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演說魅力與簡報技巧 (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面對人群,總是詞不達意?想說的太多,聽眾卻昏昏欲睡,或玩起手機?鍛鍊聲音、肢體表情,讓溝通一次到位。

 

溝通能力,尤其是語言表達,不是天生,而是訓練的。台灣人從小到大,多被動學習,很少練習表達想法。長大後不只缺乏口條,說話也缺乏邏輯與說服力。

 

一到社會,才發現會做、不會說很吃虧。經常在國外工作,更強烈感受,愈想往上走,語言溝通這門學問就愈重要。

 

日前參加一場由美國科技網站AllThingsD在香港舉辦的論壇。主持人是老資格的科技記者,各場與談人,皆是全球科技網路大咖。我第一次參加這個論壇,心裡頗緊張。

 

前一晚,總公司媒體關係主管替我做預備。他問了幾個問題,像亞洲網路趨勢、雅虎在亞洲有何不同於全球的策略。

 

這些都是我天天在做的事,也回答過這種問題好多遍。但他要我用九十秒回答每個問題,又是英文,我發現以前習慣用「論說文」回答媒體問題的方式,完全行不通。

 

我同事說,「原則很簡單:說你要他們知道的,用故事、舉例很有效,最重要的是活力和自信,讓他們想聽你說話。( 摘錄自天下雜誌4842011/11/05 )

 

ESI 廣翰思惟-魅力演說與簡報請見

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list/node/1304002970000/

文章標籤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高是女性挑選對象的標準之一,所以高個子的人具有優勢,沒想到賺得錢也多?身高為甚麼跟賺錢能力有關?看下面的內容你就知道高薪行業需要甚麼樣的人才了。

 

────

哈佛研究:身高越高 賺得越多

 

身高較高不只是種生理優勢,對心理也有好處。美國一項調查發現(Gallup-Healthways Well-Being Index),高的人比矮的人過得更幸福,身高較高者不但對自己的生活評價較高,也更常表現出快樂等正面情緒。

 

不過身高帶來最大的優勢或許是收入:研究顯示身高每增加 一英寸 ,一年收入可提高789美元;據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曼昆等人在研究〈The Optimal Taxation of Height:A Case Study of Utilitarian Income Redistribution〉中所引述,身高183公分的典型美國人,比身高只有165公分者,每年要多賺5,525美元。

 

為何身材高,收入也高?

 

一種解釋是高的人意味其從小就得到充足養分,因此能轉換成較高的智商。研究顯示在3歲學齡前階段,身高較高的孩童,其認知能力測驗分數也較高,而成人身高對其收入帶來的加分,可以用其兒時認知測驗的分數解釋;這些小時「高人一等」者,長大後更可能選擇需要口頭表達、數理技能(這些多和認知能力有關)等高薪行業。

 

據經濟學「最適課稅理論」,最佳的課稅方式是不會打擊每個人努力工作的意願。因此若人們某一特質和其努力工作無關,卻會為他帶來額外收入,就是「最適課稅理論」所主張的課稅標的。身高就是這種「和個人努力無關,卻會增加個人收入」的特質,因此對其課稅可矯正此不公平,也不會影響個人努力工作意願。

 

依「最適課稅理論」,曼昆等學者計算出高的人負擔的「身高稅」應達其所得的7%,而矮的人則應獲得其所得13%的退稅。若高和矮的人都年賺5萬美元,則高者應該比矮人每年多繳1500美元的稅。

 

不過曼昆等人提出「身高稅」這種主張,並不是要鼓吹政府課這種稅,恰恰相反,他們是在反駁那些主張用課稅達成社會公平人士的見解。邏輯上來說,如果贊成政府對個人某些優勢(如經營天份)課稅,則也應會贊成「身高稅」,因為身高是造成人們所得不公平的重要原因。如果反對課「身高稅」,也應該就要反對那種對個人優勢課稅來達成社會公平的主張。

 

曼昆等從理論上提出「身高稅」批駁社會公平人士,能否成立還待學界討論。不過對自己身高「既高(矮)之,則安之」,或許才是健康心態:如奇異(GE)前執行長威爾許(Jack Welch,身高約170公分,在企業執行長裡算矮子)所說:「我從沒注意到我的身高不合理。」或許「自信」才是影響幸福感的最重要關鍵。(摘錄自商業週刊2011/09/29 文/楊少強)

 

ESI 廣翰思惟-魅力演說與簡報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

文章標籤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友要用心,而不是用技巧,所有的技巧都脫離不開「感同身受」四個字。這篇報導介紹的方法,就某角度而言,算是一種生活禮儀,大家參考看看囉~

────

3個人脈經營技巧,陌生人也能變貴人

 

在職場上,交換名片的確是建立人際關係的第一步;收下名片後,才是職場社交最困難的起點。

 

1.談話時公私不分,做真正的朋友:

 

很多人強調在職場上必須「公私分明」,若你只把對方當成工作上的朋友,彼此也就會僅止於公事上的往來;而一旦某方職位異動,基於功利目的建立起的脆弱友誼,便很難持續維繫。

 

因此她建議,彼此在聊完公事後,可以順道聊聊對方感興趣的私事(如小孩、寵物等,但要避免私密話題),藉以得知對方的喜好與個性,自然融入對方的生活圈,並在必要時,提供對方私下的協助,彼此的友誼就不會隨著合作關係結束而告終。

 

2.避免是非題,讓對方無從拒絕:

 

在彼此相識後,若想從「點頭之交」進展成「朋友」,最好能將對方約出來私下見面,才能進一步建立關係

 

千萬不要使用「我請你吃飯好嗎?」的是非題,因為封閉式的問題容易讓對方一口回絕;相較之下,透過「你喜歡吃什麼?」「中式或西式?」「我也很喜歡吃火鍋!那你何時有空?」「下周可以嗎?星期幾比較好?」等選擇題,讓對方在引導下接續回答,便能提高邀約的成功率。

 

3.適當使用電子通訊,維持最剛好的距離:

 

除了電話和e-mail,有時我們還能利用簡訊、FacebookMSN與對方聯繫。不過,若沒有拿捏好電子通訊的分際,非但無法達到增進情誼的目的,更可能為自己扣分。

 

MSN

使用方式:長話短說,上班時以公事為主。
注意事項:不要使用過多的表情符號,並避免使用注音文。

 

手機簡訊

使用方式:以公事為主。訊息內容量身訂作、具備獨特性。

注意事項:勿傳罐頭簡訊

 

Facebook

使用方式:留意對方的動態更新,偶爾回應或按「讚」。

注意事項:避免傳送遊戲或測驗邀請。切勿擅自將對方的朋友加為自己的朋友。2011-09-10本文摘錄自《經理人月刊》

 

ESI 廣翰思惟-魅力演說與簡報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故事是ㄧ種吸引人的方式,就像小時候總有寓言故事來教化人心一樣。這ㄧ篇提到怎樣說出動人的故事,不過可不能為了吸引人就自己瞎編出故事,這樣可不符合誠實溝通的原則喔。

 

上周到北美館看影像展覽,有ㄧ段影像其實在生活中很常見,但都沒有人發現就只是兩個行屍走肉的人在聊天而已。這個藝術家就是點明-溝通時如果對對方沒有興趣時,或是敷衍時,對方也可會用敷衍的態度來回應你。

 

想要打動人心?溝通時還是要有真誠的心!

────

 

《會說才會贏》中提到,當你的溝通對象不肯妥協時,「故事」能夠帶他跳離現實,從不同的場景思考相同的概念,只要在故事中包裹這個概念,一旦聽眾(溝通對象)被故事打動,也會同時被這個概念說服。

 

以下4 個重點:

 

1.掌握基本元素:

古柏認為,好故事必須具備3個要素:挑戰、奮鬥、解決。先塑造一個充滿挑戰的情境,使聽眾融入、將自我投射至故事中;其次,敘述主角努力克服萬難的行為;最後,聽眾得知主角如何解決問題、受到感召,才能有效說服他改變原先的想法。

 

2.界定目標:

除了把故事說好,你還必須說對的故事。故事的對錯取決於目標聽眾是誰。因此,在構思故事前,要先釐清「聽眾容易對什麼有共鳴」和「我希望聽眾聽完故事後有何啟發」,在思考時,要盡量了解聽眾的價值觀和關心的事物,才能從最容易打破心防的角度切入,說出最有力的故事。

 

3.創造英雄:

故事動人與否的關鍵在於,能否讓聽眾相信故事裡的情境,並且思考:「如果這事發生在我身上,我會怎麼做?」因此,說故事者必須塑造一個英雄角色,讓他帶領聽眾一起經歷故事中「挑戰、奮鬥、解決」的過程,認同英雄角色的選擇,隨之融入故事。

 

選擇英雄時,必須先回歸故事想達成的目的。如果目的是要取信於聽故事的人,則英雄就是說故事者本身;如果希望聽眾聽完你說的話後能有所行動,那英雄就必須由對方擔綱;此外,英雄更可以是一群人、一家企業、一個品牌,端看你的目的而定。

 

4.意外的元素:

故事要吸引人,不一定要靠刺激的情節,但一定要出人意料。因為,人會下意識地就現有資訊,預期事情走向,若走向符合預期,故事就會無趣;若超乎常理,故事發展就值得期待。所以,無論設計主角特質或塑造挑戰,都必須超出常理。

 

舉例來說,如果故事主角是一匹狼,你的聽眾就會預期狼吃肉,但是當故事中的狼決定放棄獵殺、吃草維生,觀眾自然能聚精會神,期待這隻狼接下來要經歷的挑戰、奮鬥、解決。(摘錄自《經理人月刊》2011-09-10

 

ESI 廣翰思惟-魅力演說與簡報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文章講出了很多人不願面對的現實-以為肚子有料就不必管外在形象,如果你還沒有達到某領域的專家境界,那麼你就沒有資格不在乎你的外在形象。

 

在乎形象的同時,也必須了解你自己的外在缺陷是甚麼?例如本人長著ㄧ張超級娃娃臉,在工作中初次見面的人總以為我是個剛畢業的黃毛丫頭,要談過幾句話後總會被我的專業回答給嚇到了,總是很訝異地問:你到底是幾歲?畢業多久了?

 

人總是說自己不會以貌取人,但我們總是不自覺地以貌取人,哈哈~

 --------------------

不是「專業」不重要,而是「看起來專業」愈來愈重

 

美國心理學家麥拉賓(Albert Mehrabian)曾提出「七/三八/五五」定律,也就是說,對一個人的印象,只有七%來自於談吐的內容,三八%來自說話方式、肢體語言與社交禮儀等,至於占最多的五五%則是衣著打扮。

 

「把三八%加上五五%,那麼,外在形象就占了印象分數的九三%!掌握形象管理的四大招,而第一步,就是先穿對衣服。打造職場形象有三階段重點:初階職場人首重「合宜得體」,中階主管須培養「個人特色」,而高階領導人則要彰顯「品牌魅力」。

 

第一招《先求得體,再求加分

 

職場人西裝、套裝是必備的基本款,正式場合中,女性穿套裝,最好略施脂粉、穿有跟包鞋,若非全包式,也至少要前包(腳趾)或後包(腳踝),而最忌諱拿仿冒包,容易給人「沒質感」的感覺。

 

對男性來說,切記襪子的色系要和鞋子一致,而若要穿白襯衫,顏色要雪白,因乳白色容易有「沒洗乾淨」的聯想。襯衫則以白色、水藍色和黑色為安全色,但如果要避免給人太大的距離感,建議少穿黑色;線條襯衫的選擇,細線條會比粗線條優雅、尖頭皮鞋比圓頭皮鞋正式。

 

可以適度用配件來為形象加分,而上班族必備的四個配件包括名片匣、筆、手錶與包包。「這四種配件因為必須經常隨身配戴,質感要挑好一點,若有能力,可選擇負擔得起的名牌經典款,但切記不要超過自己的職級太多,例如剛出社會的小助理,就不太可能有能力拎一個香奈兒名牌包!」建議女性主管,可以配戴珍珠項鍊、有設計感的鑽戒來增加「貴氣」,這也能成為個人品牌的識別標誌。

 

第二招《「三三三」與「挺亮穩」

 

所謂的「三三三」,第一個「三」指的是「三不露」:不露事業線、不露手臂、裙子不超過膝蓋以上十公分;第二個「三」則是身上要有「三個亮點」,但不能超過六個,也就是善用別針、首飾、配件、對比色或領口款式等元素,來讓整體搭配有活潑感,特別可把臉部烘托得更顯眼。最後一個「三」,則指「服裝、配件、妝容」這三項都要有質感,例如頭髮要有光澤、衣服不要有線頭跑出來。

 

男性的衣著布料要『挺』,頭髮、皮膚與皮鞋要『亮』,而整體搭配也不能輕佻,要看起來『穩』!」男生通常不擅長變化款式與搭配,所以只要多注意整體質感,讓自己看來「挺亮穩」,大概就能在職場中建立專業感與信賴感。

 

第三招《用六S,九十秒內抓注意力

 

據調查,一般人的注意力大約三十秒就開始渙散,九十秒已經是極限,因此如能在九十秒內清楚表達想要說的事情,就能讓對方對你留下深刻印象,甚至願意持續聽你說話。

 

「六S絕招」:Stand(起立)、Smile(微笑)、See(眼神接觸)、Shake(握手)、Speak(主動說話)、Say(重複對方的話)。情境是這樣的:起立迎接對方,並微笑看著對方,以眼神接觸來表達真誠與尊重,之後與他握手並主動說話,可重複對方說的話、並不時尊稱對方名字,因為這樣更能夠引起共鳴,在第一次接觸時留下好印象。

可以透過大量的練習來建立「一看到是你,就想聽你說話」的形象魅力;而簡報最關鍵的就是,如何在一開場的七到十秒內,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上班族多訓練自己在三十秒到兩分鐘內,講清楚一件事,而且肢體語言要自然、清楚、有意義,練習時可以錄影起來,再反覆觀看修正;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看到別人眼中的自己。

 

第四招《應徵時穿著要像圈內人

 

剛畢業的新鮮人或想轉職的上班族,切記,要讓自己看起來像『圈內人』、『在位人』!通常企業主會錄取「跟自己比較像」或是「看起來就是做這份工作的人」的求職者(摘錄自今周刊2011770)

 

ESI 廣翰思惟-演說魅力與簡報,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3/5 社工管理實務-與組織溝通簡報技巧及演練

地點:立心基金會

對象:立心基金會的社工員

講師:心智圖訓練師-胡雅茹 (著作:心智圖超簡單)

ESI 廣翰思惟相關課程內容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溝通:畫的比說的有效

 

用塗鴉、便利貼、手勢,可專治打瞌睡、玩手機、沒意見等症頭,還能提神醒腦、活化腦力,並且增進發言、加強記憶。

 

我們在還年幼、話都還講不清楚時,就已經會比手畫腳,在空中畫出各種圖畫了。要將這種天生的溝通能力轉換到紙張,甚至是平板電腦上,是多麼容易的一件事。你只要學會一些使用馬克筆的技巧,還有一點運用線條的訣竅,就很夠用了。

 

第二類有效工具,就是互動媒介,在本書我們以「便利貼」來做為主要象徵。概念和便利貼相近的,還有圖卡、心智圖軟體等可以隨意移動的小道具。

 

第三類工具稱為「構想圖學習法」,主要是運用隱含在圖表或工作表中的視覺隱喻,促使團體成員透過視覺來思考。發明者都很喜歡在記事本裡畫上滿滿的示意圖或草圖。這種方法的應用方式是很多樣的,無論是簡單在白紙上畫圖,還是完整的圖表或繪圖軟體,都能有效幫助團體透過視覺去理解各種想法。

 

用視覺化的方式引導團體開會或是簡報,就感受到以下三個現象:

 

一、認真參與:當你將與會者所說的話,透過互動的方式以圖像記錄下來,與會者會感受到自己的意見受到傾聽和重視,對會議的投入程度也就會大大升高。

 

二、整體思考:如果能讓團體從整體的角度思考,去比較不同資訊、找出聚焦點,並把資訊彙整成構想圖,大家的頭腦會變得聰明許多。

 

三、團體記憶:創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媒介,能大幅提升團體記憶以及會議後的執行程度,這兩者都是團體效能的關鍵因素。

 

(節錄自商業周刊-成長學習-商周書摘。整理者:編輯部商業周刊 第12042010-12-20)

 

視覺化-會議與簡報技巧、心智圖特訓等相關課程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 (直接點選課程名稱就可見到詳細內容)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人不想跟你講話的發問

 

以下4個問題,會使人際關係惡化:

 

一、會傷害感情的問題

1 與別人比較

.「聽說新人A的業績永遠都是第一名,你大概是排第幾?」
2
與能力有關

.「這麼簡單的工作,叫三年級的小學生來做,兩個小時就完成了。」

3 看輕對方

.「所謂的管理階層跟你不一樣,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想工作的事,你懂不懂?」

4 以身體的缺陷為話題

.「你的腳好像不太方便,不過能不能再走快一點?」

5 與對方姻親有關

.「你大姑還嫁不出去嗎?那她將來有什麼打算?」

6 賣人情

.「也不想想,那時候要是沒有我幫忙,你現在會有什麼下場?」
7
不合時宜

夏天時問「今年冬天一起去泡溫泉?」

 

二、只能回答「是」或「不是」

發問的目的,是要引導對方開口,讓對話活潑起來。如果對方只會以「是」或「不是」來回答問題,是無法炒熱現場氣氛的,不算是好問題。加入一點自己的意見,就算只是短短一句也好,會讓談話更容易展開,讓問與答產生流暢的節奏。

 

三、切忌連珠炮式的發問

 

四、避免沒頭沒腦的問題

發問之前先加入讚美或慰勞的話,對方會比較好作答。另外就是在發問之前,針對主題說 一兩 句話,作為接下來的談話的引子。

「賞楓的季節到了呢。如果要在附近賞楓,你推薦哪些地方?」
「看你總是精神奕奕的,有什麼健康的祕訣嗎?」

 

 

演說魅力與簡報技巧課程內容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報內容製作技巧

 

以下又是全世界都來幫我的另一個例證啦;以下是日本人把我在上課時所講的內容寫成文章,我直接引用就好了,不用自己動手寫。以下把30雜誌2009/11/09 的重點內容摘要出來分享給大夥們。

─────────────────────

 

鎖定3個主題 3重點、3原則

 

很多人在製作簡報時可能會「這個也想說,那個也想講……」想傳遞的訊息多到堆積如山,不過若以看簡報的人的立場來思考的話,一次接收太多訊息,最後反而什麼都記不住。就好比一份羅列20項產品功能與優點的資料,看完之後,可能一點印象也沒有。

 

人類的記憶力有限,就算想努力記住,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更別說漫不經心地接收資訊時,大腦根本就沒有進入記憶狀態,這時候就算丟進再多的資料,也是白費功夫。

 

@3」是傳達訊息時的魔法數字

基於以上理由,在製作簡報時,如果希望對方確實記住資料訊息的話,就必須鎖定重點。

 

3」真的是一個不可思議的魔法數字,有時只有兩項不見得記得住,但只要是3個一起,就可以完全記住。所以,如果以3的原則安排簡報資料的話,將會得到最大的效果。

 

3個主題是很恰當的數量建議,愈簡化的訊息,愈能強化聽者的印象。這正好也是平面廣告的溝通策略,通常每張平面廣告只傳遞單一訊息,目的在減少干擾,讓訴求精準「擊中」消費者。

 

當你只能透過書面簡報爭取勝出機會時,建議將每頁簡報當成單張平面廣告處理:精練每頁的標題、文字,審慎挑選圖像與數字,訊息在精心安排下,高度準確,沒有雜訊。

 

因為簡報的目的之一,就是與提案對象建構共同的看法、達到說服的目的。因此,撰寫每一頁簡報時,排除可能產生干擾的雜音與障礙,任何會引發不利聯想或疑慮(second thought)的數字、佐證都要刪去。想要寫出簡潔、立論無懈可擊的簡報,在下筆前,一定要將架構邏輯的鋪排,思考得非常清楚。

 

愈精簡愈吸引人 份量不必靠頁數

 

大部分看簡報的人都非常忙碌,如果希望對方在短時間內下決定的話,大量的資料反而會得到反效果。簡報資料最好控制在10頁以下,不只因為這是10根手指頭可以數完的數字,而且這樣的份量可以跟看廣告一樣,在極短時間內快速翻完。

 

厲害的企劃書只需要薄薄一張紙

 

這是某電視台製作人告訴我的故事。某次,電視台針對內部招募節目企劃案,不一會兒就有五百多個提案湧進,再加上後來對外公開招募,據說投稿的數量更是以一位數、兩位數的速度在增加。全體工作人員光是快速瀏覽這5百份企劃案就花了將近10天的時間,而且看到最後,大家都已經呈現意識模糊的狀態,連看字都有困難了。於是這位製作人說:「如果有頁數最少、文字最精簡的企劃案就好了,只有一頁的話更棒!」

 

後來這位製作人將那次公開招募中採用的兩個綜藝節目企劃案給我看,其中一份是橫向配置的「4頁」企劃案,另一份則是直向配置的「1頁」企劃案,兩者後來都成為非常受歡迎的節目。雖然是需要邀請知名藝人、每一集製作費高達好幾千萬日圓的企劃,但優秀的提案即便只有薄薄的一張紙,一樣能得到好評而被錄用。不像一些多達幾十頁的提案,擺明就是在告訴大家:「請不要看我的企劃案。」

 

參加提案比稿,倘若預計將遇到許多競爭對手,我也會提出薄薄一張紙的企劃案,即使只有一張紙,也能呈現想傳達的主旨。只要對方感興趣,願意給予見面機會,到時候再詳細說明即可。

 

若要將內容歸納在一張紙內,就要思考怎麼取捨,如何以最簡短的標題傳達訊息。這些不只關係到內容的精練程度,也等於在告訴對方自己(公司)有消化資料、並精簡傳遞訊息的能力。

 

熟練1頁企劃書,對老手與菜鳥同樣重要。老手是「濃縮」功力的展現,新手則可藉此培養簡報書寫的各項能力,包括架構邏輯、標題與風格。

 

成功的簡報,以清晰架構為基礎。我的練習方法,是閱讀書籍目錄與小說第一頁。目錄編排顯示不同編者的思考邏輯,小說第一頁則洩露小說家鋪排閱讀誘餌的心機。在不熟練的階段,先寫成1015頁,然後試著調整前後順序,逐步濃縮成1頁。

 

風格很重要。當競爭者針對同一主題蒐集資料、分析市場競爭,彼此最終提出的策略,可能極相似。審核者面對大同小異的內容,風格常是取捨關鍵,因為唯有風格能夠差異化。有人慣以英文歌詞做標題,有人以幽默見長,無論哪一種,重點是你要建立自己的簡報風格。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表達,如何做得更好?

 

有個人問我:我看書沒有問題。在討論書中內容時,別人所描述的書中內容我有看過,但是我就是講不出書裏面的內容,我沒有辦法像其他人一樣講出書中的內容,我應該要怎樣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才好呢?

 

閱讀是輸入,表達是輸出。我的心中盤算了ㄧ下,這個問題有兩個原因:

 

ㄧ、以為自己看過就算是懂了書中的內容,實際上卻是ㄧ種假懂的狀態,因為只是瞭解了文字表面的意思;所以在講述心得的時候,只會在腦中不斷地搜尋書中作者所用的文字,卻沒有辦法抓出幾項大重點,然後用自己的文字語言或自己的描述方式,把重點說出來。

 

很多人說自己看過書後都忘了,但是別人一講就想起來,這種情況很多都是因為不懂得從閱讀中抓出作者所要表達的重點,所導致的結果。

 

閱讀不是要讓我們會認識字,懂得字義而已。很多人對閱讀的程度停留在學校考試的階段,以為把文章內容背下來,懂得引用作者的文字,就算是閱讀好了。

 

掌握文章的涵義,才算是閱讀到了精隨。

 

實際上閱讀是要讓我們了解作者的想法,並把作者的想法跟自身的生活經驗結合在一起,然後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實踐或是運用作者的想法。

 

二、不熟悉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總是認為要把內容準備得很完美了,才能講給人家聽。所以很沒有自信地ㄧ直以為自己的表達能力有問題。

 

眼前的這個人,我對他ㄧ點都不熟,根本不清楚他的原因到底是哪一點,於是我就先假定他的問題是出在第二點(因為很多人恐懼上台的原因就是因為這ㄧ點造成的)。

 

於是我就把他當成是我課堂上的學生,請他試講一小段他心中本來想要講的內容,果然他的問題根本不是表達力的問題,而是出在於他不熟悉上台講話,所以ㄧ直覺得自己的表現不夠好。

 

這個事情讓我想到我們人有時候會過於依賴自己的過去經驗,而忽略了每ㄧ項專業都是練習來的。

 

好幾次經驗,在第一堂下課後總有人都會跑來跟我說,你講課講得很好,簡單易懂,而且很有道理,我每次都回答:那是因為我很愛講話啦!多講幾次你也會講得很好啊!

 

但我總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到他根本不相信這句話。

(各位,這是真的,ㄧ定要相信我啊~)

 

我舉個我自己親身發生的例子,應該就可以讓大家相信,上台講話,把課講得生動活潑有趣,真的是練習來的。

 

我曾接受某個電台的採訪,主持人並沒有先跟我說要問甚麼題目,只跟我說大概要問哪ㄧ個方面的問題,主持人一問,我ㄧ答,也告知雖然這是錄音,不過希望ㄧ次完成,不要重錄或剪接,所以我必須ㄧ直講話不能有中斷。

 

結果開始錄音的時候,主持人一問完,我必須馬上講話,因為是面對麥克風,並不像平時上課那樣有真實的學生可以作互動,而且又不能中斷,要ㄧ直不停的講話,採訪的十幾分鐘內,我全程戰戰兢兢的,內心中相當的緊張,腦中不斷地思考要講甚麼。

 

說真的,錄音結束後,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講了甚麼內容,腦中一片混沌,嗡嗡作響了30分鐘之久。

 

當然主持人是相當資深而且專業的,針對我回答內容,他總會很快地做ㄧ點點總結歸納,來彌補我的"語無倫次"吧。

 

我想,像我這種來賓應該很多吧!才造就出主持人現在的功力;你講ㄧ點點,他就能很快地把你的話再重新詮釋ㄧ遍。

 

真的是隔行如隔山,我習慣面對人講話,現在要我面對ㄧ支麥克風講話,缺少了肢體語言的表達,與觀眾眼神交流的回應,還是要練習ㄧ下,調整自己的講話方式,讓看不到我的聽眾,也能很單純的就聲音來了解。

 

人家說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各行各業都有專業,多練習就會變成專業。

 

我常常跟人家說:我不是ㄧ個老師,我是ㄧ個教練!因為我所教授的內容,都是ㄧ個個可以被實踐的方法,如果只是教授ㄧ個理論或觀念,卻沒有可以被實踐的方法,那等於是浪費我跟學生的時間。

 

所以上完課後,聽懂了觀念,也要付諸行動去實踐,這才沒有浪費我們的時間,也才會有想要的收穫。

 

(本文作者:台灣學習力訓練師Monica胡雅茹,本文受國際法保護。)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奧巴馬站在臺上,台下是成千上萬的選民,他在臺上振臂一呼,台下應者雲集。奧巴馬在兩院聯席會議,致辭感謝刺激方案的通過,兩党議員起立、鼓掌達30次之多。究竟是什麼使名不見經傳的奧巴馬,旋風一樣席捲了美利堅,甚至現在,從加拿大到中國,都可見奧巴馬的粉絲?

 

毫無疑問,奧巴馬的魅力大部分來自於他傑出的公眾溝通技巧。

 

他從不吝嗇展示他在演講上多年的磨練,他用激動人心的願景、催人奮進的語言、令人著迷的風格點燃了數百萬支持者心中的熱情,發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變革,成就了一個危機時刻極富魅力、感染力和領導力的領袖。

 

口才的力量萬夫莫敵,它比任何東西都有能力影響這個世界

 

言辭技巧、身體語言和說服藝術完美融合,才能成就一場完美發言。這些技巧,何止政治領袖需要?商界菁英,企業高管,甚至婦女代表等等,它的需求和影響無處不在。你可以運用它,激勵一個人、一個團隊,整個員工隊伍、甚至我們的社會,接受你的願景,並將之付諸實現。

 

在此與你分享一些公眾發言的技巧,相信會對你有所裨益:
     1
、上場時與聽眾進行交流,如握手、微笑或招手。
     2
、講話清晰,富有節奏。表達清晰而有邏輯需要長期的練習,而節奏的把握要依聽眾的情緒而定,這是一門極具挑戰的技巧。

     3
、眼神控制。演講時常常停頓下來,用目光自上而下地掃視聽眾,傳遞令人無法拒絕的魅力。
     4
、停頓思考。這種沉靜,類似舞臺劇中高潮出現前的靜場。突然的停頓,會讓聽眾充滿期待。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ㄧ場充滿魅力的演說,常常具有下面八項的特點,從特點中可以發現除了第八項跟語言內容有關之外,其餘皆是ㄧ個人在發表自己想法時所散發出來的形象;

1.塑造個人獨特風格,面對大眾表達的信心。

2.有效擺脫面對群眾之恐懼,消除容易緊張的情緒。

3.創造生動活潑,幽默風趣的反應。

4.強化機智靈活的組織能力及臨場應變要領。

5.有效掌握肢體語言的運用,倍增現場感染力與煽動性。

6.合宜之表達方式與習慣。

7.熟練如何掌握氣氛,適當發揮令人讚歎之技巧。

8.迅速有效地組織表達內容,輕鬆上台自在開講。

演說是ㄧ種展現個人魅力、感染力及影響力的技術,可以透過習慣的改變、行為的改變,熟練這些充滿魅力的行為動作,來達成充滿魅力的演說形象塑造。你所需要的只是和聽眾產生連結,並將你的熱情傳遞給他們。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l          你會說話嗎?能說服人且讓人採取行動嗎?

l          你知道面對一個人、五個人、五百人,甚至更多人時該如何說話嗎?

l          你知道一般社交應酬、業務簡報,或是公開演說時,怎麼說才能吸引人呢?

l          你知道面試後是否被錄取,你的談吐決定了93%的重要性,你的履歷僅佔了7%

說話的能力與技巧,會影響一個人的人際關係、領導力、職涯發展、收入,甚至名聲。

機會本來就是給「準備好了」的人,一個人說話的內容或是履歷表內容,僅佔了7%的決定因素,另外的93%是展現出來的非語言表達,例如緊張自信慌亂猶豫家庭教育思考快慢對場合的掌握等等形於內而發於外的訊號。這些訊號會透過我們的眼神、手勢、姿勢、表情、聲音、語調所傳達出來。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升自己被他人重用的機會
-內容說的好,不如說的動聽,演說魅力幫你達成-
 
l          你會說話嗎?能說服人且讓人採取行動嗎?
l          你知道面對一個人、五個人、五百人,甚至更多人時該如何說話嗎?
l          你知道一般社交應酬、業務簡報,或是公開演說時,怎麼說才能吸引人呢?
l          你知道面試後是否被錄取,你的談吐決定了93%的重要性,你的履歷僅佔了7%?
很多人都有過經驗,被老師叫起來發表意見時,馬上緊張起來,手腳冰冷、臉發紅、全身冒冷汗,頓時腦袋ㄧ片空白,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極力思索應該怎樣表達自己的想法。大家都不想在其他人面前出糗,所以每次老師要求大家發言時,總是把頭低下來,希望老師的眼光不要掃到這裡來。
 
這樣的緊張經驗,只要面對群眾說話,面對陌生的客戶,或是面對擁有權力的上位者,面試的主考官時,總是一再地發生,於是很多的千里馬,無法在必要的時刻正常發揮自己的實力,只好大嘆「柏樂在哪裡?」
 
說話的能力與技巧,會影響一個人的人際關係、領導力、職涯發展、收入,甚至名聲。
 
說話的重點在於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聽眾聽到了什麼才能成就一切。
 
機會本來就是給「準備好了」的人,一個人說話的內容或是履歷表內容,僅佔了7%的決定因素,另外的93%是展現出來的非語言表達,例如”緊張”、”自信”、”慌亂”、”猶豫”、”家庭教育”、”思考快慢”、”對場合的掌握”等等形於內而發於外的訊號。這些訊號會透過我們的眼神、手勢、姿勢、表情、聲音、語調所傳達出來。
 
ㄧ場充滿魅力的演說,常常具有下面八項的特點,從特點中可以發現除了第八項跟語言內容有關之外,其餘皆是ㄧ個人在發表自己想法時所散發出來的形象;
1.塑造個人獨特風格,面對大眾表達的信心。
2.有效擺脫面對群眾之恐懼,消除容易緊張的情緒。
3.創造生動活潑,幽默風趣的反應。
4.強化機智靈活的組織能力及臨場應變要領。
5.有效掌握肢體語言的運用,倍增現場感染力與煽動性。
6.合宜之表達方式與習慣。
7.熟練如何掌握氣氛,適當發揮令人讚歎之技巧。
8.迅速有效地組織表達內容,輕鬆上台自在開講。
 
演說是ㄧ種展現個人魅力、感染力及影響力的技術,可以透過習慣的改變、行為的改變,熟練這些充滿魅力的行為動作,來達成充滿魅力的演說形象塑造。你所需要的只是和聽眾產生連結,並將你的熱情傳遞給他們。
 

ESI廣翰思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