。

 

想想自己工作上的表現雖然獲得公司的賞識,但也就是個平凡的上班族,很想也能在工作領域外的額外掌聲。但是自己從小就不是一個很愛運動的人,跑400公尺就已經氣喘吁吁,現在要完成42.195公里的馬拉松似乎是一面通天高的高牆,是一場很難越過去的挑戰。就一直這麼地想著想著,蘭妹的馬拉松一直停留在腦中的階段。

 

當我們內心想要達成某項結果,也願意依照別人的腳步努力去做,為什麼最終還是沒有達成該項結果呢?

 

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所有行為變化的基礎。「自我效能」就是一個人相信自己能夠顯著地影響他能夠做到的事。那些相信自己能夠透過一些方式來完成馬拉松賽的人,會設定在他們自己看來完成馬拉松賽必須達到的目標。他們相信這些目標是能夠實現的,相信自己有達到目標的行動力。

 

有自我效能感的人,就會自己想辦法安排出參加馬拉松賽的練習目標、計畫。

 

「知易行難」,就是講像蘭妹這種「沒有自我效能感」的人,會把事情想得比登天還難,自己先嚇自己,就這麼地裹足不前。我建議這類型的人,請趕緊拿起你的白紙跟一支筆,立刻動手畫出你的曼陀羅,別小看這個動作,開始動手寫曼陀羅後,你就會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已經轉變,目標也變得不是很困難,這時你已經是個「有自我效能的人了」!

 

跑馬拉松就跟做退休金的理財規劃一樣,不是今天開始做,明天或下個月就要立刻退休,所以先把終極目標切割成階段目標,今天只要把眼光放在階段目標上就好,就不會知易行難了。(本文著作權屬原作者所有,分享轉貼請註明原作者,避免盜用嫌疑。作者:廣翰思惟教育長)

 

 

arrow
arro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